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兴趣小组有助于充实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前规划小学陶艺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案具有显著的教学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一)
一、 课程宗旨
陶艺融合了思想内涵、知识体系和艺术表现力,同时它还具备劳动的实践特点,以及创造力的显著特征,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
借助陶器制作过程,了解人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改变社会面貌的作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对劳动者的敬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要求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会有所区别,具体安排需根据各年级的学习需求来调整。
课程设置着眼于学校教学课程的未来规划。目前的学校课程方案有所创新,以彰显课程的探索性质。
陶艺课程旨在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内容融合了陶艺与泥塑,降低了陶艺的学术门槛。
制陶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陶艺教育的人文内涵。
三、课程时间
陶艺属于立体造型艺术,所以应当将其列入美术课程体系,每学期安排一次,每次有两节课程。一至六年级总共设置二十四节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学生追求愉悦的准则:借助孩子们喜爱泥土的本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在玩耍中掌握知识。
知识传播准则:将陶艺文化的相关背景信息纳入教学环节,把陶艺方面的学问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
操作实践准则:给予陶土与时段,促使学子经由触摸陶土来掌握其物理特性。
确立审美标准:指导学生欣赏杰出的陶瓷艺术精品,并学习借鉴其特点,同时鼓励他们勇于构思设计个性化的陶艺创作。
教育理念在于制作时领悟劳动价值,重视劳动收获,以体悟为核心。要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创造本领,融合陶艺的艺术韵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书法造诣、绘画技巧。同时,要指导学生理解制作中涉及的几何学、代数知识以及物理学原理(高年级需关注),并认识泥土的特性与要求,以此陶冶学生情操。
五、教学内容
低年级学生要亲近土壤,玩耍土壤,体会土壤的特性。鼓励他们随意运用土壤进行捏制和构造。
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里,孩子们用不同的东西在泥板上留下印记,他们模仿制作饼干、生日蛋糕,还有各种水果的形状。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上学期:要掌握动物的特点,塑造有趣的动物形象,比如鱼类、幼鸭、龟类、小猪头部等。
本学期继续练习,制作小猪形象,还有企鹅造型,可以捏泥娃娃,模仿电视里的开心玩偶,另外还可以做青蛙。
中年级学生,即三到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始接触并掌握泥板拍打以及盘筑这两种基本的陶艺塑造技巧,借此激发他们对制作陶器的热情和爱好。
这个学期的三年级课程里,学生可以在泥板上粘贴各种泥片,制作包括花卉和蝴蝶在内的图案,或者用镂空的方式制作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上学期:参照三年级下学期所学,调整泥条堆砌的朝向和构造,可以塑造花器、篮筐、帽饰等物件。
本学期:学习拍打黏土塑形,可以捏造鱼形、盒状、储蓄器,或者借助模具制作花盆等物品。
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制作陶器,认识陶瓷深厚的文化底蕴,明白陶器在生活中的具体用途,加深对陶艺的理解。
五年级上学期:借助泥块搭建围墙进行分割,通过数学知识进行推算,运用几何学知识进行分割,借助物理学知识打造圆形、圆锥形的器皿、容器等。
第二学期:要继续提升运用模型或手工进行裁剪的技术,接着将这些裁剪好的材料制作成筝插,高耳环花瓶之类的物品。
六年级上学期:先拍打泥块使其平整光滑,然后将其切割成抛物线状、三角形以及多边形形状的泥片,在这些泥片上雕刻诗词、山水、树木竹子花卉图案,或者用泥片围成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本学期:借助多种手法,打造各类载具、舰船,塑造多种形象,积极运用所学数学技巧切割组合各类容器,务必打磨至平滑无瑕疵,再绘制纹饰、附加装饰。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陶艺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同时也要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并且依照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这是满足后续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必要举措,旨在缓解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现状,此外,手工制作陶器,让学生能够借助个人努力将构思转化为实际作品,这既是他们所学知识的体现,也是其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现。他们的创作虽然显得很稚嫩,然而正是这种稚嫩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塑造了创新思维,掌握了创新技巧,这些收获能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为他们将来在各个领域开拓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借助陶艺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求学心态,在掌握陶艺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的同时,也锻炼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陶艺时,要指导学生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人生和世界看法,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设想:
艺术院校课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表达个人对陶艺的特殊理解进行创作,并利用各类竞赛机会提交作品参与评比。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比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参赛行为也能为学校赢得荣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周、盘条笔筒
第四周、圆球游戏创意
第五周、泥板制作1
第七周、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八周、泥板创意制作3
第九周、精雕细刻的雕刻1
第十周、精雕细刻的雕刻2
第十一周、精雕细刻的雕刻3
第十二周、精雕细刻的雕刻4
第十三周、旨趣各异的压印1
第十四周、旨趣各异的压印2
第十五周、旨趣各异的压印3
第十六周、旨趣各异的压印4
第十七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1
第十八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2
第十九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3
第二十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4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三)
一、活动目的:
借助陶艺社团的实践,学生们的手工技能得以充分施展,得以深入认识泥塑的基础学问,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准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由美术老师调整一节美术课专门作为陶艺课进行。
小组成员必须严守规定,不允许在室内大声吵闹,不可以从事和学习无关的活动
4、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珍惜泥巴。
三、活动内容:
1、以泥巴制作为主,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泥塑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进行手工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老师需要尽职尽责,将此视作学校教育整体的一部分,让小组活动变得有趣、活跃、充实。
2、做好组织工作
根据学生主动报名的情况,需要从各班级中选出有一定功底、学业表现突出的成员参与活动。要选拔出既有组织能力、学业成绩又优异的人员来担任团队负责人。兴趣小组的活动应得到教师的专业引领,同时要充分调动核心成员的积极性。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引导学生主动遵守学习规范,按时参与美术课程。确立学习目标,塑造刻苦钻研,勇于争先的品格,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每学期末,需组织全校范围的手工艺品展销会,呈现学生们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