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给爱看《百家讲坛》的朋友们准备了礼物,点下边的小程序,能以“听”的形式得到更多资讯。
咸味的葱油饼、甜味的豆沙饼、没有内馅的芝麻饼等等,这些刚烤制完成、散发着热气的家常小吃,应该很受大家的欢迎。
不过你知道吗,这些饼的历史很悠久了。
胡饼传入中原
东汉年间,当地居民主要食用大豆和小米作为主食,同时已广泛种植小麦,然而由于缺乏去除麦粒硬壳的技术,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普通农户,都只能连同外壳一起逐粒食用麦子。
现在,西域民众已经学会了使用石磨进行加工,他们能够以小麦粉为主要材料,制作出一种大饼。这种饼传入中原地区后,受到了广泛欢迎,人们将它称作胡饼。
汉灵帝非常喜爱胡饼,据《续汉书》所述,他热衷胡饼,京城民众纷纷效仿食用胡饼。这位皇帝堪称推广典范,凭借个人影响力使胡饼风靡一时。然而在那个时代,胡饼在中原地区仍属罕见之物,寻常百姓难以普遍享用。
现代的饼
胡饼做“月饼”
唐朝建立之后,将军李靖带领军队前往北方边疆作战,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令人惊叹的胜利,每攻克一处便随即撤回京城汇报情况。
李靖的军队来到京城长安,恰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赶上为庆祝胜利而举行庆祝活动,真是双喜临门。庆祝宴席上,有个长期在长安经商的吐蕃商人,特地向高祖李渊进献了圆形糕点,用来祝贺这次大胜利。
现代的彩色西饼
李渊拿起那个装饰精美的饼盒,拿出色彩缤纷的圆饼,十分高兴,对着空中高挂的满月高声喊道,要用这胡饼来邀请月宫的玉兔,这里的玉兔并非指代青蛙,而是暗指月亮。
李渊把圆形面饼赐予朝中众臣共享,众人品尝后纷纷称赞饼食甘甜、松脆、绵软,味道极为美妙。李渊见状,立刻派人去探求制作此饼的秘方。
从那以后每逢八月十五,李渊都会召集群臣共食一种扁圆面食,这种面食正是汉灵帝特别偏爱的胡饼,似乎在那个年代人们已将胡饼当作节令食品来享用。
随着“制饼工艺”的传入,越来越多百姓得以品尝到胡饼的美味。
现代的饼
喜欢胡饼的群体里,不乏文人雅士,白居易曾作诗抒怀:“胡麻饼式效京兆,面薄油润刚出鼎,赠予馋涎杨大使,品鉴犹如市井趣。”胡饼屡见诗篇,足见其时广受欢迎。
胡饼工艺
唐代除一般胡饼外,另有一种较高级的馅料胡饼,称作“古楼子”,制作成本较贵,多作为富裕阶层的佳肴。
《唐语林》第六卷中提到:当时富裕人家在吃饭的时候,取出一斤羊肉,层层裹在大的胡饼里,在中间放上花椒和豆豉,涂抹上酥油,放进炉子里烘烤,等羊肉半熟时吃,这种吃法被称为古楼子。
就是将羊肉平铺在饼的夹层里,加入胡椒和豆豉,再涂抹一层酥油,接着送入炉中烘烤,烤至半熟阶段,麦子的香气、羊肉的香味、胡椒的芬芳、豆豉的气息以及酥油的浓郁都散发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此处需要指出:当前流行的烤饼,与唐代时的胡饼,其实存在显著差异,胡饼的面团并不经过发酵,而现今多数饼类都采用发酵过的面团,发酵后的饼口感更为松软,这应当是匠人们持续改良的成果。
唐代以后,制饼技术日渐精进,人们持续创造各种新型面点,使面点更具活力。
百家讲坛
《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
播出时间:11月20日-12月1日 11:5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