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消息8月21日发布(记者 孙煜)知名面包连锁店“多乐之日”在郑州的部分店铺突然停业。顾客反映无法继续消费,之前充值的金额也无法取出。
一些顾客向蓝鲸新闻反映,多乐之日郑州的店铺纷纷停业,最近几天它们都突然停止营业,现在郑州所有的多乐之日门店都已歇业,停业理由尚未公布,先前储值的会员卡无法退还。蓝鲸新闻得知,多乐之日在河南郑州的代理商是“河南思迈盛实业有限公司”,眼下多乐之日总部与河南思迈盛正进行交涉。
据熟悉多乐之日公司内部情况的人士向蓝鲸新闻表示,该品牌店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此期间,部分合作经营的店铺未能适应市场发展步伐,这种情况属于常见情况,多乐之日品牌的储值卡发行和使用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当前,个别店铺存在不符合品牌运营规范的情况,公司方面同样在关注相关问题的后续解决进展。
多乐之日郑州门店全部关闭
多乐之日郑州分店提前结束营业的情况并非偶然。一位顾客向蓝鲸新闻报道,之前就不断有店铺停业的风声,面包的产量明显减少,办理会员卡的顾客购物时必须等候,蛋糕的预订周期延长到一个月。
多乐之日郑州部分分店歇业时,张贴过“善意告知”,说明店铺不再售卖,多乐之日会员顾客可联络客服处理相关事宜。顾客们反映:“客服电话完全无法接通,根本无法办理退款。”
多乐之日郑州丹尼斯六地店8月3日贴出告示
郑州多乐之日的储值卡能否在其他城市的分店通用呢?有顾客向蓝鲸新闻反映:“并非所有代理商都通用,这张储值卡不行。”该顾客提供的卡面上明确写着“仅限河南地区门店消费”。记者随后联系了多乐之日上海分店,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协助核对卡号,只要系统里有记录就能使用。”
根据天眼查信息,多乐之日品牌归属于多乐之日(北京)食品有限公司所有,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从股份构成方面分析,毕恩熙(浙江)食品有限公司占有90%的股份,毕恩熙食品(香港)有限公司则持有剩余的10%。
多乐之日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
多乐之日属于韩国希杰集团旗下的咖啡烘焙企业,1997年,该品牌的首家店铺在韩国建立,2005年,它正式登陆中国内地,首店设立于北京五道口地区,2015年,该品牌的店铺数量增加至100家,根据其官方网站信息,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布局了8个地区,店铺总数超过1600家,这些地区包括韩国、美国、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区域。
2019年,厚生投资这家私募投资公司,将目光投向消费领域,它与CJ签署了合作协议,决定掌控多乐之日品牌在中国大陆的咖啡烘焙连锁业务,具体来说,就是全面接管多乐之日在大陆所有的工厂和店铺,并且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地区的研发制造以及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
获得多乐之日中国内地业务管理权后,厚生投资聘请李海涛负责相关工作。根据公开信息,李海涛在华润任职了十六年,期间主管过太平洋咖啡的业务。通过天眼查平台可以确认,李海涛是多乐之日(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接下来,多乐之日推出了送餐服务,并且建立了会员制度,合作方式也发生了调整,从原先的区域合作变成了个人合作。根据窄门餐眼发布的信息,多乐之日在中国大陆经营着234家店铺,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合计有138家,这个数量接近店铺总量的六成。
统计表明,国人每年平均购置的烘焙类产品大约七公斤,这个数字明显小于欧美等地区的水平,不过近些年来,中国的烘焙产业整体上发展势头迅猛。根据头豹研究院的研究资料,近些年每年都有超过两万家新的烘焙相关公司在中国登记注册。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的烘焙休闲食品市场总额从两千四百九十六亿元增长到了三千四百五十四亿元。从2024年到2028年,市场体量将逐步扩大,从3734亿元增长到5214亿元。
烘焙行业前景如何?前上海烘焙协会负责人罗田安对蓝鲸新闻报道说,现阶段烘焙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规范化,企业方面则要寻求特色化竞争,增强创新研发水平,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