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20多年以来,星巴克终于首次大规模调价。
日前,星巴克中国表示要重点拓展非咖啡类饮品业务,为了向国内顾客展示决心,公司决定采取减价措施,具体包括,下调部分产品售价,此举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从六月十号开始,星巴克的三种主打商品,包括星冰乐、冰摇茶和茶拿铁,有数十种商品同时降价,平均每样商品价格减少了五块钱左右。
并且是全天降价,不只有下午时段。
近两年,星巴克门店的标识上,9.9元的价格频繁出现,这个数字以往是其他品牌的专属,如今即便不降价,也常常被看到。
但是,这次减价却并未吸引年轻人的大量购买,反而使许多人表示这种降价毫无意义。
某些人表示,当下星巴克仿佛是受长辈催促做功课的学子,勉力拿出减价的举措来应对。
形象反差的星巴克,究竟是有智者策划,还是被竞争者逼无奈?
星巴克主动降价放血,
用户偏偏不买账
星巴克开始竞争,是由于其在中国市场持续十年每个财政年度都调低售价。
在连锁咖啡混战的这几年,价格一度成为星巴克的最大短板。
星巴克虽未正式公布,但团购渠道和电商直播间已推出众多优惠组合,实质上已经调低了价格。
比如那个五杯113元的抹茶星冰乐组合,算下来每一杯只要22.6元,单杯价值已经跌破了20元这个门槛。
二零二五年,由于京东、淘宝、美团的外卖竞争十分激烈,有人因此获得了星巴克的优惠,仅用十二元就购买了冰摇茶。
星巴克中国近期公开发布消息,此次调整价格的产品包括星冰乐、冰摇茶以及茶拿铁,这些均属于该品牌的重点饮品,旨在让消费者便捷地体验“上午享用咖啡,下午选择非咖啡饮品”的生活方式,无需再为凑齐订单或使用优惠券而费心。
但是星巴克这次的减价举措,无论怎样审视,都仿佛是让庞然大物去跳芭蕾——既不适宜也不雅观。
这5元的降价看似诚意十足,但放在价格战里几乎毫无优势。
库迪咖啡曾经公布,他们的店铺支持计划会持续到2026年岁末,"每样东西只要9.9元"的优惠活动还能进行三年;幸运咖把一杯美式卖到了5元区间;麦当劳宣传咖啡时说:"第二杯不但能打五折,还可以存放"
另一项关键因素,在于开拓基层市场这块丰厚的利润区,迫使星巴克必须调低售价。
当前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咖啡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三线城市的咖啡馆数量正以19%的速度持续攀升,而四五线城市的咖啡消费需求增长更为迅猛,订单量同比增幅超过250%。
星巴克的行动说明了一切:
在2024年度,星巴克中国开拓了166个县级行政区,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幅度接近两倍,目前其店铺网络已延伸至超过一千个县级行政区。
在县城星巴克,甚至坐满了打牌的大爷大妈。
下滑的业绩、对手的猛攻、一二线市场的饱和,都说明了一件事:
35元一杯的咖啡,的的确确行不通了。
“东方星巴克”突袭:
公开叫板,抄了后院
当星巴克正被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搞得心烦意乱之际,一家名为“东方星巴克”的新店更是迅猛扩张。
前不久,也就是两个月以前,经营了八年的霸王茶姬,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了挂牌交易,其市场价值达到了四百亿人民币以上。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针对潜在投资人的发言中,霸王茶姬的建立者张俊杰完全没有提及喜茶、瑞幸、奈雪等品牌,反倒是星巴克被反复提到了四十余次
说起张俊杰,本身就是一个从底层白手起家爬起来的人物:
1993年诞生,十岁时父母离世后开始漂泊街头,接受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十八岁在饮品店担任见习人员,直至成年才不再被视作不识字的人。
他逐渐领会了星巴克的理念:顾客追求的并非单纯饮一杯咖啡,而是希望体验一段时光。
因此,霸王茶姬从诸多方面与星巴克之类的连锁咖啡企业进行比较,据张俊杰所述,这种做法被称作“逐项参照”。
Round 1: 产品对标,追着星巴克打
起初,霸王茶姬的标志样式和茶颜悦色相近,到了2021年品牌进行改版,其标志的构思又和星巴克产生了相似之处。
产品系列中,霸王茶姬设计了原叶鲜奶茶,也推出了现萃茶,还有奶盖茶,这些名称在中文里看不太出区别,但在英文里却非常清晰,它们直接对应着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这三个咖啡术语。
关键是,霸王茶姬在功效上完全不输咖啡。
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约等于一杯同等规格的拿铁咖啡。
二零二四年,伯牙绝弦这一件商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还有人注意到,驾车长途旅行时,携带一盒霸王茶姬,其效果甚至超过咖啡和红牛。
Round 2: 抢地盘大战,近身贴脸开大
产品方面,霸王茶姬依然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但门店的扩张速度则显著加快了。
它的扩张方式跟星巴克极为接近,总是选择黄金位置开店,优先考虑高端商场入口或主要商业街。
有路人途经宁波慈城古镇,看到一张特别的照片,画面中霸王茶姬和星巴克相邻而设,呈现出东方女性与西方神话生物对峙的景象。
星巴克与霸王茶姬的标志并存一处,中国茶和海外在此展开密切互动,彼此影响深刻。
与此同时,喜茶和瑞幸都在削减大型门店的投资,而霸王茶姬却逆势扩张,门店规模持续扩大,显著领先于竞争对手,并成为高端购物中心的显著标志。
二零二四年,霸王茶姬全年总收入达一百二十四亿零五百万元,税后利润为二十五亿一千五百万元。该品牌今年荣登美国股市,成为中国首个在此上市的专业茶叶饮品公司。
Round 3: 抢用户大战,低价征服打工人
最恐怖的是,霸王茶姬并不打算学点皮毛就罢手。
就连上班族最在意的星巴克电源插座、无线网络,也被讲究细节的霸王茶姬给安排妥当了,这等于直接拿下了星巴克最后一块庭院——瑞幸未能完成的,霸王茶姬却实现了。
霸王茶姬类似星巴克,采用60-80平方米的宽敞店面,并且设有软沙发、电源插座、无线网络等设备,营造具有东方特色的茶饮场所。
现在进入霸王茶姬,大学生们称它是“最佳学习场所”;上班族们觉得它像“星巴克替代品,价格实惠首选”。
一直觉得星巴克三十多块一杯咖啡太贵的上班族,偶然得知花一半的钱,也能在店里边充电边学习,或者用来开工作碰头会。
在数据上,霸王茶姬也在明里暗里跟星巴克打平:
霸王茶姬每家门店每月平均销售金额达到51.2万元,早先资料也表明,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分店每月平均销售额介于40万到60万之间
对比会员规模,霸王茶姬的全球注册用户数量为1.9亿,星巴克在2024年中国的会员总计数超过了1.4亿。
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6681家,继续扩张的话,超越星巴克的7758家门店并非不可能。
如此来看,霸王茶姬打算是要跟星巴克缠缠绵绵到天涯了。
星巴克要想翻盘,
先得学会“抱大腿”
显然面对困局,星巴克还没找到解题公式。
在中国市场遭遇强力竞争时,星巴克若要扭转颓势,仅通过降低5元价格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远远不够,它必须寻求强强联合。
它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推出五十元折扣券的时候,对面的竞争者也并非仅仅依靠价格这一招,并且还觅得了新的支持者。
库迪咖啡与京东的“闪电联姻”相当生猛。
库迪在与瑞幸竞争前,就已经显现出经营困难,后来京东外卖的加入,让库迪有机会改变了不利局面。
今年4月,库迪在京东的销量还停留在3000万,仅仅过去一个月,在京东大幅度的外卖优惠活动推动下,库迪的订单量以惊人的速度飙升,达到了1亿以上。
作为京东外卖最大受益者,库迪默默炸翻全场。
每天打开京东,都会给自己买一杯1.68元的库,这已经成为所有上班族雷打不动的习惯。同时,众多网友纷纷指出,库迪实际上就是京东外卖的非官方推广大使。
瑞幸的“大腿”则抱得更隐蔽,但堪称教科书案例。
瑞幸与微信小程序的联姻堪称教科书案例:
迅速登上了微信小程序的平台,将社交扩散运用得炉火纯青,诸如“请朋友共饮”、“邀伙伴同享咖啡”之类的设置,精准击中了工作场合中寻求咖啡伙伴的人群。
星巴克近期确实加入了京东外卖平台,实现了与该平台会员系统的完全对接,是首个达成这一合作的餐饮企业,不过,这家公司似乎并未充分理解上班族的需求。
这就造成了星巴克目前的窘境:低廉的定价无法吸引经济拮据的顾客,而其原本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概念也正逐渐失去吸引力。
许多网友反映星巴克门店的舒适度明显下降,不花钱占座、喧哗混乱等现象接连发生,《星巴克的电源插孔为何如此松动?》成为年轻人心中的一道难题。
本土企业如同凶猛的野狼,迫使星巴克这家昔日的咖啡业霸主陷入困境,处境艰难。
中国国内市场如今已不再是那个“头脑简单资金充裕”的空白领域,而是全球竞争最为白热化的咖啡市场。星巴克若想重新夺回领先地位,关键在于重新确立产品意义。
降价只是手段,不是砝码。星巴克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
放下身段,绝不止降价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