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点子 三方共增收——探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共富茶食工坊

日期: 2025-09-08 00:06:05|浏览: 7|编号: 1275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好啦!”随着一声高亢的呼喊,刚出锅的包子被从叠起的蒸屉里端出,浓郁的抹茶香气和面粉的气息立刻在屋子里散开。

1月13日,记者来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共富茶食工坊,工坊负责人丁诗雅当时正在直播间,她正在向观众介绍新出炉的抹茶花馍,这款花馍里面掺有海青镇独有的抹茶粉,口感清新宜人,越咀嚼越有味道,她热情地呼吁大家赶紧下单购买。

岁末将至,共富茶食工坊异常繁忙。他们先前已经承接了一百多单,虽然事务繁杂,但能因此多挣些钱准备过年,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高兴。正在给龙年造型小饼做点缀的坳里村居民张传梅面带笑容地表示。

海青镇是“南茶北引”成功发展的象征性城镇,享有“北方茶叶发源地”的称号。为了利用好茶产业的潜力,海青镇自2023年6月起,在坳里村建立共同富裕茶食品加工坊,这个项目有助于调动闲置的人力资源,整合茶叶产业的相关要素,从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居民收入的提升。

这个工坊是坳里村共富公司与智恒文化创意产业园联手运作的,村里负责招募人员并实施培训安排工作,电商企业负责开展经营和进行销售,采用‘固定回报加上收益再分配’的机制,旨在达成村集体组织、普通村民和公司三方收入稳定且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坳里村党委书记赵祥明这样介绍。

该工坊不仅研发了蕴含海青风情的抹茶造型面点,还依据传统节日等时令,设计并制作了形态各异的吉祥面点和花式糕点,这些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食品广受购买者喜爱,并在二零二四年被选入“山东手造·优选一百”产品清单。

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实施直播营销,有效拓宽了市场渠道,使得馒头销售额大幅提升。丁诗雅透露,现在这个作坊每年的经济收入达到七十万元左右,有力促进了坳里村集体的经济效益增长,超过十万元。同时,也帮助十多个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年人均增加的收入有三万多元。

体验到共富茶食工坊的好处,2024年1月,海青镇抓住时机,凭借甜河村粮食收成高、土地托管规模大的条件,募集了70万余元资金,建立了共富茶食合作作坊,专门生产老面馒头这类传统面点。

然而,在工坊准备阶段,很多人信心不足,对这种产品能否打开销路表示怀疑,比如甜河村的宋正香,她曾私下嘀咕,对比人家坳里村制作精美且畅销的非遗花馍,咱们这种普通农村馒头真的能吸引顾客吗?

为了让村民安心,甜河村举办了“工坊体验活动”,持续数日邀请邻近居民参观工坊、进入操作间。村民们目睹工坊内整齐排列的先进仪器,还有拥有四十余年技艺的老匠人悉心指导,宋正香心里慢慢踏实起来。

未曾料到咱们工坊如此开阔,有师傅指导很快就能掌握技能,我平时需要照料老人和小孩,到这儿工作确实很便利,宋正香立刻提交了申请,许多顾客特别喜欢这种传统面食馒头,经常买些送亲友,完全不担心滞销,现阶段每月能赚到三千元,我内心感到十分愉悦!

现在我们每天大概能蒸两千多斤、七千五百个馒头,主要供应周边乡镇的企业、酒店和食堂。临近春节,我们还接了枣饽饽、喜饽饽等特色馒头的定制订单。这是甜河村党委书记宋瑞飞告诉我们的。

这两个共富工坊的成就,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继承和革新,更是在探寻强村共富、达成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这条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宝贵尝试。接下来,海青镇将积极推进“乡村公共资源联合强村共富公司”计划,研究构建“党组织主导、企业支持、项目下乡、就业进户、技能入户”的产业推进路径,加强村企协作经营机制,持续扩大业务范围,促成村集体、企业及村民三方共同富裕。海青镇党委书记刘莉莉这样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