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人喜欢吃西式蛋糕,
“红宝石”,绝对是上海宁的心头爱!
鲜奶小方、粟子杯、掼奶油
红白相间的标识,
带着年代记忆的甜蜜味道,
从没忘记过~~
“红宝石”的故事
许多人误以为,研发红宝石蛋糕的始创者,必定是一位米其林星级名厨。事实上,红宝石品牌的创始人过秉忠,与烹饪行业毫无关联。过秉忠的父亲过养默,是民国时期享有盛誉的建筑师,香港路上那座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过秉忠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且还出版过一部关于胶合板的学术著作。
过氏家族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显贵关联,过秉忠的外婆名为倪氏,她与宋庆龄的母亲倪氏是同胞姐妹,因此,过秉忠将宋氏三姐妹称作“表姨妈”,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并非厨师出身的过秉忠最终研发出“红宝石”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 过秉忠与宋庆龄合照
过秉忠长期在英国定居,所以对西式餐饮和甜点非常偏爱且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他来到上海,却发现在国外常见的鲜奶蛋糕,在这里却很难找到,当时上海的奶油蛋糕普遍用人造奶油制作,味道也欠佳,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他决定开创一个“具有上海特色的鲜奶蛋糕店”。
• 红宝石创始人过秉忠
1986年,过秉忠与上海市静安区粮食局协商之后,决定以中英合作方式,一起建立了“红宝石食品厂”,并创立了“红宝石”(RUBY)蛋糕甜点品牌,接着,红宝石蛋糕在上海广受欢迎,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海派甜点代表。
• 1986年9月,红宝石开张仪式
左四为第一任总经理李晶莹,最右边为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
红宝石的开业地点位于华山路375号。所有红宝石的分店面积都比较有限,其内外装潢都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十分醒目,柜台和桌面都铺设着红白相间的图案,为店内增添了几分雅致的文艺氛围。
• 现在的红宝石华山路门店
红宝石刚开张那会儿,主要卖的是牛奶做的蛋糕,那时候红宝石还请了好多做西点的好手,有从英国来的顶尖西点师傅。红宝石,很快就让那些喜欢吃甜食的上海人尝过之后念念不忘!
• 红宝石成立初期的西点师
那个时代,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初次到访中国,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便请红宝石制作了一个三层糕点,以此象征中英和睦互动,由此可知红宝石刚面世就在业内备受推崇。
• 红宝石为英国女王定做的奶油大蛋糕
• 红宝石创始人全家福
右四为过秉忠(2009年去世),右五为过太太应葭芳
旧时的红宝石小方块,每块只需两块钱,但它的原料是那个年代比较少见的鲜奶油,因此,当上海人第一次尝到这种红宝石小方块时,立刻被它迷住了:最上层的鲜奶油口感细腻,香甜而不粘牙,蛋糕体里面夹杂着菠萝小颗粒,整体散发出一种讲究、雅致和可口的感觉!
程乃珊向秉忠询问过鲜奶小方的来源是什么,秉忠回答说是依靠味觉的记忆积累。这种红宝石口味的甜品不同于英式甜品的甜腻,完全是为上海本地人设计的,因此它成为了老上海人味蕾上的深刻印象。
后来,红宝石门店越开越多,常常是老吃客们的聚集、打卡之地。
• 如今,红宝石已成老上海简约下午茶的打卡店
• 很多老上海人,恋上红宝石几十年,
每天会到红宝石买块小蛋糕,已成习惯。
鲜奶小方
小方块蛋糕:内部质地细腻柔软,夹有奶油层,并点缀少量菠萝碎增添风味,表面覆盖着较厚的奶油,装饰图案采用半个红樱桃,品尝时滋味微甜清爽,非常惬意。
栗子杯
栗子杯:极受美食爱好者青睐的是其内部的栗子部分,认真观察,那并非磨成粉末状的栗子泥,而是将栗子投入类似肉碎机的设备中,加工成细条,因此保留了栗子的原始形态,口感更为出色。
掼奶油
奶油制品:别称打发的稀乳脂,选用含脂肪量在35至37百分比的鲜乳脂,掺入增稠剂,以提升其发泡能力及气泡的稳定性;为提升风味和稠度,调入糖分,借助设备将空气混合进去,使其鼓胀成型,属于可以直接享用的食品。这种奶油制品吃起来非常顺滑,乳脂味道浓郁。
• 2009年,红宝石位于青浦区徐泾镇现代化工厂建成
占地约12亩
• 红宝石生产车间
在防控阶段,红宝石的负责人们商议是否需要阶段性暂停经营场所。然而,红宝石的制造部门持续运作,每天有三万多个新鲜乳制品方块稳定供应给各个销售点,常常售罄。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这些小方品的产出量多次创下记录!
由此也可以见得,
红宝石一直是上海宁的心头爱。
就问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您,
吃过红宝石蛋糕吗?
红宝石留给您怎样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