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15日发布消息(记者 谢燕丽 通讯员 余丽梅)"山歌竞技在龙岗举行,众多歌手齐聚此地。"在一阵阵锣鼓齐鸣中,富有客家特色的对歌活动正式开始,龙岗客家山歌比赛的三轮赛事——复赛、半决赛、决赛,于深圳龙岗区鹤湖新居的围屋广场盛大开展。
十一月十二日,深圳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挤满了参观者,处处传来欢快的歌声,客家“山歌比拼,敢不敢挑战”的比赛正在激烈上演。此次活动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由深圳市琴江梅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龙岗街道分馆联合承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南方采茶戏曲艺术中心共同协办,是“文化·新生”第六届龙岗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遴选大赛中入选的一项项目。
客家山歌竞技活动举办时,舞台中央技艺精湛者相互较量,场外观众欢声雷动,经久不息。客家山歌属于国家层面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者以比拼歌喉争取“歌王”名号,此荣誉对山歌发烧友具有强大号召力,因而吸引大批同好者既报名参赛,又到场助兴。比赛现场特别邀请了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参与,梅州地区的四位山歌名宿彭强、钟柳红、钟伟华、张献云悉心出席,客家地域“90山歌节”的评审胡希张、陈昌环也到场了,此外深圳本地的山歌泰斗、龙岗皆歌的守护者巫云瑞同样莅临现场。
鹤湖智库专家、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谈到,客家山歌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堪称民间艺术中的独特存在,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而山歌比赛(对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观众的表演方式。
这次山歌竞技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阶段开展,持续两天的竞技活动高潮迭起,赢得阵阵欢呼与意外连连。12日当天,历经多轮的山歌比拼环节,最终彭育新、李仁欢、李双瑶、邹翠根、李梅香、詹锡如、马建新、杨金灵八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半决赛,将角逐最终的桂冠。在气氛紧张的最终角逐中,四位山歌好手闯入决赛,李仁欢和邹翠根同台较量歌喉,马建新与彭育新也同台展开比拼。最后评选出金奖两名、银奖六名、铜奖八名以及若干优秀奖。
金奖得主李仁欢、彭育新谈到,他们经历了初赛、复赛、半决赛以及决赛的连续角逐,对于赢得金奖感到十分振奋。这次竞技活动为大家提供了斗歌交友的互动机会,他们期待今后能多开展这类便民项目,让客家山歌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根据掌握的情况,山歌打擂台属于有计划、遵循特定规范的竞赛活动,其核心特色在于“斗”字,主要评判标准包括参赛者掌握的山歌数量、对歌时的反应速度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程度,这类比赛兼具趣味性、对抗性和文化礼仪等多重属性。在龙岗地区,即兴的山歌对唱形式同样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例如在龙岗老街或是榕树头附近,时常能够听到传承自中原地区的客家山歌旋律。这次山歌竞赛,会唤起人们往昔的怀念,温暖人心,家乡口音没有变化,对歌的习俗依然存在。
邹先生是坪山人,开车载着父母前往比赛地点,因为他父母是客家人,听闻鹤湖新居有客家山歌斗歌活动,非常想让他开车带他们去观赏,想再听听那熟悉的客家山歌。
根据掌握的信息,此次竞赛意在借助客家歌谣来汇聚各方人士,形成团结一致的局面,意在让深圳的往事和深圳的呼声传遍世界各地,塑造深圳特有的文化标识,增强龙岗地区的文化吸引力、声誉和作用力,为龙岗地区的经济繁荣提供帮助。此外,利用这个竞赛平台,可以促进客家歌谣事业的前进,维护和延续客家歌谣的艺术,建立龙岗的文化标志。
山歌打擂台,有胆你就来!龙岗客家山歌擂台赛获奖名单:
金奖:李仁欢、彭育新
银奖:李双瑶、邹翠根、李梅香、詹锡如、马建新、杨金灵
铜奖:廖友云,刘瑞芳,何国清,李玲珍,张胜联,廖文标,何卫红,李宋檀
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曾小凤、李建文、刘丽、罗祥荣、邓春安、陈爱林、戴伟平、胡安华、张剑昌,他们共同荣获荣誉,获得特别表彰,这份荣誉属于他们,值得大家关注,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恭喜他们取得优异成绩,这份奖项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加油,未来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