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蛋糕店”跨城接单赚差价,外卖平台岂能不作为?

日期: 2025-09-08 05:08:49|浏览: 7|编号: 12766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影子蛋糕店”的盈利方式存在两个疑点。首先,蛋糕属于本地即时性服务,配送时效性强,决定了其经营范围受地域性约束。然而,实际操作中,用户搜索时跨区域店铺也能参与匹配,这种情形令人费解。外卖平台的搜索匹配逻辑究竟如何运作?那些流动的店家,常常编造身份信息,挪用正规商家的铺面位置和营业执照等物件,在送餐应用上做异地交易,那么应用方有没有执行严谨的审查流程呢

消息传出后,相关外卖平台包括美团和饿了么迅速作出反应,明确表示将立即启动全面检查,强化监管力度,并且着手处理那些存在同类违规行为的商家。

反应迅速,承认失误,这个方面值得赞扬。但是,外卖平台“转单”的问题,早已不是首次发生。例如,2018年就有新闻报道,部分外地商家承接外地订单,再转交给本地商家制作运送,借助消费者对信息的不了解来获取利润。当时,外卖平台已经公开声明,不允许进行跨城市接单。过了两三年,“影子蛋糕店”这类转单情形依旧出现,让人不禁揣测,平台在监管商家和日常管理方面,责任落实明显不足。毕竟,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平台内超范围跨城接单的情况,并非什么难事。

“影子蛋糕店”的利润差异做法,明显损害了顾客的知情权利。这种店铺的订单接收者与产品制作者并非同一方;外卖应用上呈现的商品画面,和顾客实际收到的物品或许有明显的质量出入。顾客在不知晓的状况下蒙受了经济损失,甚至无法判断商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消费者权益常被损害,转包、代工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对此,显然不能仅依靠消费者来谨慎留意。通过外卖平台下单,主要追求的是方便,倘若消费者还需仔细分辨商家的具体位置在哪、经营许可是否合法,会非常麻烦。

这个平台肩负着主要的运营责任,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完全切断跨区域接单、代办加工的外卖消费模式,保证平台上的商家在规定的范围内合法运营,为顾客营造公开的消费场景。如果消费者遭遇了损失,等到媒体报道出来,平台才慢悠悠地进行整治,这就是它的失职。而且,那些进行跨城接单的商家,常常是借用其他真实商家的店铺地址,或者编造假的经营许可证明。根据这个方向,相关机构需要追查伪造的资质和证件究竟源自何处,探究“幽灵店铺”背后是否存在制造售卖假证明的隐蔽产业,“原物弯曲则影子就扭曲,原物笔直则影子就端正。”涉及顾客利益,平台不该出现这种基础错误,商家的想法也不应偏离正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