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00字
阅读完约3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黄凌屹 文/图
童年时期在仁寿县城时常能见到这家品牌的蛋糕铺子,还以为它早已不见了踪影,没料到在犀浦大学城周边又遇见了!6月20日,仁寿一名男生李霄前往成都市郫都区探望心仪的学府,于街边商铺里偶然发现了一家“上海周记无水脆皮蜂蜜蛋糕”店。花了八块多钱买了十六块无水蜂蜜蛋糕,李霄兴奋地跟正在上海玩的同学雨婷讲了自己的新发现,建议她到上海后一定要去试试“上海周记蛋糕”。雨婷通过手机查找店铺名称,却发现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在导航应用和送餐网站上,输入“上海周记蛋糕”或“无水蜂蜜脆皮蛋糕”都没有找到对应的店铺信息,而小红书平台上仅有的几个网友分享的帖子,全都指向了李霄在郫都区发现的那家店铺。
李霄看到的“上海周记”蛋糕店。
街头奇观:
两家同名蛋糕店互斥对方是“假冒老店”
“上海周记”糕点铺子在上海难以找到,但在成都却有不少家。6月23日,金融投资报记者根据李霄提供的线索,前往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进行考察,发现相距一百多米的地方,竟然有A和B两家“上海周记无水脆皮蜂蜜蛋糕”铺子。这两家店铺除了售卖无水蜂蜜蛋糕、宫廷桃酥这类传统点心,还供应肉松小贝、抹茶蛋糕等新式中式糕点。非常抢眼的是,这两家店铺都在它们的招牌上标明是“犀浦二十年老店”。
金融投资报的记者发现,A店的营业执照上表明,该蛋糕店的名字是“熊记蛋糕店”。在A店和B店的包装袋上,除了都写着“宫廷桃酥源自江西”和“慈禧很喜欢吃”这些产品说明外,它们分店的位置和加盟用的电话号码等资料却很不相同。关于“上海周记”是不是上海品牌,还有创建者是谁,在AB两家店铺里,工作人员要么说不知道,要么把蛋糕的制作方法说成是“上海手艺”。
“上海周记”蛋糕店A、B店包装袋印制内容差异较大。
一位老顾客经常去“上海周记”蛋糕店,他是郫都区的原住民,他说这两家店经营了很久,做的蛋糕样式和口感都差不多,没什么区别。这两家店虽然名字一样,但它们之间还有一段故事:A店为了发展,把地方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而B店则是租下了A店以前的老房子,也挂上了相同的牌子,卖着类似的点心。A店和B店的员工都声称自己是“犀浦老店”,反过来又指责对方是“假冒的老店”。
记者假扮加盟商,依次拨通A和B两家蛋糕店包装盒里的联系电话。A店的负责人透露,需要缴纳8000元加盟费,会教授制作技术,但"上海周记"并非合法注册商标,学成创业时可以自由选用这个店名。B店的负责人则说明,无需支付加盟费,只需缴纳6800元学习费用,学成后开店既可以使用"上海周记"的招牌,也能够根据个人姓氏更名为"X记"。B店方面的人员另外表示,他本人是江西省人士,非常熟悉地道赣式桃酥的加工方法,A店是经由他的指导后才独立创业的,开业后便开始竞争业务。
对于“上海周记”是否为上海本地品牌,这两家同名蛋糕店都没有正面回应。若它们属于同一企业,又为何会指责对方为仿冒产品。
加盟乱象:
能不能挂“上海周记”招牌,谁说了算?
“上海周记”的归属权存在争议,这既表现在郫都区两家店铺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各分店对于合作后是否能够使用该品牌名称的不同意见上。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与“上海周记无水脆皮蜂蜜蛋糕”名称相似的蛋糕铺超过一百家,其中四川省最多,达到三十八家,贵州省其次,有二十二家;而在江浙沪一带,既找不到叫“上海周记蛋糕”的店,也寻不到任何一家名称里含“周记蛋糕”的店铺。店铺招牌和注册名称不必相符,金融投资报记者此次探访的郫都区两家名为“上海周记”的蛋糕店,没有被相关记录收录,这属于常见情况。
根据成立时间判断,诸如2000年在湖北十堰开设的“上海无水蜂蜜蛋糕店”、2005年在四川遂宁开设的“上海周记蜂蜜蛋糕店”等蛋糕店,如今均已注销。现阶段,唯一一个涉及“周记蛋糕”的官方网站是2008年注册的“四川周记蛋糕”,该网站主要经营拔丝蛋糕、无水蜂蜜脆皮蛋糕等点心,其店名中并未包含“上海”二字。记者冒充合作商拨通电话,店家回应称,"上海周记"仅为店名,并非源自上海,但可收费教授糕点手艺;而"周记"与"上海周记"则是他们的正式注册商标,学员毕业后经营店铺,不允许使用类似名称。
目前对于“上海周记”这个名称是否可以随意应用,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两家机构认为可以使用,而另一家“周记”方面则指出这是注册商标,不可以悬挂。
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检索得知,“四川周记蛋糕”公司拥有“蓉香周记”等商标的注册权,却未注册“周记”“上海周记”这两个商标。经观察,“周记”商标是由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名字相同的人申请的,不过这个申请已经被撤销并且失效了,这与“四川周记蛋糕”声称的“‘上海周记’‘周记’为注册商标”的说法不一致。
行业说法:
中式糕点要理直气壮地打响自己招牌
金融投资报的记者发现,类似“胡乱登记籍贯”的情况在餐饮业和商品销售行业非常普遍,比如“兰州拉面多由青海化隆人经营”“美国加州并未售卖加州牛肉面”等,已经成为顾客间的谈资;到了2024年年底,那些突然遍布全国的“俄罗斯商品专柜”里的大部分商品,实际上源自黑龙江伊春地区,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正尝试为美食“正名”。2024年8月,《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方案》在兰州市发布,市委政研室有关人员指出,青海籍人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于全国各地开设的“兰州拉面”店家,对兰州牛肉拉面走向全国起到了关键作用;2024年7月,“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在石家庄举行,市长本人到场宣传推广“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名称——在此之前,很多售卖“安徽板面”的店铺,实际是由石家庄人经营管理的。
一位曾经负责在成都推广传统中式糕点的食品行业从业者向经济金融信息发布者透露,2000年前后,传统中式糕点在蛋挞、牛角包等新兴西式糕点的冲击下,显得比较过时,而诸如“上海周记”之类的蛋糕连锁店,它们主要面向乡镇等基层市场,采用“上海”这一地名作为品牌标识,这与当时市场上某些国产葡萄酒使用“法国”标签的营销策略如出一辙,都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使其看起来更加国际化。
根据那些从事烘焙行业的人士分析,“上海周记”蛋糕店名称上的混乱现象,反映出中式糕点这些年从“借用他人名声勉强生存”到“创立自己的品牌”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阵痛。“如今诸如鲍师傅、詹记桃酥之类的品牌,凭借肉松小贝、杨枝甘露泡芙等新颖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并且让自己的品牌声名鹊起。‘上海周记’蛋糕完全没有必要借助‘上海’这个地名来提升身价,应该直接突出自家制作的糕点特色,这样更加自信。这位评论员表示。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科技+文旅:从”看风景“到”进剧情”
购买车辆实际能够节省多少费用?以旧换新活动不断推进,成都汽车市场消费热情逐步高涨
四川规划文化游憩结合新计划:深入发掘巴蜀文化意涵,塑造国际一流游憩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