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东海堂几乎参与了整个童年记忆。儿时游泳常去的泳池旁就有这家店,每次跟父亲游完泳后,总要买一个菠萝包,那是我童年时期最钟爱的点心。市民梁愹向羊城晚报记者分享道,这些散落在街头的东海堂,其实都收藏着许多老广州人的回忆与情怀。
现在,许多老广心中珍藏的“美好时光”却在一片惋惜声中消失了。8月26日,广州东海堂饼屋通过官方公众号公布了《停业声明》。声明指出,广州东海堂(饼屋)食品公司自8月26日起正式停止运营。
官方消息传出,社会反响热烈。许多人难以置信,一家经营了二十六年的老店会就此停业,同时也有人正为持有的面额凭证感到焦虑。
部分门店连夜撤下门头
实际上,东海堂的歇业早有端倪。
最近,广州一些东海堂门店临时歇业,引起了很多市民注意,他们拿着兑换券和储值卡,在周末去店里买东西。8月22日,东海堂发布通知,说因为工厂设备出了问题,所以有些产品不够卖,部分分店营业时间也晚了些。现在工厂问题基本解决了,产品会一点点重新供应上来。
紧接着公告发布四日之后,东海堂在官方微信平台“东海堂饼屋”上正式宣布停业决定。东海堂方面表示,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部分合作商家的货款未能准时支付,致使公司账户被司法机构采取冻结措施,进而造成公司目前缺乏足够资金来支付员工薪酬以及支付租赁费用等必要开支。
物资供应方终止提供原料,致使生产活动难以为继。同时,销售端和购买端的集中施压,也使公司完全没有剩余物资来维持运营。不过东海堂也表明,接下来会与政府部门协作,妥善处理后续相关事务,确保员工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并且会依照法律要求,配合法院开展相关司法流程,全力推动债务问题的解决,维护所有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8月27日,羊城晚报记者探访广州市多处东海堂铺面,均歇业停摆。赤岗站地铁站店、石牌桥地铁站店、华师地铁站店卷帘门紧锁,门头招牌亦已拆除,连昔日东海堂的轮廓都难以辨认。广州东海堂新江南西店、翠宝路店、岭南新天地店等铺位,也都紧锁大门。
东海堂曾经是广州人的一个共同回忆。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广州东海堂(饼屋)食品有限公司是1995年建立的,主要制作和售卖各种高档烘焙食品,包括面包、西点、蛋糕以及传统中式糕点。在发展最旺盛的时候,这家公司在广州开设了一百多家店铺,并且还有三百多个销售网点。现在,东海堂在广州的店铺数量已经减少到五十多家,不过大部分都已经停止运营,只有七家分店还在正常营业。广州东海堂(饼屋)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的年度报告披露,该公司缴纳社保的员工数量仅有36位。
中国食品行业研究专家朱丹蓬在回答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时谈到,近些年东海堂经营网点持续减少,去年他实地考察过部分店铺,观察到东海堂在整体产品质量到商品种类更新、改进方面都表现欠佳,具体而言,一方面整体创新改进跟不上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另一方面整体经营也存在不少问题。
市民储值卡兑换无门
我的储值卡里面剩余大量金额,前些日子每次去商店很快就买完了所有东西,如今钱都花不出去,实在让人没办法。
李先生在广州某企业任职,他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单位为每位职员提供了价值200元的东海堂糕点购物凭证,公司规定员工须于8月25日前完成生日贺卡兑换手续,然而许多人在8月20日下班后前往兑换时,发觉多数门店货架已经见底,随后陆续有员工反映订购不到蛋糕,8月21日清晨前往购买同样没有现货。但是二十二日东海堂公布修缮通告后情形好转,一些职员开始兑换。
大体上,公司里大概还有将近半数的人没去换卡,李先生告诉笔者,当天公司也要求职员们提交卡号,或许之后会有新的安排
东海堂停业后,许多市民像王女士和李先生一样感到失望。记者从广州市消委会获悉,部分消费者已向该会反映东海堂的问题,广州消委会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静候相关部门的最终裁决。
产品生产工厂大门紧闭
东海堂工厂的员工也为东海堂的歇业发愁。
彭姨在东海堂食品工厂任职七年,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八月份的二十六日当天下午,大概有二十个左右员工前往天河区的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就薪资支付事宜与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
26日之前我们连公司打算停工的消息都不知情,甚至25日还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整。彭姨向羊城晚报记者讲明,大约14个月前起,东海堂仅给员工支付基本工资,却扣留了业绩提成,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连基本工资也未能正常发放。
调查得知,广州东海堂产品的制造企业是广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公开的工商资料,广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与广州劲旺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的登记地址都在天河区珠村一工业园里面。
8月27日,记者抵达工厂所在区域,看到标有尚加食品字样的工厂大门紧锁,门口保安人员向记者表示,相关管理人员拒绝接受采访。
有记者目击到,工厂入口处聚集着一些供应商正在主张权益,其中一名供应商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他们承担的是东海堂的包装业务,到现在还有几万元的款项没有得到支付,他说明与东海堂合作已经超过两年,在这之前就存在付款进度缓慢的情况
接着,记者前往东海堂工厂所在的珠吉街道办事处,该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确实属于珠吉街道的管理范围,不过具体的情况他们现在还不太明白。
就市民储值卡相关情况以及员工薪酬相关事宜,记者尝试联系了东海堂,然而,在稿件最终完成之际,仍未收到该公司的任何回应。
链接:企业歇业,预付卡咋办?
公司决定停业后,已购的充值卡、糕点券等如何处理?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发卡机构停止兑现未到期的单用途卡时,发卡单位和售卡单位须为持卡人提供免费换卡服务,并且在停止兑现日前至少三十天,在登记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告。
记者就这一情况访问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的副秘书长陈音江,他谈到,公司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停止运营或破产,都不应该将客户的预付资金据为己有。
陈音江强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采用预付款模式售卖商品或服务时,必须履行承诺;若未能兑现,需满足购买者的要求或退还预付费用,同时支付该款项的利息。倘若与商家协商无果,购买者有权向消协或相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亦可诉诸法律途径,以合法手段捍卫自身正当权益。
陈音江说明,在企业宣告倒闭之前,顾客能够利用前面提及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一旦公司宣布破产,便会组建清算工作组,该工作组成立后,首要任务是支付清算管理费用,其次是发放员工薪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履行纳税义务,最后才处理普通的债务问题,具体指将剩余资金支付给消费者。
预付式消费向来是投诉集中的焦点,消费者在考虑此类消费时,最好挑选经营规模可观、经营历史悠久的店铺,单次充值不宜过高,务必与商家签订详尽的合同。陈音江告诫消费者,一旦发生纠纷,应首先与商家沟通,若沟通无果,须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反映情况。
根据过往相关店铺停业的情况分析,顾客维护权益通常比较吃力。陈音江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现行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负责监督的单位归属不清,商家缺少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同时购买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能力也有待提升。为此,处理预付式消费乱象,必须健全法律规范,厘清监管权限,强化预付资金管控,还要构建信用评估机制,多管齐下,打造法规健全、多方协作、共同治理的预付式消费健康运行格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