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灰色交易调查: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09-29 04:03:51|浏览: 0|编号: 1436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欲望日渐高涨。不仅街边店铺门口挤满了自购月饼的顾客,许多公司也开始给职员派发月饼代金券。不少人也把这种代金券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中秋临近之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掀起兑换热潮。不少商家高喊“诚信收购元×券,即刻到账并核实,售出后请私聊”“2024年月饼券正在高价求购”“目前××楼月饼券还有人在收吗”?经记者了解,社交网络和在线购物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回收月饼券的信息,涵盖元×、星××、美×等知名品牌,回收价通常为面额的百分之四十至七十。

某个二手交易网站上,一位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出票,在收票信息里,该票务声称要高价收购月饼票,记者随机挑选了某品牌一张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询问,该票务答复这张月饼券的回收价格是150元

记者打开“出票”界面查看详情,该界面注明“月饼券可在全国通用,如果你有企业资源可以合作,报价发货开票全部为你办理,助你轻松获利中秋。”记者又用另一个账号假扮公司采购,向该票务询问了同款月饼券的“出票”费用,该票务答复月饼券售价是248元。

月饼券可以打折,开票时按原价给普票,纸质票和电子票都行。他们直接开具月饼厂的发票,不是经销商的。该工作人员表示,若大量订购,会开出苏州当地某知名品牌的发票,确保拿到的是月饼的票据。

另外一款品牌月饼之外,该票务还向记者推荐了所谓更优惠的选项,即×××斯产品价格更低,该品牌票券可享六折优惠,而开具发票金额为原价的八折或九折,甚至暗示购买该品牌月饼主要目的在于报销,×××斯月饼开具的发票报销额度更高

记者询问了票券折扣差异的原因,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券是从市场上回收的,而价格较低的则是从票券销售商那里大量采购的,因此我们的进货成本较低,所以售价也相应地降低了

调查得知,部分个人账号于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票证,亦有人搭建了月饼券互通社区。此类售卖信息下常有众多买家出价,评论区亦不乏名为“大宗月饼券贩子”“求票”等账号,专门收购卖家手里的票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月饼券还存在一个问题:可兑换的券的数量超过实际的饼的数量,也就是“券比饼多”“月饼券超发”,这种现象是月饼市场中的一个暗箱操作。

行业专家透露说:月饼兑换券的流通情况,颇为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生产商——持券者——生产商,或者是生产商——购买机构——购买机构职员——生产商这样的模式在进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个热门帖子,标题是“月饼兑换券的市场运作揭秘”,内容提到糕点生产商以优惠价格把兑换券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抬高价格,大量卖给企业等需要送礼的客户群体,这些券还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最终落入票务投机商手里。他们先把从销售商那里低价大量买入的月饼兑换券,以及从普通顾客手中收来的兑换券,集中起来,然后可能会以略高的价钱,把这些券卖回给月饼生产单位,也有可能转卖给其他需要的人。

缺少月饼制造环节,相关企业包括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依然能够获利,这一状况被称作月饼的“金融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兑换券的运作方式,具体来说,如果食品生产商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兑换券,以65元的价格转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随后将兑换券转赠给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手给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将兑换券卖回给食品生产商在这个循环里,即便一个实体月饼也没生产出来,但月饼厂商依然得到了15元,经销商也获得了15元,“黄牛”则赚到了10元。

刘娟表示,月饼券的非法倒卖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所谓的“大中介”,他们有能力大量收购价值数百万至数千万元的月饼券,扮演类似分销商的角色。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期间与商家协商当年的订购额度,并试图争取一定比例的退款。另一类则是“小中介”,他们从个人手中收购月饼券,并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转手卖出。

刘娟表示,月饼"证券化"导致月饼券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厂商难以准确估计当年的供需量,或许会多发行或少发行月饼券。

有网民反映,他们得到了一个标有“玲珑心意”字样的月饼礼盒,然而,其所在地附近的商店无法提供该礼品,必须去其他地方领取,而且能否当天拿到也不确定,只好将礼盒里的月饼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用礼品卡形态替代实物月饼,确实能够减少部分食物被废弃,降低物流开销,在理想情形下能让厂商、分销商等各方获利,表面上看像是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不过,实际上月饼券正变得越来越像一种凭证,购买者可能会蒙受损失。

常莎认为,月饼券的售卖方式由商家决定,商家为了逃避责任,设定了许多免除责任的条款,同时给购买者施加了很多责任。举例来说,要是购物者遇到月饼兑换货品取用不便的情况,商贩可以不承担后果;即便用兑换券取月饼,也不能确保食品质量,比如商贩若提供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物者通常只能认栽;兑换券设有使用时限,若购物者未能及时使用就会作废;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预约领取、固定地点领取等条件,给购物者带来麻烦;倘若购物者碰上指定商品没有货,只能选择加价换购其他商品。

购买月饼代金券的客户,在与销售方的较量里,往往处于不利境地,他们的正当权利,常常无法获得充分维护,常莎指出。

另有行业内部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推行从“纸制月饼”的制作到贩卖,再到回收的整套业务流程。这类交易往往比较隐蔽,接受过程也较为简单,资金流转也很快,因此有可能成为腐败现象的温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出,治理月饼券非正常流通问题,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必须社会各方可多角度协同努力。监管机构应加大市场管控,对于囤积居奇行为,或商家设置误导性营销手段,触碰法律底线的必须依法严惩,切实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行业方面应建立自律团体,引导企业守信经营。消费者需要保持警醒,在理智购物基础上,尽量选择官方途径购买,按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使月饼回归其应有的商品属性,以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