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凌波:形容行走水面,常用来描绘女子步态轻巧,姿态优美,如行走在微波之上,姿态曼妙,轻盈飘逸,展现优雅风范。横塘:是古代著名堤坝的名称,同时也可泛指各种类型的水池或水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园林或自然景观中常见的元素,富有诗意和意境。
2. 芳尘:多指女子的足迹。
美好的年华:源自李商隐《锦瑟》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来比喻青春岁月。相伴问题:意为和谁一起度过。
月桥,或称“月台”,是一种形似月轮的拱桥,花院,亦名“花榭”,指的是种植花木的庭院。
细(suǒ)窗,上面装饰着连环状图案,是窗户的一种样式。红(zhū)色的门户,通常代表显赫的家族,属于富贵人家的标志。
飞云有另一种说法是碧云,冉冉形容云彩慢慢飘动,也指时间的慢慢过去,蘅皋是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7. 彩笔:词藻富丽的文笔。断肠句:极度伤心的词句。
8. 试问:一作“若问”。闲情:一作“闲愁”。几许:多少。
一条河流:意指广阔的地面。烟草:春天里绿草如毯,从远处望去仿佛被青色的烟雾覆盖,因此得名。
赏析:
这首词颇似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景》,描绘了途中邂逅佳人,却无从接近的惆怅情绪,模糊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落寞心境。
上段描绘了一段美好的相遇。“步履轻盈,横塘对岸走过”,这是作者对那位女子的初次印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她的身姿优美,也暗示了全篇“忧愁”的缘由——“只行横塘边”。如同《诗经·蒹葭》里所吟咏的“心上之人,水的那头”,这位女子可看而难以触碰,这份失落,让作者心情沉重。
实在没办法,只能看着她离去。然而那个人心里很不甘心,不希望她就这样从自己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于是便开始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美好的年华有谁能陪伴度过呢?月光下的桥,盛开的花院,精致的窗户,只有春天才知道它们在哪里。
她一旦离去,往后的美好岁月又该如何消受呢?也许只能在“月桥花院”间徬徨感伤,在“琐窗朱户”中虚度时光吧。与她相伴的,唯有那些华美的亭台楼阁,以及冷漠无知的春风罢了。这几句话,作者既自问又自答,字句间流露出深深叹惋,并借用了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意,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空间。
影片核心展现忧思,首先借助景致渲染氛围。“天边云彩缓缓移动,转眼已是傍晚时分”,词人却依然伫立在蘅皋,注视着心上人的离痕。猛然惊醒,顿时感到忧愁涌上心头,于是挥笔写就伤心诗句。“闲愁究竟有多少呢?一片广阔的烟草,整座城市的飞絮,梅子成熟时的连绵细雨”,接着以自问自答方式,用三个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忧思的广阔无边。
情感并非无情却为深情所扰,作者同样因佳人而心生烦闷。若要确切形容烦闷的程度,它等同于一幅烟草图景,如同无边无际的烟草,又似满城飘散的风絮,正若梅子成熟时节的连绵阴雨。这个比喻,将难以捉摸的“烦闷”转化为具体可触的事物,生动地显现出这种烦闷广阔无垠、若有若无、无处不在的特质。据说,贺铸还因此句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贺铸性格豪迈刚毅,说话直率尖锐。面对权贵,从不阿谀奉承,因此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或许,作者晚年住在横塘时偶然遇见一位绝色女子,由此触动了对人生的感慨。也许,“美人”、“香草”这类纯洁的象征,其实是作者孤高脱俗品性的真实反映。又可能,那位美人只是他难以企及的憧憬,是高高在上、弃他而去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