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连我妈都说别买月饼了。
九月份二十八日,广州酒家透露消息,今年月饼销售业绩将下滑百分之二十二,这一跌幅比去年的百分之十点四九还要糟糕。
起因十分明了,价格超过500元的精品礼盒,经审查后市场占有率骤降至1.4%,然而民众对此反响平平。
一句话:月饼这口“团圆饭”,没人愿意继续买单。
跌得狠,因为套路被看穿了。
过去是“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现在连送的人都嫌掉价。
企业补贴削减到百分之二十七,旧货市场上月饼卡能九折出售,票贩子都嫌麻烦不肯接手。
年轻群体另有看法:超过六成的后世纪人群认为“月饼无需等到中秋时节”,他们摒弃传统仪式,直接削弱了节日的象征意义。
健康大旗也救不了场。
零糖产品市场占有率猛增至百分之二十八,赤藓糖醇的口感过于涩,尝了两口便不再继续。
山姆新制的月饼价格增长了37个百分点,但那是在早晨作为点心争抢的,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毫无关联。
老字号把馅料做成包子,销量不错,可谁还会叫它月饼?
最尴尬的是联名。
去年有五十余个网络地址争相制作包装盒,今年整体数量下降了四成二,就连迪士尼也无法提振市场。
顾客们看透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拍照后便被丢弃,内里的甜腻莲蓉馅料始终如一,谁会乐意每年都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制造商不肯罢休,推出“月饼预购”服务,每期配送 6 个迷你款式,在长三角地区有 5 万名消费者参与体验,给人的感觉像是咖啡的包装,实际上是将剩余产品分割后出售。
此外有"养胃月饼""助消化月饼",名称听着似药品,购买者心存疑虑:过节期间还得被告诫消化系统欠佳?
说到底,不是月饼不好吃,是“必须中秋吃”这条规矩废了。
新鲜云南特产和苏式美味隔夜就送到门口了,何必每年只等一次呢
企业福利改发积分,员工直接换猫粮,月饼连存在感都被抽空。
市场低迷,连包装企业都开始减员增效,新的国家标准进一步压缩了包装规格,限定三层为上限,盒子的生产商于是立刻改行,在夜间通过视频平台销售纸箱。
网友一句话总结:
年幼时争相分享月饼,成年后转而赠送月饼礼,如今面对月饼,只想探问一下——可否换成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