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 | 国际证书及产地解析

日期: 2025-09-07 11:04:13|浏览: 4|编号: 12711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红宝石 | 国际证书及产地解析「 福悦 」

红宝石的官方鉴定文书多采用英文撰写。GRS的彩色宝石鉴定文书里面,运用大量简写符号来注明宝石经过的加工方式以及加工的深浅程度,并且在描述宝石色调时,会额外加上一些独特的修饰性词汇。国际性的英文宝石评估文书GRS,文书资料(以红宝石评估文书为例)

GRS- 瑞士宝石研究实验所出具证书- 证书为德文版本 DE- 证书为法文版本 No- 证书编号- 证书签发日期为 One- 样品为一件刻面宝石 Ruby鉴定显示为天然红宝石宝石的彩色图片右下角带有 GRS 雷射防伪标识 1.06 ct为样品重量 1.06克拉 6.21x5.22x3.48(mm)为样品尺寸 6.21x5.22x3.48 (毫米)为样品大小 Cut /step切工为明亮式/阶梯式 Shape 形状为枕形 Color vivid red (GRS type "'s blood")为样品颜色 艳红色「GRS标示为 "鸽血红" ) No of 注释为 无热处理迹象 宝石学检定表明该天然红宝石的特征源自于:缅甸(缅甸)

该字母缩写A表示未发现任何热处理或优化处理的现象,在GRS证书的相关说明中会注明这一点。

E指代改进工艺,涵盖提升受热后的洁净程度和/或色调,修复细小缝隙与凹陷时允许存在少量杂质,属于不可逆的加工方式。

H代表热处理无残留,属于不可逆工艺,仅实施过基础加热,没有进行染色

H(a)表示经过热加工后留下的细微残留物,比如用于修复裂缝的硼砂等物质,这种染色现象局限于局部范围,其特性较为稳固

H(b)指代经过热加工后,少量残留物,例如硼砂等物质,用于修补细小缝隙,其内部被大量染色,这种特性使得其稳定性欠佳

H(c)指代 热加工后剩余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 缝隙或缺陷修复区域,具体为 硼砂残留,或是 类似玻璃的成分

热处理后的明显残余,包括裂缝或洞痕愈合位置残留的硼砂或玻璃状物质等

H(Be)代表 以轻微元素进行之热处理,例如铍扩散处理

E(IM)涉及添加少量铍成分等元素进行扩散性加热工艺,促使色区及色心产生,该技术不同于常规的表面热扩散方法,属于不可逆加工,深度切割时必须关注色彩分布状况。

LIBS代表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检测

CE代表 净度优化

CE(O)表示经过油脂浸润和净度改善的处理过程,如果存在干燥痕迹,说明该宝石可以通过后续处理来提高其纯净度级别。

没有微小瑕疵,仅有轻微瑕疵,或者瑕疵程度中等,C标记表示采用了镀膜工艺,D标记表示执行了染色工艺,O标记涵盖浸油处理,包含有色或无色油脂以及类似环氧树脂和蜡质的状态,R标记意味着接受了辐射处理,即通过原子轰击完成,U标记指表层进行了热扩散处理,通常被称为二次烧制,FH标记代表对愈合裂隙实施了优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在宝石领域仍被视作天然存在,因为它属于无损伤的永久性工艺!市面上常见的其他经过特殊加工的宝石,吸引力不足。它们整体的价值评价不高。多数价格低廉的宝石都采用了超出常规的优化手段,这类宝石的共同点是『外观出众,瑕疵极少,尺寸较大,价格实惠』然而这一切都是借助人工改造实现的。它改变了宝石固有的构造。这种经过深度处理的宝石几乎没有收藏价值,真正懂得选购宝石的人不会考虑这类产品。

GIA证书会标明具体数值,其中包含(非典型加热)的记录,没有任何标记表明存在加热现象

证书 会注明『No of 』

SSEF证书 会标明编号 颜色描述按照图示从左上到右下排列 颜色说明: 基础色调(原色)-> 附加色调+原色->、鲜亮、深邃+附加色调+原色 红色 -> -红 ->  鲜亮红 、鲜亮 -粉 旁边可能还会补充说明(GRS类型:下图所示的颜色描述)例: 颜色 鲜亮红 (GRS标识 "鸽血红") 电气石类会用到(浅的、粉的), 霓虹 的字眼例:-粉 (GRS类型 "霓虹淡紫色") 变色宝石会明显地强化描述显著的字眼例: 从 "橄榄绿"到"-红" (浅)在颜色这一项,GRS会制定一套红宝石的比色规范,除了说明色彩之外,还会加上市场术语如:鸽血红、矢车菊蓝等词汇来表示。 QA补充:1、Q: LIBS-是什么?LIBS是激光诱导分光光谱仪的简称,如果标注H(Be)而没有标明LIBS-,则意味着通过其他方法检测到了铍的扩散现象,2,切工指的是宝石的切割方式,包括明亮式和阶梯式,step后面跟的数字表示阶梯的数量,从腰围下方的第一级阶梯开始计算,一直到尖底部分,这个数字反映了宝石切割的层数不是切割品质的判断标准,这一点需要清楚,FTIR-意味着经过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检测,在亚洲这种检测设备主要用来分析翡翠A类或B类产品(经过上蜡或上胶处理)以及天然和合成水晶、琥珀的真伪。FTIR技术可用于检测红宝石,有助于评估宝石的水分含量,例如通过分析缅甸孟苏产的红宝石或泰国红宝石,在加热前后的水铝石成分差异,可以判断其处理状态,同时坦桑尼亚某矿区出产的红宝石,在加热前后其3100至1微米波段的光谱特征会发生显著改变,因此FTIR的光谱吸收数据,是判断红宝石是否经过热处理的关键指标之一。缅甸红宝石最为出名,品质也最为优异,然而达到鸽血红级别的透明度非常少见,一克拉以上且品质上乘的几乎已经绝迹,颜色分布不均是其显著特点。这种宝石的表层很难看到颜色分布均匀的情况,深红、浅粉和淡白相互掺杂在带有星光的现象中,星光效果通常不会形成连续不断的线条,刻面红宝石和其他部位的红宝石较难区分,优质的缅甸刻面红宝石应该说光芒效果最为突出,从光芒中透出的红色光芒浓郁度较高,不过近些年缅甸经过热处理的宝石数量不少,分辨起来更加困难。此外,缅甸弧面宝石存在较多加热后填充的情况,其色泽十分吸引人,但表面色调并不一致,仅凭肉眼和触感难以准确判断,最可靠的做法是借助高倍放大镜进行细致检查,可以看到其中含有细微的玻璃填充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我所见过的价值千万的红宝石中,经过处理的占到了百分之九十,虽然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确凿的事实,这里指的是缅甸抹谷红宝石。缅甸还有一处名为孟苏的红宝石产地,其天然红宝石的特性与抹谷地区差异显著,刻面宝石的反火效果十分糟糕,颜色虽然均匀却显得暗淡无光,产量非常丰富,其中大部分被运往泰国的占布里进行加热处理,处理后的效果相当理想,斯里兰卡出产的红宝石,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是粉色蓝宝石,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天然的,市面上绝大多数都是将究达地区的宝石通过高温方法进行人工改造而成的颜色不仅过于浅淡,而且色调不够浓郁,亮度欠佳。部分经过热处理的宝石,其品质堪比缅甸抹谷的红宝石,然而,它们的透明度却超过了缅甸抹谷的宝石。多数经过加热的斯里兰卡红宝石,能够展现出璀璨的光芒,这是一项显著的优点,不过,它们始终无法拥有缅甸抹谷红宝石那种令人着迷的特质。斯里兰卡星光红宝石,透明度非常出色,色彩介于粉白与粉红之间,色调一致,星芒纹路清晰,不过晶体颗粒偏小,从远处看柜台里的红宝石,缅甸星光看起来像一滩暗红色液体,而斯里兰卡星光则像一片透明固体,越南红宝石:越南安沛(含陆安地区)出产的宝石,晶体尺寸较大,没有明显的色带,颜色分布均匀,平直的生长纹比较显著,其闪耀程度在抹谷和孟苏之间。安沛多数带有星点,然而此地红宝石至今无法实施有效的加热工艺。陆安部分红宝石能够加工成刻面,色泽尚可,不过透明品种稀少,难以形成规模。这一区域的红宝石内部绺裂现象突出,以致于至今仍无法跻身高档宝石行列。越南中南部义安地区也产出少量红宝石,不过其中以双色泛紫红色的居多,纯正的红宝石相对稀少,部分品质尚可的红宝石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改善颜色,品质上乘的义安热处理红宝石在色泽和火彩上可以与抹谷的红宝石相媲美。莫桑比克红宝石:莫桑比克红宝石在近年来的红宝石市场中表现突出,堪称异军突起,其颜色极为鲜红,晶体颗粒较大,颜色分布均匀,并且拥有不少高度透明的优质宝石,高品质的莫桑比克红宝石经过切割打磨后,在外观上几乎可以与缅甸红宝石相混淆。价格只是缅甸的一半,看起来缺少缅甸抹谷红宝石的那种锐利光泽,给人一种比较柔和的感觉,现在在泰国有一半的热处理红宝石源自莫桑比克,经过加热后星光效果不明显,但颜色非常鲜艳,让人感觉像是玻璃制品,坦桑尼亚红宝石,这种红宝石常常和绿色黝帘石一起发现,几十公斤重的大块宝石并不罕见颜色偏深红,透光性不强,雕刻成饰品后,红与绿对比鲜明,色彩差异显著,特别是精心雕琢的红宝石制品非常出色,市场前景值得期待。此外,经过加热处理的坦桑尼亚红宝石能呈现漂亮的星光效果,但与莫桑比克的鲜亮红色相比,其色调略显暗淡。另有一些地区出产少量红宝石,例如泰国、阿富汗、巴基斯坦、柬埔寨、马达加斯加、巴西以及中国元阳,这些产地的红宝石要么品质欠佳,要么矿源已经耗尽,因此在市场上并不常见。L.Z.Y2018.06.03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