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四幼儿园里,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学习包裹粽子,照片由新华社提供。
临近端午节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部分省份时了解到,市面上出现了“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价格高昂的粽子,其内馅选用稀有食材,外包装也极为讲究。在与多位销售人员的交流中得知,这些高端粽子礼盒多数情况下是购买者用来馈赠他人,而非自用,因为送礼才是其主要流向。
我国端午时节食用粽子,是为了缅怀屈原,中秋佳节品尝月饼,则寄托着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这些传统食品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如今,许多粽子、月饼掺入了名贵食材,又被过度包装,导致各种昂贵的“天价”粽子与“天价”月饼层出不穷。在当前反对食品浪费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这些“天价”粽子不仅违背了传统节日的本意,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粽子和月饼是用来享用的,不该转变为“人情粽”“人情月饼”。因此,去年6月,相关部门公布了《关于禁止“天价”月饼、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声明》,对价格超过500元的“天价”礼盒月饼实施了严格管控。
而为了逃避审查,“天价”粽子的售卖出现了“由明转暗”的新动向:高档粽子大多从超市售卖转为预先订购的定制,流向星级酒店、上档次的餐馆、社交平台,从实体礼品转为虚拟的礼券,并且玩价格“擦边球”,搞套餐式的售卖。
为此,监管机构要增强实体店铺销售途径的管控,另外,也必须对虚拟店铺销售途径进行更全面的改进。
高价粽子虽然形式转变了,现在主要是在网络上宣传。监管方面,可以做得更快、更准、更有力。监管机构可以直接上网查询,顺着网络线索追查,完全揭露粽子的虚假高价;同时,还可以鼓励公众参与,建立通畅的举报机制,让变了味的粽子无法隐藏。
每逢端午佳节,大家都会追思屈原的崇高品格,他就像一尘不染的清流,在浑浊的世间独树一帜。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绝不能被那些价格虚高的粽子所亵渎。
撰稿 / 胡欣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