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标题:在线医疗日益普及 网络诊疗可信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小红、邱冰清、黄筱
南京市民孟先生在家中检测血糖水平,随后启动“南医大二附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点击“互联网问诊”服务,通过面部信息验证后,确定要咨询的医生,将血糖测量数据提交上去,对病情状况加以说明,挑选了合适的就诊时段,并缴纳了35元的诊疗费用。
与孟先生做法雷同,当前众多病患倾向于通过网络医院求医问药。今年五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披露全国已建成158家网络医疗机构。近来,天津、安徽、江苏等区域相继开通数家网络医院。网络诊疗服务真实可靠吗?
诊疗:主要看慢性病、常见病,多地对上线医师进行审核备案
目前互联网医院存在三种主要模式,分别是政府机构牵头建立的,例如宁波云医院,还有大型医院独立运营的,以及互联网公司联合实体医院共同推进的,比如微医和春雨医生。
通过向多个地区网络诊疗平台进行咨询得知,当前网络诊疗平台主要面向慢性病症、普遍病症及多发病症提供诊疗服务。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网络诊疗平台为例,该平台涵盖了儿科、妇产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等二十七个普遍病症范畴,这些范畴占该医院临床科室总数的三分之二。
哪些医生在网上提供医疗服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则,医生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诊疗活动,需要得到经过执业登记的医院许可,并且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还要有三年以上的独立看诊经历。各地也对上网的医生实施了审核和登记程序。
据记者了解,多数网络诊疗机构的诊疗时段与实体医院相同,部分医院会在常规工作时段之外,安排网络平台上的专家提供诊疗服务。过去一年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诊疗平台的部分科室专家,已经通过线上方式完成了超过五千次医疗服务。
受访者普遍表示,网络医疗平台就诊能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诊疗平台的周先生分享,由于线下预约困难,他首次尝试线上挂号时十分顺利。通过在线渠道与医生视频交流非常便捷,孟先生已经再次选择网络平台进行复诊。
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自启用之后,累计问诊量已突破六十八万,每日平均有六百余人次进行咨询,这个数字占该院门诊每日总量的百分之八
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一种补充形式,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收集居民的医疗信息,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面管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顾民指出。
开药:不少互联网医院配送药品,有的网上就诊开药随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游娜通过面部信息验证进入互联网医院账号,于“等待就诊人员名单”中挑选“就诊前通知”,系统将提醒内容发送至患者登记的手机上,告知患者能够开展“远程问诊”。诊疗活动完成后,游娜操作“开具药方”,系统便呈现该患者最近一次在互联网医院接受诊疗时的用药记录。
游娜的用药情况没有变化,她于是点击发送了“旧处方”,这个处方被发送到了医院药房。药房里的药剂师在收到系统提示后,开始对处方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患者可以在系统中决定是自行取药还是选择配药上门服务。如果决定配药上门,那么患者需要先通过在线方式支付药费,等医药公司把药品配好之后,就会免费送到家里。
部分药品存在特殊配送条件,另一些药副作用较强,必须由医生直接向患者解释,因此本院互联网医院提供的药品种类控制在300多种左右。游娜补充说,现阶段互联网医院主要通过网络渠道开具慢性病、常见病的常规用药。
记者获知,目前各地互联网医院发展极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的互联网医院已能实现线上开方,并且可以配药送达,但中西部很多互联网医院仍未开通药品配送业务。
依照相关法规,不论是在线药房还是实体药店,购买处方药物都必须有医生开具的处方单。然而,经过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医院的医生开具处方相当马虎。
记者前往成都某家大型医药连锁店购药,店员透露需通过线上医疗机构由远程医生开具处方,无需提供真实患者信息,随便编造一个姓名即可。记者随后在药店内联系了某第三方网络医疗问诊平台,平台上的医生仅简单询问了几个问题,便依照记者的指示直接开具了所需药品及剂量。
专家们提出,要提升对线上开药真实性的管控,可以研究网络问诊的相关信息,同时留意那些不合规范的远程医疗活动。
医保:线上诊疗费用大多尚未纳入医保,刷医保卡还需自行取药
网络诊疗费用高昂吗?根据掌握的信息,线上咨询医生的价格通常和线下收费标准相同。四川省已经制定政策,要求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必须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和明码标价的规定。
据消息,当前网络医疗的医保结算办法还没有公布,多数在线医疗机构不能实现医保线上结算,导致网络医疗服务流程无法完整实现,给使用者带来麻烦。
网络医疗等费用必须个人承担,这样做虽然能节省民众往返的精力,但倘若能使用医保,这才是让民众得到切实利益的方式,杭州市民沈如此表示。
医疗开销的处理上,社会医疗保险存在不少麻烦之处。申请报销时,必须通过网络平台选定合作医疗机构授权的药品零售点,患者需自行前往该地点领取药品,且仅限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能够使用医保卡结算。若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挑选药品递送选项,则需自行承担全部药费。
有消息透露,部分地区的网络诊疗机构已经就医保结算进行了尝试:某些网络诊疗机构,复诊病患关联个人资料后即可完成预约、就诊、缴费等流程,医保系统实现即时对接;另一些区域,达到门诊重症报销标准的参保者,能够自行选定一家网络诊疗机构作为门诊重症线上就医合作方,达成线上诊疗、费用支付及药品派送服务,且门诊重症医疗开支能够获得补偿。
微医集团高管程怡等人指出,网络医疗的医保线上结算依赖大量信息支持,必须清除各阶段存在的诸多障碍,促成互联网医院核心信息共享,为推行网络即时医保结算提供基础。此消息由记者肖思思、陈聪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