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游: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掠影(图)

日期: 2025-10-15 20:08:00|浏览: 1|编号: 15516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到著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斯特劳斯的力作。接着,也很自然地联想到其动听旋律里所描绘的种种迷人的多瑙河风光。事实上,多瑙河流过奥地利、匈牙利等多个国家,不过,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看到的这条河的景色,却格外让人沉醉其中,久久难忘。记得2018年6月30日匈牙利当地时间上午8点半,随行的巴尔干之旅团队离开了下榻的匈牙利Guest温泉酒店,驾车前往首都布达佩斯市区,开始了一天的游览活动。

俯瞰布达佩斯(摄影:冯赣勇)

当天安排首先去格尔莱蒂山,那里是布达佩斯的制高点,可以欣赏整个城市的景色,那里还有自由女神雕像和广场;从山上下来后,到达了有名的渔人堡,在堡上看到了圣玛丽亚教堂,圣三一体柱,匈牙利王宫,同时可以俯瞰多瑙河两岸的景色和链桥;最后是去拜谒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整个行程规划得十分周密,记者由此推断:布达佩斯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定会让人产生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

下榻温泉酒店(摄影:冯赣勇)

6月29日傍晚时分,团队大巴车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的迷人景色近在咫尺,记者内心十分激动。虽然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谱写了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但坦白说,在我看来,奥地利维也纳的多瑙河段,确实比不上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美丽风光。

多瑙河上桥梁(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在路上向布达佩斯说明,这座城市是匈牙利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和交通枢纽,更是该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同时,布达佩斯还是欧洲一个有名的古老城市,它位于国土中部偏北的位置,坐落在多瑙河的中间河段,河的两岸;最初,这里是由两座相隔较远的城市组成,后来经过漫长的几个世纪不断建设,到了1873年,左岸的布达城区和古布达城区,与右岸的佩斯城区合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布达佩斯。此前没有布达佩斯这个称呼,过去一般将它称为佩斯-布达。

多瑙河畔(摄影:冯赣勇)

布达佩斯享有“东欧巴黎”的盛名。这座城市最负盛名的景点都坐落在多瑙河岸边。在西岸布达一侧的陡峭山崖上,耸立着自由纪念碑和布达城堡。山脚下分布着盖勒特温泉浴场,其下游位置是布达佩斯技术和经济大学的主教学楼。城堡北面的山丘上设有布达城堡。如今,城堡内部容纳了国家图书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以及市立博物馆。在城堡邻近地带,桑多尔宫是匈牙利国家元首的官邸。

俯瞰多瑙河(摄影:冯赣勇)

多瑙河穿过布达佩斯一直流向黑海,这条河段很方便船只往来,因此布达佩斯过去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如今在内陆水上交通方面,布达佩斯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游船可以乘坐,另外也有航班能够抵达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和奥地利的维也纳。

多瑙河两岸(摄影:冯赣勇)

谈话刚落,我们的公共汽车便驶抵布达佩斯盖尔莱迪山,那里不仅可以纵览多瑙河两岸的壮丽景色,还能目睹一座向东而立、手捧橄榄枝的解放女神雕像,此乃该市极具代表性的景观。倘若天色晴朗,从遥远之处就能望见迎风屹立、昂首翘望的女神塑像。对于初次抵达布达佩斯的人来说,时常会感到方向难辨。要是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可以试着仰望自由女神像,那座雕像能够给予指引。

自由女神像(摄影:冯赣勇)

这座匈牙利自由女神像最初的名字是“解放纪念碑”。1945年,德国党卫军固守在布达佩斯最后一座盖尔莱特城堡,进行最后的顽固抵抗。苏联红军从山下发起多次猛烈进攻,有几千名苏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最终成功拿下了这座堡垒,解救了布达佩斯。为了悼念牺牲的苏军将士,1947年,匈牙利知名雕塑家基什法尔鲁迪•日格蒙德创作了这组雕像。自由女神像竣工之后,在1956年和1992年两次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女神像基座上,设有两尊雕像,一尊展现少年高举火把的形象,另一尊则是手握铁拳、对抗邪恶的造像。

手擎火炬雕像(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表示,从1971年持续到1995年期间流通的匈牙利十福林硬币,其图案也是这个雕塑。1991年苏联解体以前,布达佩斯将这处象征和平与自由的布达佩斯地标保留下来,并赋予其新的寓意,最终将其定名为“自由纪念碑”。

挥拳战魔(摄影:冯赣勇)

或许每个女神都带有高傲的本性,她昂首阔步的举止使人无法窥见她的面容和神态,从而让她的风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和想象余地,这或许也是女神特有的洒脱吧。然而有位朋友曾经在此体验过,就是在此静坐等待日头西沉,那时观赏夕阳映照下渐入暮色的布达佩斯,那绝对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

城堡山上留影(摄影:孙涛)

确实,在盖尔莱迪山上除了观赏女神雕像外,还是欣赏布达佩斯多瑙河景色的一个不错地点。虽然“蓝色的多瑙河”这个说法广为人知,但人们在此处见到的,远非那种浪漫和清澈如蓝的景象。

多瑙河畔留影(摄影:冯赣勇)

有人统计过,这条河的水色每年会变换八次;六天呈褐色,五十五天是浑黄色,三十八天是浑绿色,四十九天是嫩绿色,四十七天是青翠色,二十四天是墨蓝色,一百零九天是翡翠色,三十七天是墨绿色。然而,河岸两侧相互映衬的美丽风光,远远不止这条河本身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俯瞰河上桥梁(摄影:冯赣勇)

布达佩斯享有“多瑙河上的明珠”之美誉。凡是到过布达佩斯的人,都必定会被多瑙河上几座著名桥梁所吸引。这些桥梁从北往南依次是:新佩斯铁路桥、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裴多菲桥、拉吉马纽什桥以及厄塞哥得铁路桥,总共有九座。正是这些桥梁,将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两座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俯瞰链子桥(摄影:冯赣勇)

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且声名显赫的桥梁是“塞切尼链子桥”。这座桥也享有布达佩斯最负盛名桥梁的美誉。在遥远的过去,多瑙河上并未架设桥梁,布达和佩斯两地的往来只能依靠渡船。为了促进交流,人们后来在河上搭建了一座能够供行人车辆通行,同时又不阻碍船只航行的木质浮桥。

链子桥头(摄影:冯赣勇)

十九世纪上半叶,匈牙利知名政治家及作家塞切尼•伊斯特万提议修建一座标准桥梁,于1839年动工,1849年竣工,彼时是布达与佩斯之间九座桥梁中最古老且雄伟的那一座。这座桥以粗大的钢索构成主体结构,河底设有两座石质桥墩作为支撑,属于钢结构桥梁,总长三百七十五米,在十九世纪中期是全世界跨度最长的铁索桥。

远眺链子桥(摄影:冯赣勇)

桥的两侧各摆放着一对硕大的石雕,出自匈牙利知名艺术家亚诺什之手,这座桥因此成为布达佩斯的重要景观和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加强他们在城堡山区的防御工事,于是将整座桥梁彻底摧毁。之后,匈牙利民众依照原貌进行重建,经过战后恢复建设,链子桥在一百周年之际即1949年恢复通车。这些石雕已经屹立了超过一个半世纪,至今仍然稳固地守在桥头位置。

伊丽莎白桥(摄影:冯赣勇)

链子桥彰显了欧洲十九世纪宏伟的建筑特色,伊丽莎白桥则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风貌。该桥坐落于多瑙河布达佩斯河段最狭窄的地段,其桥身跨度仅290米。此桥以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阿玛利亚•欧根妮茜茜公主命名,她于1898年遭遇暗杀。

过伊丽莎白桥(摄影:冯赣勇)

茜茜公主的巨大铜像,现立在这座桥的布达那侧小园中央。这座桥最初建造于1897至1903年,单孔跨度达290米,曾是世界范围内跨度最长的桥梁。它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法西斯势力破坏,1964年于原址重新建造。如今的大桥通体呈现纯白,设计风格简约,将清雅与雄壮巧妙融合,予人纯净爽朗的现代气息。

远眺茜茜公主桥(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民众对这位传奇的皇后茜茜抱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这座伊丽莎白桥以她的名字来称呼,这本身就是对她的一种崇高致敬,也是人们怀念她的重要方式。

多瑙河绿桥(摄影:冯赣勇)

多瑙河上的这座桥被称为自由桥,因其色彩而被简称为绿桥,1896年奥匈帝国的国王,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约瑟夫•弗朗兹亲临布达佩斯,为这座桥的通车举行剪彩仪式,当时这座桥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原名叫做约瑟夫桥,这个名字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布达佩斯的人们,将这两座遥遥相望的桥梁,看作是象征国王与皇后之间永恒爱情的美好比喻。

裴多菲桥(摄影:冯赣勇)

这座横跨多瑙河的桥梁最初被命名为霍尔蒂•米克洛什桥,是为了纪念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而命名的,后来又改称为裴多菲桥,以纪念诗人裴多菲•山多尔。该桥始建于1933年,竣工于1937年,包含引桥在内的总长度达到514米,桥面宽度为25.6米。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自然侵蚀和岁月磨砺,这座桥梁依然坚固地矗立在多瑙河之上。

城堡山游客(摄影:冯赣勇)

盖尔莱迪山又名城堡山,位于多瑙河畔,海拔160米,是座高地,13世纪建成的城堡墙至今保存尚好。这里是布达佩斯游客最多、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汇集了布达佩斯大部分的观光地,是许多游客游览布达佩斯的起始点。此外还是团队在布达佩斯游览的首个地方,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渔人堡(摄影:冯赣勇)

城堡山另外还有两个知名的地标,一个是建成于1905年且外观独特的渔人堡,另一个是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圣玛丽亚教堂。队伍抵达女神像后便来到了城堡山上的渔人堡。渔人堡是在古代城墙的底座上筑起的一段长达百米的白色石墙。游客进入后沿着墙内的台阶逐级攀登,能够欣赏到开阔的顶部平台以及两侧高约半人的防御墙,平台内部还设有类似瞭望台的圆形高塔。

渔人堡回廊(摄影:冯赣勇)

这座城塞是为了纪念过去防守多瑙河的渔民而建造的,它是一个两层高的白色建筑组合,结合了新哥特式、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本土的建筑特色,正对着多瑙河和议会大厦;它和议会大厦、歌剧院一样出名,被看作是匈牙利最让人难忘的著名建筑群之一。

渔人堡圆塔(摄影:冯赣勇)

在渔人堡的院落里朝四周看去,发现城堡外围分布着五个带尖顶的小圆楼,它们与中央的主楼通过连廊相连,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周边风光宜人,景色极为迷人。

渔人堡留影(摄影:孙涛)

现在,渔人堡是布达佩斯居民晚饭后放松漫步的主要地点,特别是成双成对的恋人最喜欢来这里约会。有人曾经实施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在此地方经历第一次接吻的情况最为普遍。

堡上伉俪(摄影:冯赣勇)

站在渔人堡处,可以观赏到城堡顶端也望不到的宏伟风光:多瑙河、玛格丽特岛、链子桥、匈牙利国会大厦和自由山都清晰可见。入夜后的渔人堡别有韵味,周遭景物在特别照明的映衬下更显璀璨。平台上街头艺人的表演,更添几分诗意氛围。

艺人演奏(摄影:冯赣勇)

此处是观赏匈牙利国会大厦全景的最佳位置,该建筑借鉴了伦敦国会大厦的设计理念,由建筑师Imre负责规划,整体呈现哥特式风格,运用了大量竖直细长的构件和尖顶装饰,对当时众多重要公共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全新的建筑形态。那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巍峨地耸立在多瑙河畔,红瓦,白墙,所有细节都精心装饰,令人赏心悦目,反复观看也不会感到厌倦。

俯瞰国会大厦(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国会大厦始建于1896年,最终在1904年落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建造过程持续了八年时间,建筑高度达到96米,相当于大约32层楼那么高;该建筑不仅运用了四十万块砖和一百万块名贵石材进行砌筑,还耗费了四十公斤重的黄金作为装饰材料,并且在当时已经普及了电灯照明、电梯运输、机械送风以及冷暖调节等现代化设施,由此可见其建造时的豪华程度相当惊人。

国会大厦(摄影:冯赣勇)

渔人堡还有一处著名景点是圣玛丽亚教堂,也称作马迦什教堂,得名于1470年匈牙利国王马迦什下令将王室徽章安放在教堂南门这件事上。该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叶贝拉四世统治时期,在此后的数百年里,多位国王在此地完成加冕典礼,因此它又被称为加冕教堂。

马迦什教堂(摄影:冯赣勇)

此外,众多君主的婚典,皇室为军队出征或胜利而设的庆典活动,也常在此地举办,可以说,圣玛利亚教堂是布达佩斯历史变迁的见证。这座教堂在建筑风格上属于哥特式,其西大门两侧有两座高低不等的尖塔,南塔高达八十米,表面装饰着彩色石纹,是整个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外景,北面则耸立着一座矮胖的贝拉塔,带有四个角楼,拱顶镶嵌着彩色玻璃,在日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教堂的墙面和转角设计别致,令人感受到一种精巧而典雅的气息。

渔人堡群雕(摄影:冯赣勇)

教堂的圣玛利亚入口上方镌刻着表现圣母升天的十四世纪石刻,教堂内部墙壁上绘制了各位圣人的事迹。教堂前方挺立着一座八面体石楼,其上的装饰颇为独特。这座教堂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被改造成伊斯兰教寺庙,布达城收复之后又重新成为天主教教堂,它今日的样貌是在1874至1896年修复期间最终确定的,当时众多知名艺术家都参与了这座建筑的保护工作。

近观教堂(摄影:冯赣勇)

这座山峦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是一处别具一格的地理奇观。蜿蜒的多瑙河在此处构成一个弧形,山体就位于河湾之中,山南部的圆形主峰伫立在多瑙河岸边,遥望着佩斯城区。从河湾对岸凹陷处望去,山水交融,这座山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山背面则是格列特山的庞大轮廓,共同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国王雕像(摄影:冯赣勇)

现在,城堡的一部分被当作餐厅来经营。玛迦什教堂和渔人城堡之间的铜像,展现的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国圣•伊斯特万一世以及圣•史迪分国王的形象。圣•史迪分国王是匈牙利在公元1000年完成加冕的第一位天主教君主,同时也可以视为匈牙利国家的奠基者。在渔人堡的旁边,希尔顿旅馆的外墙覆盖着茶色的帷幕玻璃,能够映照出渔人堡和旁边的教堂的影像,显得既漂亮又吸引人。渔人堡如今是布达佩斯备受推崇的观光地,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者川流不息。1987年,它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圣三一体柱(摄影:冯赣勇)

从渔人堡出发,团队行进至布达匈牙利王宫所在区域。行进间,街心出现一座形态古怪的类似纪念碑的构筑物。沈陈炜指出,那座建筑就是圣三一体柱。它矗立在宽阔的台基之上,主体为圆形的三角棱柱,柱体表面及四周分布着众多人物造像,象征圣父圣子圣灵的合一。这座圣三一体柱是特意为悼念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而修建的。

街头建筑(摄影:冯赣勇)

十四世纪四十七年,克里木半岛的卡发城猛然遭遇了恐怖的灾难,当地居民陷入极度的混乱状态,原本充满活力的民众纷纷病倒,逝者的数量迅速超越了存活的个体,堆积如山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高耸入云,难以处理,当局被迫用木棍将遗骸推入邻近的海洋,港口因此停用,这一事件被视为欧洲鼠疫大流行的开端,并迅速波及了整个大陆。

火车站(摄影:冯赣勇)

六年间,欧洲有超过两千三百万民众不幸离世,这个数字约占该地区疫情前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与六千二百五十万的基数相比,比例相当显著。回顾历史,即便是持续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人口造成的减员比例也仅在百分之五左右。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巨大浩劫。经历了这场深重灾难,欧洲社会才逐渐认识到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布达佩斯同样遭受过黑死病的大范围侵袭,为此特意建造了圣三一体柱来缅怀逝者。

布达皇宫(摄影:冯赣勇)

沿着圣三一体柱往前走一段距离,便抵达了称作匈牙利王宫的布达皇宫。这座宫殿始建于13世纪,由“阿鲁巴多王朝”在多瑙河右岸建造,最初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工事。后来,它经历了蒙古、土耳其入侵以及二战等多次毁灭性打击。战后,特别设立了复兴委员会负责重建布达皇宫。如今人们所见的王宫,正是那次重建工程完成的成果。新王宫的外部建筑形态依旧维持着原本的巴洛克式样,而内部则运用了契合当代需求的新式构造。

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王宫区域设有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还有塞契尼国家图书馆和画廊,以及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些场馆集中在一起。博物馆中陈列着布达佩斯和匈牙利的历史文献,并且资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中央大厅是匈牙利民族画廊,里面展出了许多历代匈牙利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杰作。城市上山丘的南边,保留着中世纪城墙的断壁残垣。

图鲁尔(摄影:冯赣勇)

布达王宫的柱子上雕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它就是匈牙利的神鸟“图鲁尔”。这尊雕像创作于1896年,是为了纪念匈牙利人定居布达一千周年。传说中,匈牙利人初到此地时,是“图鲁尔”引领他们前行的。雄鹰的爪中紧握着“阿提拉之剑”,据说此剑拥有统御天下的力量。在多瑙河对岸的宽阔场地上,矗立着一座铜像,纪念的是1686年率领军队解放布达的军事统帅欧仁尼大公,那铜像塑造了这位大公骑马的姿态。

总统府(摄影:冯赣勇)

皇宫后方御苑的玛格什王泉池,泉池后方有一组雕塑称作玛格什猎场图,雕塑顶端呈现玛格什君主的狩猎装束形象。布达皇宫北方所见白色楼宇即为总统府邸。匈牙利都城布达佩斯布达山上的旧宫殿之中,各式青铜造像形态各异却生动逼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雕像的样式内容互有差异,但共同点在于工艺精湛。

王宫周边景致(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游历在布达佩斯收官时,会看到伊丽莎白桥向东南方向处的裴多菲雕像。欧洲存在一些面积不大的国家,这些国家虽然领土不大,但通常都至少拥有一个或两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人物。匈牙利恰好有裴多菲和茜茜公主这两位名人,无疑让到访的旅行者多了几分亲切的熟悉感。

裴多菲像(摄影:冯赣勇)

裴多菲是匈牙利作家,在中国广为人知。他或许不如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有名,但那首流传甚广的“生命实在宝贵,爱情也很重要;如果为了自由,这两样都可以舍弃”,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正是出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之手。

裴多菲像周边(摄影:冯赣勇)

裴多菲生于1823年,家境贫寒,少年时生活艰难,19岁凭借诗歌《酒徒》崭露头角,一举成名,他开始用匈牙利民间诗歌体裁进行创作,认为只有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诗歌,他早期的许多诗作后来被李斯特等音乐家谱曲并在社会上广泛传唱,21岁时他前往布达佩斯担任报纸编辑,同时出版了个人首部诗集。

远眺王宫(摄影:冯赣勇)

他的创作确立了他在匈牙利文坛的崇高地位,其名篇《爱国者之歌》和《反对国王》广为流传。他积极参与布达佩斯的激进青年团体“青年匈牙利”,通过诗歌形式动员民众,反抗奥地利的统治。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在诗集的前言里创作了哲理短诗《自由与爱恋》,那句广为流传的“假如为了自由,这两样都可以舍弃”,仿佛战鼓般宣告了诗人投身变革的决心,从此他持续用诗作激励匈牙利同胞进行抗争。

街景(摄影:冯赣勇)

裴多菲并非戏言,1847年他二十四岁时,就加入了革命部队,参与了匈牙利争取独立的斗争,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华。为了投身这场战争,他不得不与心爱的妻子分别,那位妻子不仅比他小四岁,还正处于怀孕状态。她出身名门贵族,为了与他结合,勇敢地冲破了家庭的束缚。针对匈牙利的这场起义,奥地利联合了俄国进行残酷镇压。

裴多菲像留影(摄影:王珏)

裴多菲于1849年遭遇哥萨克骑兵的屠戮而离世。他毕生创作了八百余首短诗,以及八部鸿篇巨制,此外还著有超过八十万字的小说、政论及游记作品。其中不少篇章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诞生的。如此惊人的创作量,在整个欧洲文学界都属罕见。

街头路牌(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普遍认为裴多菲是在瑟什堡战役中牺牲的,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合葬了1050位烈士的集体坟墓里。不过也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他当时并未身亡,而是被俘后押往西伯利亚服刑。关于裴多菲生死之谜,中国最新的法医鉴定通过DNA分析,确认贝加尔湖边的骸骨确实是这位诗人。

举家出游(摄影:冯赣勇)

巴尔干半岛的旅行从北京开始,依次途经德国柏林、波兰华沙、捷克布尔诺、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城市,这些地方都属于欧洲,却都不在巴尔干半岛上,当团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行程告一段落,当天下午,大家会驾车前往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这标志着真正的巴尔干半岛之旅正式启程。(图文:冯赣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