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店里坐了仨人,俩还是来借厕所的。
——嘉兴南湖畔一家经营八年本帮菜肴的饭馆掌柜,将这条动态发布之后不到十分钟,便收获了十数位同行者的赞同。
大家都懂,这不是段子,是日常。
堂食空得能听见空调滴水声,外卖骑手却在门口排小队。
表面看起来很兴旺,经营者对着电子计算器拨弄,一份红烧肉的外卖售价是三十八元,扣除平台抽成、赠送的优惠券以及送货费用之后,实际到手只有十九元,和堂食相比,每份少赚了整整二十四元利润。
房租、水电、厨师薪酬全都照常支付,月底核算时,外卖订单数量增加了三倍,但盈利却减少了一半。
减免费用的政策犹如一剂强效兴奋药,使用期间效果显著,过后则感到身体虚弱。到了2025年,美团和饿了么悄悄地减少了三分之一的费用支持,不再无偿提供流量,而"优质餐饮"的标识变成了新的准入凭证。
没有堂食口碑的店,连标签都摸不着,直接沉底。
年轻人开始往回坐了。
上周六,合肥罍街一家湘菜小馆,七点半取号排队到九点半。
老板表示,并非风味突然提升,而是顾客愿意为优质食材和良好环境多支付百分之二十的费用。
那对年轻男女边享用食物边拍照,现做的菜肴格外美味,而外卖的盒子放闷了半小时,里面的辣椒都失去了鲜亮色泽。
统计资料同样表明:有四成五的顾客甘愿支付更高价格选择堂食,周末时段的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两成。
光靠涨价救不了命,还得把体验玩出花。
深圳福田有一家川菜馆,将厨房的全部墙面都换成了玻璃,烹饪辣子鸡时火焰能蹿升到半米高,这种景象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顾客通过扫码在桌边的小屏幕上点餐,用餐完毕后还能向厨师赠送一颗“辣椒星”作为赞赏。
老板笑称:“以前靠点评刷分,现在靠顾客现场尖叫。
成本这头也没躺平。
北京望京有家日料店,将菜单上的菜品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集中采购剩余食材,将三文鱼的边角料加工成手握寿司,这样减少了食材浪费,同时提升了毛利,利润增长了5%。
兼职小时工顶上晚高峰,人力成本再省8%。
老板总结:“省下来的不是钱,是活下去的资格。
政府也下场了。
上海静安区为老字号提供两个月租金补贴,成都举办“街头美食节”,强制店家将摊位移至马路边,道路实行封闭管理。
政策像及时雨,但真正让雨停的是餐馆自己。
补贴退潮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外卖不会死,但它只是堂食的“外挂”,不是本体。
未来能够存续下来的店铺,很大概率具备以下特质:出品品质稳定可靠,顾客感受极佳,经营费用控制得当,并且善于将网络客源吸引到实体店中。
堂食是根,外卖是叶,根烂了,叶子再绿也是假象。
最后要坦率交代:不要期待平台突然转变态度,也不要盼望补助再次出现。
人们用行动表达选择,眼下他们渴望品尝温热的食物,寻找舒适的就餐环境,并且希望用餐时能够留下体面的照片。
能做到这三点,哪怕门口没骑手,店里也能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