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龙AI,一场从“哇塞”到“算了”的过山车体验

日期: 2025-09-08 02:03:16|浏览: 6|编号: 1275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马卡龙)AI最近挺火的。

八月十五日,他们以“全球首个 Agent”的名号正式推出,这让马克·扎克伯格设想的计划受阻。

制作一个符合你要求的小工具,马卡龙随时都能做到,仅需五到十分钟,这是团队在产品宣传片中强调的。

无需编程、无需设计界面,仅凭简短描述,十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实用的定制化小程序吗

我对马卡龙抱有探究和疑问,却迅速被其魅力所俘获,完全为其所折服。

01、初见:有点儿东西

看脸,是体验任何应用给人的第一感受。

马卡龙的UI设计第一眼就让人觉得“不像AI”。

这里没有硅谷那种冷冰冰的蓝色,也没有纯粹的黑白,而是采用温馨的色彩,配上精致的手绘图案。整体感觉更像是独立制作的游戏,或者像电子宠物,而不是实用工具,就像马卡龙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带点柔和,又带点甜美。

初次启动软件,马卡龙会通过三个简单问题来了解用户,采用类似MBTI的测试形式,却更侧重于促进交流,并非严格评估。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能使用户感觉系统在个性化适配,而非强制填写信息。

打开应用的前三屏|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打开软件之后,不会让你面对一个繁杂的界面,而是立刻弹出一个窗口,引导你进行交流。它不会急于介绍各项用途,而是先温和地询问:“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的?”

我起初并未深入思考,仅整理了几个“存在需求却寻不到匹配商品”的情况,然后交付给它进行测试。

第一个应用,不能免俗的,就是“影视、书籍、游戏记录”。

尝试制作第一个应用|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马卡龙迅速理解了我的要求,并且额外增加了些新特性。十分钟后,一个功能齐全、完全符合要求的小程序就展现在我面前。这个小程序不仅能够便捷地记录信息,还内置了时间轴、收藏统计、豆瓣联动等功能,甚至还可以更换主题色彩。

对于缺乏编程技能、仅有构思的普通人而言,这是实现想法的宝贵阶段。接着,我开始将一个个零散的念头转化为实际成果。

第二个用途是“记录戒食”。我提出了核心要求:戒食计时器、目标倒数、饮水和体验记录。马卡龙在交流时还自行提议补充“情绪标记”“荣誉机制”“数据图形”,简直媲美专业产品设计师的考虑周到。

十五分钟之后,“轻断食助手”制作好了,不过我对于原有的时间设定并不满意,便立刻向马卡龙提出“改成十六个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个小时、四十八个小时”的要求。三分钟过后,修改工作顺利结束。

那个时刻,我初次深刻理解了Agent的意涵:它不仅能充当工具,并且能够依据我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看着简陋,功能都有|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使用之后发现,这个软件具备微信下拉时出现的附加功能,虽然界面看起来比较简单,不过主要作用都具备。

这正契合了我“不愿为某个特定用途单独配置一个应用”的偏好。此外,它还能依据我的要求不断更新改进。

没过多久,我就迷上了马卡龙,我“创造”的应用也愈发独特。

第三个应用随之而来——追剧计时器。

记录书影、禁食,这类需求市面上早就有一堆成熟App。

与“追剧计时器”不一样,这个功能是我确实需要,却寻不到类似产品的应用,那一刻,马卡龙让我意识到一个想法能够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功能构想十分清晰:我键入电视剧的名称,它便能自动识别出该作品的季数与集数;我设定播放的速度,它就能推算出,看完这部剧需要多少时间。

不过这需求问一下AI就行了|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调整播放速度并不复杂,关键是要精确获取剧集信息,同时汇总每季的播放时间。这款软件实现了我的核心需求,还增加了“节目收藏”和“逐集观看”的选项。

不过,在输入想要观看的剧集名称时,系统时常会显示“处理数据出现异常”的提示,当我提出“自动取得节目图片”的请求后,系统回应称已调整设置,然而在软件中并没有看到相应功能。

此bug出现在许多应用里|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个计时工具的准确度,比不上我直接询问人工智能。从这款软件开始,我察觉到马克龙的内在存在缺陷。

02、“空心”马卡龙

我新添置了数个小程序,它们看起来都挺像样,然而仔细使用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并不耐用。

最初测试的“影音游记录”就是一个反面教材。记录部分运作正常,不过当我试着对接豆瓣账号时,输入账号名后软件确实识别了信息,但点击“匹配”按钮后,豆瓣个人页面却一片空白,而小程序中却多出了几条来历不明的AI创作内容。另外,个性化设置功能也毫无作用,反复调整半天外观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右边是AI生成的记录|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禁食辅助工具状况大致相同。预设的功能和所谓的积分机制几乎毫无用处,实际上能够运作的仅有一个计时功能。

比如我的运动记录,按照运动习惯建立,不能接入Apple Watch的资料,需要自己逐条录入。

希望得到的“每日爵士乐精选专辑”,反复调整要求后仍然无法呈现中文,封面图片无法正常加载,点击“在豆瓣上浏览”的入口却跳转到了一个完全不相关的专辑信息界面。

这个“仿制人物适配工具”根本无法使用,不断提示查找出了问题。

连最初让我眼前一亮的“灵感库”也没能撑住。

“灵感库”收录了马卡龙预先设置的大量小程序,获取这些小程序仅需1/5自制应用的积分,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宠物情绪记录器”到“单词学习利器”以及“行李打包参考”等,堪称无微不至的生活帮手。

马卡龙的灵感库|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但点开下载才发现,大部分程序就是AI生成的静态网页。

流行的“年货清单生成器”仅是一份文档,里面记录了物件、数目和价钱,完全不提供任何修改选项,甚至连标记完成的功能都没有;标榜能向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提供专业选择的“专业导航仪”,也毫无互动设计,仅是数据的堆砌;你输入偏爱的读物和创作者,它自称会为你量身打造阅读建议的“书籍适配器”,但给出的书目全都是计算机胡乱生成的。

官方宣传片中所宣传的“植物医生”能够通过拍照来分析植物的状态,然而在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三盆植物中有两盆的识别出现了错误,仅有一盆识别结果准确,不过其给出的诊断信息却完全错误。

三株植物,识别失败两株|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马卡龙的问题暴露的还不止这些:

从“点石成金”到“徒有其表”,落差就这样显现出来了。

马卡龙的价格不算便宜|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最初,我认为马卡龙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微型应用”。针对明确、反复、简单的任务,比如计时、记录、设置参数,它尚能应付。然而,一旦涉及外部数据,它就必须借助AI;而AI提供的信息,又常常不可信。

后来我明白过来,马卡龙所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完全可以借助“快速指令”或其他人工智能来实现,说到底,它主要提供的是一个交互平台。

马卡龙官方将其角色界定为一种“伙伴式、进步型”的智能助手,融入了情感元素和人性化温度,并非单纯用于督促工作的设备。实际使用时,寻求陪伴的用户若遇到不顺畅的情况向马卡龙提出不满,它会主动提议“是否需要我帮你开发个小程序来处理这个难题”。而那些被“定制专属应用”功能所吸引的用户,则更注重应用程序的稳定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

因此,不论涉及感受层面,抑或主要作用,马卡龙终究会体现为器物用途,一旦使用者确实寻求稳固、牢靠且可配合使用的器物,那么渴望有人相伴、细致周到、获取情感满足,便显得不太协调。

Agent 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助手,它能够理解你的需求,掌握你的生活和想法,并在各种情境中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理想情况下,它能够迅速将你的想法付诸实践,明确何时需要协助以及如何协助你,并且能够与其他应用或设备进行联动,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学习和改进。

马卡龙所倡导的“融合感受与作用”的理念是正确的,这与人类既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的特质相符。心目中的智能体应当是“既理解你,又协助你”。那种只注重实际用途和操作性的器具,通常只能在“用后即弃”的情境中存在,好比我们不会将Excel软件当作伙伴。

马卡龙想要在这个领域率先取得进展,然而实际上它还很不成熟,虽然能够通过对话模式迅速创建工具,也能察觉用户的需要并作出尝试性回应,不过对于需求的透彻把握、主动给予有效协助以及在不同系统间进行配合的能力都还显不足。

换句话说,它达成了 Agent 部分设想的目标,但未能满足用户对完整感受的要求。

现在的马卡龙,名声很响亮。看起来味道甜美,可尝过之后,里面的馅料却带点生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