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九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征集意见。六月份九日,意见收集的期限到了。这次“意见稿”和过去不一样,里面增加了对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要求,特别是提到“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这句话,让大家有很多猜测,像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这些有自营业务的第三方平台,网上卖药自营业务可能要被禁止了。
对于那些主要依靠药品销售来获取利润的几家公司来说,这算是一种挫折。
现阶段国内领先的医药网络销售渠道主要就是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这两者的经营方式都是自己销售加上平台合作,而自己销售的收入更是占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
应当指出的是,这份“草案”明确要求,其他商业在线平台有义务管理平台上药品的优劣状况。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医药行业政策分析人士向时代周刊记者陈述:“这些大型网络零售商既运营平台又经营自己的店铺,类似‘既是裁判又是参赛选手’,这样对其他竞争者不太公正,因此法规才禁止这些平台直接进行网上销售。”
现阶段这项规定尚属草案性质,因此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是否会被波及,程度如何,各方看法莫衷一是。
处方药是“强监管”重点
中国医药市场非常可观,根据罗素沙利文2022年的资料,按药店销售金额计算,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额为1万8千亿人民币。其中,非医院医药分销市场为5522亿元,占比约30.68%。
依据米内网于2022年5月披露的资料,通过终端平均零售价核算,2021年中国实体药店与网上药店(涵盖药品及非药品)的整体销售额为7950亿元。实体药店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七成,网上药店销售额首次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40.2%的年度增长。米内网相关资料表明,网上药店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具体金额分别为1002亿元、1593亿元和2234亿元,其年度增长幅度依次为51.60%、59.00%和40.20%。
这个市场体量非常可观,经营零售业务的B2C平台在此领域成绩斐然。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京东健康公布了去年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三十亿六千八百二十万元,较上一年增长了五十八点三%。其中,依托京东大药房开展的自主经营业务是京东健康主要的营收构成,去年该业务产生收入二十六亿二千万元,同比增加五十六点一%,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八十五点三。京东健康解释了营收上升的缘由,主要是医药类商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提升了。在这些商品中,由医生开具处方的药品占据了销售额的主要部分。
阿里健康2022年全年经营成果通报表明,其整体营收为205.8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2.6%。在该报告所涵盖的时段内,医药自主经营板块的收入为179.1亿元,同比增幅为35.5%。具体来看,以阿里健康自身品牌进行管理的药店药品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4%,而处方药品相关的业务营收实现了105.2%的显著提升。
显而易见,对于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而言,自主运营的业务构成了它们的核心盈利渠道,在这些业务中,涉及处方药的营收规模和增速尤为突出,达到了领先水平。京东健康的首席财务官曹冬在2021年半年度的业绩沟通会上曾明确指出,该公司的院内配套药店数量已接近百家,这对于承接医疗机构外流的处方药业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药品通常含有一定毒性,或者存在其他潜在危害,使用方式和时间有特殊规定,必须由具备专业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才能在医院或者指定的药店购得。药品的使用情况,向来是国家医药管理的重要关注对象。
另一方面,便捷的在线医疗渠道减少了病人看医生和买药所耗费的时间,也为几个主要平台开拓了庞大的处方药销售领域,使得管理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化。医疗信息机构“健识局”在其发表的文稿中提到,对于医院、药房等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实施管理,但如果第三方平台都允许销售药品,那么监督工作就很难全面覆盖到位。
医疗行业专家向时代周报透露,药品使用安全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国家当前措施旨在限制第三方网络医药销售,推动医药电商走向正规化、合法化路径,以便加强管理。待未来法规体系健全、各项条件具备时,或许会重新考虑放开市场。
对平台方影响尚不明朗
时代周刊记者访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页,查找与第三方医药销售有关的资料。整理后发现,文件提及“网上销售行为”和“网上销售附属事务”,两者是不同含义的术语,各自联系到不同的责任方。
药品在线售卖事务的责任方是药品上市许可的掌握者,或者是像大参林、漱玉平民大药房这类医药流通公司;而药品在线售卖配套事务的责任方,则是诸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之类的第三方平台运营方。
关于“草案”给其他商业平台带来的变化程度,业内人士觉得变化不会很明显。
该中心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草案对第三方医药电商影响可能有限,比如京东医药平台,其合作方包括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或实体药店,并且有具备资格的医师为病患开具处方,这些做法均满足草案对网络药品销售的规范。
据了解,医药网络销售平台一般通过自设药店,并借助网络渠道来售卖商品。比如京东健康,其主要的线下药店是青岛吉安堂药房;阿里健康的自营药店则是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该公司专门负责网上的药品零售业务。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都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他们本身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业务,属于合法活动。
另外,“草案”里“不允许其他商业机构直接介入药品在线销售”的说明也为大型网络零售商们提供了变通余地。医疗领域资讯平台“动脉网”在6月23日刊登的文章中指出:医药网络零售商的自营项目,实际上就是药品销售公司开展网络售卖行为,契合“草案”的条款。这类业务模式是药店通过平台进行药品销售,是否算作平台直接介入药品电商,取决于后续官方文件的说明和监管机构的执行诠释。
京东金融一名曾主管互联网医疗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鉴于集团已建成完善的自主平台,为满足“意见稿”的规范,可能会选择分离自营企业,以此专门负责药品在线销售事务。
但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的胡舵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市场层面来看,短期内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是否受到政策变动影响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市场预期,资本方面是否认为它们会受到影响,至于是否能够将自营企业分离出来独立运作,则取决于后续的政策走向,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
胡舵还透露,这项政策或许只是试探性的开始,后面或许会有更多举措,市场看法消极,我认为是正常的。
值得留意的是,作为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自今年四月卸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之后,曾在四月份下旬以及五月份上旬,分批出售了京东健康公司价值达四点四亿港元的股票,折合约三点七六亿元人民币。
然而,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的观察,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股价在意见稿征集期间,整体上依然呈现上涨趋势。
四月份的二十九号和五月份的三号,刘强东先后卖掉了京东健康的股份,这里展示的是京东健康从四月二十七号到现在价格变化的曲线图,照片出自新浪财经app。
这张图片展示了阿里健康自从五月九日发布“意见稿”并开始征求公众意见以来,股价的波动情况,相关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app。
连锁药店的线上业务将迎来“春天”?
一旦“草案”实施,根据前述信息分析,可能会促进与平台自有店铺展开竞争的零售药店线上业务发展,特别是那些本就具备一定市场体量的传统连锁药店。换言之,倘若平台企业的自营业务真的被强制撤离,那么其原先占据的巨大销售额,将转变为吸引众多零售药店竞相争取的“香饽饽”。即便那些平台把自身的商业活动分出去单独运作,至少可以让所有参与者站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
据消息,22日,京东健康等若干网络医药销售平台市值下滑之际,七家上市公司连锁药店股价却录得不同程度攀升。到22日交易日结束,漱玉平民(.SZ)实现全天停牌,大参林(.SH)、老百姓(.SH)及益丰药房(.SH)则均录得轻微涨幅。
与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的医药店铺对比,具备完善实体店面的老牌医药连锁店,借助线上线下的结合吸引顾客,可能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更容易受到管理部门的青睐。西南证券分析,医院处方向零售端转移的举措正在稳步推进,估计将有上千亿资金稳定注入医药零售行业。
近年来,实体药店持续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其市场占比不断攀升。据《中国药店》分析,连锁药店线上业务体量未来将继续迅猛扩张,市场渗透程度还将持续加深。
《中国药店》2021年调研资料表明,在2021年参与调查的样本企业里,仅有2.74%的连锁药店O2O业务,其营业收入所占比例超过5%。O2O业务收入占比介于1%到5%之间的企业数量,超过了样本总数的一半。从连锁药店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来看,2021年各药店该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有15.94%的企业增长幅度超过200%,另外,有46.37%的企业增长幅度超过了50%。
今年四月,漱玉平民大药房公布了二零二一年的经营情况,相关资料表明,该企业二零二一年的线上销售总额达到了五亿四千五百万元,其中第三方O2O平台所产生的营业额增幅最为显著,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一十七点二,目前该企业已接入二千四百三十四家线下门店参与O2O服务,通过私域渠道运营,所有门店均实现了业务覆盖,其销售额也实现了百分之三十零点七四的增长。另从漱玉平民的招股书得知,2018年,其B2C业务占比是0.42%;O2O业务占比是0.58%。2019年,其B2C业务占比增至0.79%;O2O业务占比提升至1.4%。2020年,其B2C业务占比进一步增长为1.45%;O2O业务占比则达到2.9%。
漱玉平民四月份公布了2021年的年度报告,其中提到,公司接下来要优化城市区域的网点分布,并且持续拓展乡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业务,以此提升整体的覆盖广度。
大参林在线零售领域也构建了周密的布局,几乎囊括了所有主流的线上药店渠道,同时与企健网这类专注于健康的网站达成了合作意向,致力于打造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三十分钟内即可送达的全天候药品配送体系。
今年4月27日,大参林公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表明,截至报告结束,该公司O2O药品配送业务已经遍及全国7240家店铺,覆盖店铺上线比例高达89%。报告期间,新零售业务(O2O加B2C)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7%。
另外,就价格而言,实体药店的网络销售同样具备一定竞争力。以漱玉平民医药连锁店为例,时代周报记者通过京东健康平台查询到,相同规格的30片装拜耳达喜铝碳酸镁咀嚼片,京东自营店铺标价为每盒35元,而漱玉平民医药京东官方网站上的售价为每盒24.5元。
对于这个情况,济南市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说明,线上店铺的售价较为优惠,原因是其店面运营及物流开销较少,覆盖的市场范围更广,因此需要突出价格竞争力。此外,线上店铺能够提供部分线下门店没有的药品,这得益于其直接从仓库发货的模式,库存充足,且物流配送体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