李商隐为什么钟爱“无题”诗?答案让人唏嘘

日期: 2025-09-15 17:08:03|浏览: 0|编号: 13306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一弦 一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有什么让你惊艳的名字?”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兄弟,哥哥的称呼是一弦,弟弟的称呼是一柱,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成员对待哥哥比较偏向,弟弟的名字显得非常朴实。

兄弟俩的称谓源自李商隐诗作《锦瑟》中的名句,那名句写道“一弦一柱思往昔”,而“往昔”恰好是兄弟俩母亲的名字。

那对双胞胎的生母在分娩期间不幸离世,父亲便为孩子们分别命名为“一弦”和“一柱”,借此方式寄托对逝去母亲的哀思。

我的名字中铭刻着无尽怀念,令人赞叹之下暗藏凄凉过往,恰似李商隐的佳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永难相见的恋人,至死不渝的挂念,思恋燃尽的情感,身份错位的哀愁。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无题诗。

/02/

无题 是世界上最深情的爱

李商隐共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其中明确题名为《无题》的有二十几首,其余虽带标题,内容实质上与无题作品类似。

诸如《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碧城》里“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这些作品,其命名方式均取自诗歌开篇的两个字,若严谨地衡量,亦可归类为无题之作。

这种命名方式常见于《诗经》中,以篇章开头的两个字为题,例如《关雎》《氓》《静女》《蒹葭》等都是如此。

顾炎武认为,古代诗人通常是先创作诗歌,然后再拟定题目;而现代诗人往往是先确定题目,接着才去写诗。那种先有诗歌再有题目的做法,是因为诗歌创作源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那种先有题目再有诗歌的做法,则是因为诗歌创作受到外在事物的驱使。

《诗经》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因此无需刻意拟定标题,也未曾斟酌确切的题目。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更像是李商隐自己独创的一种抒情诗体。

为何“无题”?

他并非在讲述故事,他的无题诗充满浓郁的个人情绪,如同独自低语,他的忧乐、寂寞、萧索都只有他本人明了。

作尽朦胧诗,确是痴心人。多愁善感的作者,想必将自己所有的情意和精力都倾注到了这些朦胧诗里面了。

刘郎本就嫌蓬山遥远,其间又隔着万重山峦,春日里莫要和繁花争相绽放,一点相思化作寸寸焦灰,女神一生的经历原是场幻梦,小姑居住的地方本就没有男子

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无题,是世界上最深情的爱。

/03/

无题是无法言说

『朦胧多义、深情绵邈、典丽精』

李商隐创作了《无题》这首诗,其内容主要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思念,诗境含蓄不清,语言华美,不过理解起来相当困难。

然而,若剥开“情爱”的表象,我们也许能够察觉,诗人通过情诗,抒发的是难以言表的“心志”。

李商隐仕途坎坷,始终处于“牛李”两派纷争的漩涡里,内心充满苦闷,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因此他的那些无名诗作,往往抒发了人生感慨,他渴望呐喊,却难以发出声音,他总要表达些什么,这样我们便读到了《无题》:

难以用简练的题目来传达的情感和期盼,无法直白地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些隐藏在比兴和典故之中的真切心声。

/04/

无与伦比的美丽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欲言又止、似隐还现的姿态,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魅力,仿佛一块未着色的画布,引人无限遐思,韵味悠长。

梁启超先生在其《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

李商隐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作,究竟描绘了怎样的内容,我实在难以领会。如果逐字逐句地要求我进行说明,就连其中的文理也无法阐释清楚。然而,我确实感受到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梁先生这番话若化作弹幕,大约就是:难以理解,却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品味时齿颊留香,整个春天被珍藏,秋天随风轻摆。沧海、蝴蝶、晓梦、杜鹃都是往昔里的美好时光。

李商隐的锦瑟华年。

//

锁定 河南卫视 8月8日 19:30

《千古风流人物》

看李商隐的锦瑟年华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