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到头条

日期: 2025-09-28 23:04:04|浏览: 2|编号: 14352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谷物中有糕点,如同肉类中有干肉和切肉,糕点算是每个孩子的甜蜜童年记忆之一。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总能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几块饼给我吃,那是她一直攒着舍不得吃的。

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式各样的糕点非常丰富。特别值得提及的包括杏仁糕、盲公糕、鸡仔糕以及西樵大饼等。

我对杏仁一直格外钟爱。回想五岁那会儿,常去镇上帮父亲跑腿买东西。那个时刻是整日里最值得雀跃的,因为能领到一毛钱的“跑腿酬劳”。那枚硬币,我必定用它来购买杏仁点心,薄薄一片,细细品尝,走到自家门口时恰好吃完,嘴里还留着满溢的甘甜滋味。

中山是杏仁饼的发源地。这种饼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像杏仁一样。经过烘烤,杏仁饼呈现金黄色并带有绿色光泽,口感香甜美味。传说制作时,压饼的力度要适中,如果压得太紧,风味和口感就会稍差。最初,杏仁饼里面并不含有杏仁块,后来逐渐传播到澳门等地,经过改进,加入了大块的杏仁肉,这种改良版的饼被称为“杏仁肉心杏仁饼”。

佛山的盲公饼,据传最早出现在清嘉庆那个时代。尝上一口,甜香松脆,满口都是花生和芝麻的浓郁味道。初次尝试时,我就觉得很棒。吃得次数多了,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称呢?后来慢慢了解了它的故事。听说当时佛山教善坊有一位看不见的人经营着一家算命摊位,来此的人们经常带着小家伙,孩子们吵吵闹闹。这个失明者的大儿子很机灵,于是把吃剩的米饭干磨成粉末,再掺入油脂、糖块、花生仁、芝麻粒等原料,借助炭火将其烘烤成圆饼,以此招揽小朋友们前来购买。来买饼的人随口叫它“盲公饼”,这个名字一叫开去,时间长了,店家便顺势挂出了“盲公饼”的幌子。

在大湾区,众多酒家在端上主菜前,担心食客饥饿难耐,常常先提供一道开胃点心,助其果腹。这类点心当中,鸡仔饼最为普遍。这种饼的制作原料多达十种,糖分含量高达三成,另加少许食盐、白胡椒粉以及五香粉,还混合了冰肉和榄仁,因而饼体酥脆,兼具咸甜风味。

西樵大饼在四大名饼中个头最为显眼,外观十分质朴,透着一股老派的韵味。佛山西樵官山圩的天园饼家制作的最为地道。西樵大饼的饼皮呈淡黄色,质感非常细腻,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类似柿饼上的糖衣,看起来非常吸引人。西樵大饼的形状像满月,象征吉祥如意,当地人在结婚、生日等喜庆场合,或者过年过节时,都喜欢用它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所有饼类食物里,我最钟爱的要数喜饼了。每当亲友家中有女儿出嫁,都会收到请柬和喜饼。我总是急不可耐地先品尝,一方面图个吉利,另一方面这喜饼确实香酥可口。特别是里面那枚橘红色的鸭蛋黄,入口之后,馥郁的香气久久不消。

深圳还有一道传统点心叫云片糕,这种食物颜色洁白,形状薄如纸片,样子是细长的条状。我觉得云片糕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仿佛能看到层层叠叠的云彩。制作这种传统糕点需要用咸淡水交汇处生长的糯米,制作过程相当讲究。它看起来像新雪一样白,薄得如同书页,手握着时会感到柔软却又有韧性,可以一片片地撕下来而不断裂。另外,还有一种玫瑰云片糕,散发出淡淡的玫瑰花香气。回想起那个年代,海外游子刚抵达车站便选购深圳云片糕,于那小小的糕点中追忆远方的故土情怀。

此外,顺德大良有一种点心,样子非常漂亮,看起来像金色的蝴蝶。当地把蝴蝶叫做“崩砂”,所以这种点心也得名于此。崩砂的味道香甜可口,口感酥脆易化,里面还加入了南乳,使得香气浓郁,吃完后余味悠长。

中山小榄地区制作一种名为荼薇蛋卷的食品。荼薇也被称作荼蘼,在广东省内广泛栽培。这种蛋卷以鸡蛋液干燥后形成外皮,内含荼薇花朵与椰蓉、白砂糖混合的馅料,通过特殊手法加工而成。它同时散发出椰子和蛋类的明显香气,以及荼薇植物浓郁的芬芳,吃起来口感非常酥松。

澳门的钜记饼家声名远扬。店内供应的点心琳琅满目,其中紫菜肉松蛋卷最为叫绝。蛋卷外层包裹着紫菜,这一薄如蝉翼的紫菜设计堪称点睛之笔,既赋予蛋卷一种微妙的酥脆口感,又与肉松的质感形成内外呼应,搭配得十分和谐。《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1日 08 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