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
中秋的明月又称为“极圆之月”,与之外形相仿的糕点,也被称作“极圆”。乍一看,这种和果子仿佛是中国式月饼的微型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开始将“极圆”做成上下两层,层间填充红豆沙后烘烤而成。饼皮本身不带特殊风味,无论刚出炉时口感酥脆,还是放温后用来配茶,都别有风味。如今,“极圆”也衍生出各式形态和多种内馅。
团子
团子是日本传统糕点里的一种,属于和果子系列。这种点心是用糯米粉蒸制而成的。团子种类繁多,既有多样的风味,也有不同的样子,一年到头都能吃到。吃的时候,常常把3到5个串在一根竹签上,再浇上各种不同的酱料。其实团子最初是由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的,那批使者挑选了8种中国点心,其中一种叫欢喜团,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团子。江户时期,街头品尝甜糯团子并品茗谈天的习惯,使这种圆滚滚的食物广为人知。其实它有多种变体,常见的是小型兔子造型的月见团子,专供中秋月夜食用。
水馒头
"水馒头"属于日本风味甜品,是用葛粉构成的外壳,内含馅料的夏日解暑食品。外壳由葛粉和蕨菜混合制成,呈现透明且富有弹性的质感,包裹着少量红豆、抹茶等内馅。这种点心采用竹叶包裹,然后置于小陶器中,利用地下冷水进行冷冻。制作完成后,晶莹剔透的水馒头便制作完成。它外观清澈透亮,内馅口感顺滑,甜度适中,是适合夏季食用的解暑佳品。
小鸡蛋糕
它也被称作鸡仔饼,原本是福冈地区的小鸡和菓子,如今却成为了东京的代表性特产。不少人或许会认为它过于甜腻,主要适合儿童食用。
顺应消费偏好,近期增加了带咸味的小鸡和点心,选用北海道红豆,并以熊本天然海盐为内馅,口感比旧款甜度稍低,堪称适合成人的选择
这种点心最初是在1912年,也就是大正元年,由福冈县饭塚市的吉野堂开始制作的,后来成为了九州博多地区的代表性特产。到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人们开始在羽田机场和东京车站等地出售这种点心。从那时起,它反而逐渐被视为东京的特色食品。如今,这种点心的包装上都会印有“东京铭菓ひよ子”的字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其实源自福冈,并且创立已经超过百年了。
仙贝
碾碎的粳米展开晾晒,然后装入容器进行烘烤或煎炸,这样制作出来的食品称为仙贝。仙贝的吸引力在于质地极其酥脆,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米果仙贝,意为以米为基本材料制成。不过受地域影响,像青森县南部及岩手县南部的仙贝,并非用米制作,而是采用小麦粉作为原料。
外郎
"外郎"最初是日本古代用来化解痰液消除口腔异味的良药,因为外形和色泽上与某类"和果子"(日式点心)极为接近,人们便把这种点心称作"外郎饼"。这种点心是名古屋地区的特色食品,具有类似年糕的口感,甜度调配得十分适宜,通常在秋季采用栗子磨成的浆液掺入艾粉来制作。
羽二重餅
羽二重饼是福井地区一种著名的日式点心,源自延庆五年(768年),拥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这种糕点形似羽二重织,又似珍珠般闪亮,因此得名羽二重饼。它非常松软,口感温和,适合不喜欢甜食的人品尝。
鶴乃子
闻名全国的福冈特色糕点,外壳像棉花糖一样一咬就化,里面包着各式各样的内馅,其中红豆和蛋黄馅最为常见。
菱葩餅
日本有款传统糕点,外形呈半圆形,由圆形糯米年糕或糯米面团蒸制而成,再对折一次,内馅包含牛蒡、粉色年糕以及白味噌,这种点心通称为葩餅,也被称作花瓣饼。
引千切
日本女儿节通常食用引千切,这种点心色彩鲜明,外形酷似“珍珠贝”,由于贝类的形态与女性生殖构造相仿,因此象征着生育繁盛。
八桥
八桥,也称作八桥饼,以米粉、砂糖、肉桂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属于日本京都地区的著名特色糕点。这种点心在日本京都享有盛誉,是该地极具代表性的名产。八桥分为两种类型,经过烘烤使其变硬的被称为“烧烤八桥”,口感十分酥脆;而未经烘烤处理的则称为“生八桥”,质地柔软且滑润。
烧烤八桥
生八桥
甘纳豆
说到纳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种由黄豆经过发酵制成的黏稠食品。而甘纳豆则完全属于甜点类别,它将红豆、黄豆、花生、栗子、黑豆、芸豆、莲子等食材,采用糖蜜进行蜜制加工,便制成了甘纳豆,这个过程并不涉及发酵。甘纳豆是日本独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制作和流行已有半个多世纪,口感软糯香甜,豆味非常突出,既可以单独享用,也可以添加到点心、米饭或冰淇淋中,不仅外观诱人,而且富含营养。
餡蜜
餡蜜,一种源自明治时期的日式传统点心,主要包含寒天冻,蜜红豆,白玉团子和水果,品尝时通常会浇上用黑糖熬制的蜜酱,原本作为日本夏季特有的甜品,如今已发展为四季皆宜的美食,一些新潮的版本还会添加冰淇淋成分
求肥
寻求增重的食物是什么?是体重较轻者使用的滋补品吗?并非如此。求肥是将白玉粉和小麦粉混入液体中,经过加热后加入白砂糖和淀粉,冷却后便形成了和果子“求肥”。求肥最突出的特点是质地富有弹性,口感细腻宜人。据说古代是用黑米制作的,颜色呈浅暗色调,形状类似牛的皮革,因此最初将这种食物命名为“牛皮”。因为古代日本人对吃肉有禁忌,所以最终把名字定为和“牛皮”日语读音相似的“求肥”。
金平糖
金平糖在十五世纪末由葡萄牙人引入日本,历经数百年演变,已成为日本特色糖果中的典型代表,其表面布满细小凸起,形似微缩星辰,故有花糖、金米糖、金饼糖、星星糖等别称,色彩斑斓且造型精巧,深受少女喜爱
花林糖
花林糖以鸡蛋、糖和面粉为原料制成条形小吃,经油炸后淋上糖液。它口感酥脆,外层覆盖着浓稠的黑砂糖,带来丰富的甜味。这种简单却令人难以忘怀的小吃,历经数代人的品尝,依然备受喜爱。
和三盆
和三盆是产自日本四国地方东部香川、德岛等地的糖,呈淡黄色,颗粒非常细小,吃进嘴里就融化掉了。这种糖的名字,来源于日本一种特别的制糖方法,就是在托盘上把糖反复揉搓三次,这种工艺生产的糖被认为是高级糖。如今,德岛县制造的这种糖叫“阿波和三盆糖”,香川县制造的则被称为“讃歧和三盆糖”。这些物品极为难得,是日本各区域日式糕点及地方特色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们大多由知名日式糕点老店采购。以高级糕点“落雁”为例,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和三盆糖。
最能显现三盆糖风味的,是一种借助模具压制和三盆糖就能轻易制作成的干点。刚做好的三盆糖干点放在舌头上,用鼻子轻轻一嗅,立刻,三盆糖那温和的香气便充满了鼻腔。小小的三盆糖块在舌头上逐渐消融,同时,嘴里满是温柔的甜味。
千岁饴
日本存在一个别致的庆典活动,称为七五三节。每当11月15日到来,若家中恰好有七岁女孩、五岁男孩以及三岁孩童,都会让孩子换上色彩明丽的和服,前往神社进行参拜,祈求神明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一天,孩子们必须食用名为“千岁饴”的食品,人们相信吃了它能够使孩子更加活泼强健,并且拥有长久寿命。千岁饴是为庆祝"七五三"而准备的红色或白色棒状甜点,这种糖是用饴糖制成的,这种糖质具有延展性,能够被拉长,因此蕴含着"增添岁数"的吉祥寓意。
白色恋人
白色恋人,是北海道札幌市的一种夹心薄饼,以巧克力为馅料。这种点心最为正宗的版本由石屋制果株式会社生产。它主要有两种口味,一种是两片薄饼中间夹着白色巧克力的「白い恋人ホワイト」,另一种是夹着牛奶巧克力的「白い恋人ミルク」。后来还推出了黑巧克力口味的版本,这种口味的甜度较高,比白色巧克力的甜度要重一些。包装以白色和淡蓝色为主色调,中心位置装饰有利尻岛利尻山的风景图片。
白色恋人自1976年12月起开始发售。消费者能够无偿在白色恋人商品的外包装上印制个人偏好的图画,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定制版本。白色恋人这一品牌名称的来源,源于某年12月,创始人滑雪归来途中偶然说出“白色恋人们降临人间了”这句话,因此得名。相关记载见于产品包装的背面。另外,1997年,也就是平成九年,白色恋人推出配套产品,名为白色巧克力饮品,并开始销售。
然而,依照日本白色恋人正式通告,白色恋人从未向日本以外国家或地区授予销售许可,换言之,非在日本国内销售的白色恋人均非真品。此处展示为中国上海市某超市售卖的白色恋人。
产品的白色让人联想到北海道的雪景,北海道限定版推出后,出差和旅行人群对其反响热烈,年销量大约有两亿块。一说到北海道的名产就会联想到白色恋人,从销售量这个角度来看,它仅次于三重县的赤福饼,在国内排名第二,在同行业调查表所评选出的“二十世纪代表性地方特产”榜单上,它远远超过了第二名的辛子明太子,稳居首位。
红帽子饼干
红帽子饼干是日本备受青睐的一种小点心。装着红帽子的礼盒,人们常用来款待家中宾客,或者在结婚、生日等场合赠予他人,据说接受这份饼干能带来好运。
在“白色恋人”还只是普通日本伴手礼的时候,“红帽子”曲奇就已经享誉全球,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曲奇礼盒。这种点心,味道绝对令人满意。制作它的食材,种类和品质都力求做到最好。进口的干果主要源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地区;巧克力产品主要来自卢森堡;红茶则主要从斯里兰卡采购……按照日本的说法,这是必不可少的。
红帽子饼干特别之处在于它把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它选用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类食材,也使用富含食物纤维的糙米或黑麦,还添加了天然钙质、胡萝卜素、帮助肠道健康的物质以及甜菜寡糖,对于喜爱美食又怕发胖的人来说,这种美味又不用担心长胖的食品实在太让人兴奋了!
这个品牌的曲奇最具标志性的形象,是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女孩,源自画家深泽邦朗的画作,他描绘了十三世纪德意志联邦某小国公主的模样,神情稳重,面带喜悦,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吉祥的标志,在日本的婚礼上,人们常常用它作为礼物赠送。
赤福饼
日本三重县伊势市是个极富盛名的游览地点,那里有非常出名的历史建筑——伊势神宫。当地有一种传统食品“赤福”饼,凡是到过伊势的人都耳熟能详。这是一种用糯米和红豆沙做成的团子,在浅红色的糯米外皮下面垫着颜色较深的豆沙,味道甜美而且质地松软,吃起来非常可口。制作“赤福”饼的老店始建于1707年,到了2012年正好经营了整整三百年。三百年以来,“赤福”糕点已经成为伊势当地极具标志性的特产,是远方前来朝拜神社的香客们常吃的点心,外面裹着一层黏稠的年糕,里面填充着红豆馅,名气很大,因此购买时往往需要排起长队。
“赤福”的寓意在于食用后能带来愉悦体验。其内部是年糕,外部裹着红豆沙,口感兼具甜美与软糯。它选用日本出产的黏米、砂糖以及北海道的红豆为原料,入口即化,甜度适中且不会觉得腻。由于产品未添加任何防腐剂,属于纯天然制作。因此其保质期较短,通常只有两天,冬季则延长至三天。即便如此,它依然在日本和果子市场中占据销售榜首。
长崎蛋糕
长崎蛋糕被视为日本顶尖的糕点,也被称作蜜糖蛋糕。长崎蛋糕的名称源自「カステラ」,即「卡斯提拉」。这种蛋糕最初来自荷兰旧国,贵族与皇室在国宴上款待宾客或接待使者时,用它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大约在十六世纪期间,它传入日本。当时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仅允许长崎等少数地区作为外国船队访问日本的港口。荷兰商人渴望在日本开展商业活动,特意拜见天皇,同时献上荷兰皇室款待贵宾时使用的精美蛋糕作为礼物,蛋糕独特的芬芳味道与细腻的口感,立刻赢得了天皇的喜爱。
十七世纪后期,葡萄牙的传教士和商人跨越大海抵达长崎,他们携带的物品,诸如玻璃制品、烟草制品、面包点心等,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都是前所未见的物件,为了增进与当地人的情谊,这些外来者想出多种方式取悦民众,传教士向权贵赠予葡萄酒,向百姓散发甜品,意图借此推广基督教义,而商人则大量制作糕点,在街头向民众广为散发。有一种糕点广受喜爱,它由砂糖、鸡蛋和面粉制成,可以看作是长崎蛋糕的最初形态。后来,长崎陆续出现了各种甜品铺子,历经数百年演变,日本人把葡萄牙传来的“西式点心”慢慢改造成了本土的“和式点心”,长崎的技师们对蛋糕原料十分重视,对鸡蛋、面粉、蜜糖、糖粉等材料的产地和种类都设定了高标准,让这款蛋糕的制作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准。偶尔回想起来,着实令人不安,凡是落入日本人手中的事物,他们总会以极其扭曲的手段加以对待。如今葡萄牙的糕点,已无法与长崎的糕点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