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和钻石一样吗?如何鉴别真假?看这个就足够了

日期: 2025-10-16 16:10:13|浏览: 2|编号: 1557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红宝石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在欧洲神话里,七月份的诞生石就是红宝石,它代表着爱情。欧洲皇室在举行婚礼时,常常选用红宝石作为婚姻的信物。关于红宝石的浪漫故事非常多,《圣经》里也提到红宝石与智慧和美丽有关。红宝石为何会吸引这么多人喜爱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红宝石的奥秘吧。

1-红宝石戒指(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红宝石是红色的刚玉,上品红宝石的颜色被称为“鸽血红”。刚玉的化学成分是Al2O3,纯净的刚玉没有颜色。天然刚玉晶体中通常含有微量的Cr、Fe、Mn、Ti、Ni、Co、V等元素,这些元素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取代了Al,让晶体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含铬的刚玉会显红色,也就是红宝石;含铁和钛的刚玉会显蓝色,含镍的会显黄色,含钴和钒的会显绿色。除了红色的刚玉,其他颜色的刚玉都属于蓝宝石,可以用颜色来修饰,比如粉色的蓝宝石、黄色的蓝宝石、绿色的蓝宝石等。部分珠宝商也会将粉色的刚玉归入红宝石系列,这种做法在矿物学上其实并不规范。

2-天然蓝宝石单晶,为半自形晶(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3-天然绿色蓝宝石单晶,为自形晶(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4-天然粉色蓝宝石单晶,为他形晶(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5-天然黄色蓝宝石单晶,为他形晶(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刚玉是自然界里第二坚硬的矿物,它的摩氏硬度为9,仅比钻石(摩氏硬度10)略低,钻石在民间也称作金刚石。由于刚玉的硬度很高且价格比钻石便宜,经常被当作钻石的替代品,用来制造砂纸或者作为打磨材料。刚玉表面呈现出玻璃般的光泽到接近金刚石的光泽,光线反射能力很强。刚玉这类矿物属于三方晶系,晶体大多呈现桶形或者柱形,偶尔也会出现平行于某个特定平面的板状(见图6)。刚玉的晶体没有天然纹路,不过其内部常有裂纹分布,红宝石作为刚玉的一种,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所以流传着“十红九裂”的说法。当晶体内部含有细小包裹物,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会沿着结构相对薄弱的层面发生断裂,这种现象就是裂理。这种裂纹并非矿物本身固有的特征,也不完全依照晶体的空间点阵排列规律形成。

6-在完美状态下刚玉晶体的光学方位,这个信息出自《结晶学与矿物学》

天然红宝石在自然界中常常带有各种内含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作为饰品的身价,几乎没有裂纹且晶莹剔透的天然红宝石非常难得。如果红宝石内部有很多细小的针状金红石包裹体,并且这些金红石正好在0001晶面上,沿着晶体边缘汇聚,彼此之间形成120度夹角,那么沿着晶体的c轴方向将其打磨成弧面(见图6),就能产生星光现象(见图7),通常表现为六射星光,偶尔也会出现十二射星光。这种星光现象是三方晶系宝石矿物的典型特征。

7-六射星光红宝石(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红宝石的改良

红宝石原石多数因色泽、纯净度、内部纹裂及夹杂物等缺陷,难以直接用作珠宝原料,必须经过适当处理才能提升品质。

红宝石的常规处理手段是加热法,将宝石置于1000摄氏度环境中,持续一段时间后,其内部原有的紫色或蓝色调会随之褪去,这种工艺属于纯粹的物理过程,不会对红宝石的化学成分造成任何影响,因此经过热处理的宝石,依旧可以归类为天然红宝石,国际珠宝协会也承认这是一种被允许的优化手段

红宝石的内部可能存在裂纹或包裹体,如图8所示,为了提升其透光性,可以实施填充工艺,选用含铅玻璃、硼砂或有机粘合剂进行填充,并配合加热步骤,以此修复红宝石的瑕疵,经过填充工艺的红宝石,其化学构成会产生改变。

一种迷惑性的加工手法是进行扩散处理,把外部染料渗透到宝石的外层,用以提升红宝石颜色的明亮程度,或者造成一种附在表面的星光现象。

红宝石内部存在气泡包裹体,经过填充工艺后能够修复缺损(信息来源于搜狐网)

红宝石的鉴别

红宝石因为其色彩独特且品质上乘,具备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一直备受人们青睐。不过优质红宝石矿藏经过大量开采后,天然高品质红宝石渐渐变得稀缺。这种情况一方面促使红宝石的优化处理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部分商家用染色锆石、色尖晶、黄铜矿、红榴石等仿冒品充当真品红宝石来售卖。工业用红宝石的获取途径也包括人工制造,这种方式可以当作天然红宝石的补充来源。这种情况给红宝石的识别工作造成了一定困扰。

紫外线照射是一种非常管用的检测手段,所需工具也容易弄到,验钞机通常都配备紫外线功能。红宝石有荧光特性,在长波和短波紫外线作用下,都会显现出微弱的红色光芒(见图9)。锆石和石榴石在紫外线照射下通常不会发光。红色电气石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变成淡粉色。尖晶石在紫外线照射下的颜色跟中国红很接近。

9-紫外线下红宝石的荧光色(图片来源:搜狐网)

激光拉曼技术是一种先进无损检测手段,具备高效精确特点,能够分辨红宝石真伪,还能判断其是否为天然形成,是否经过热处理,以及是否被人工填充。

红宝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具体数据源自某篇学术文献,该文献标题为《拉曼光谱在红宝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刚玉类矿石的拉曼光谱表现大致相同,其特征波数有378、417、430、447、576、645、750cm-1这些数值,各类矿石的这些波数峰值的相对高矮不一样,即便同一种矿石,激光束照射的角度不同,特征波数也会随之改变。就红宝石来说,当光束方向与c轴平行时(见图6),除了417cm-1这个波数外,645cm-1是最突出的一个波数峰(见图10a)。当入射光线与c轴成直角,645cm-1的信号完全消失,转而出现576cm-1和750cm-1的信号,具体情况如图10b所示。激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拉曼光谱中的特征峰也会随之改变,这是由于红宝石晶体内部存在各向异性所造成的。

人造红宝石的拉曼光谱里,经常显现出一条明亮且对称的荧光带,这种景象天然红宝石里不存在。而且人造红宝石中,会出现785cm-1的特征波数,这个波数跟过渡金属或者稀土金属有关,天然红宝石里没有。制造人造红宝石时,通常在原料里掺入Mo、Bi、W的氧化物充当助熔剂,这些元素会变成人造红宝石晶体的构成部分。此外,合成红宝石能够借助弯曲的生长纹,拉长的气泡(图11),未熔解的原料颗粒等特征加以识别。

一种人工制造的红宝石,其内部存在弯曲的纹理,并且有被拉伸的气泡,照片来源于搜狐网

红宝石在800至1区域,除了那些特征峰之外,在-1处有一个强度不高且范围较宽的峰,红宝石内部若含有玻璃质,这个位置会出现峰(图12)。红宝石内部若填充有机胶,则在2300至1范围内能检测到峰。通过热处理的红宝石,采用激光拉曼方法进行鉴定,其结果有时不太稳定。如果红宝石里面检测到710和-1的特定信号,这说明红宝石里面嵌有方解石包裹体,同时这个红宝石没有经过加热处理。方解石的熔点为825度,而红宝石加热的温度是1000度,因此经过加热处理的红宝石中,方解石包裹体会被融化,不会保持晶体形态。这种检测手段存在不足之处,它只能确认含有方解石内含物的红宝石没有经过加热处理,却无法分辨没有方解石内含物的红宝石是否经过加热处理。

a-红宝石在1353 cm-1和150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b-填充玻璃材料在1356 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参考资料:《拉曼光谱在红宝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所以,选购红宝石时,务必警惕商家对商品的过度吹捧。如果自己没有鉴定方面的专门学问和合适工具,最稳妥的办法是要求提供鉴定证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有权威性的鉴定文件来自瑞典的GRS机构。在国内,权威性最高的鉴定文件是国检证书,也就是NFTC文件。这两种鉴定文件的评判准则和说明细节略有不同,不过都能当作红宝石品质的正式凭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