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食材的选择也极大程度决定了味道的优劣。高档场所的烘焙通常会大量使用优质原料,这也使得口感更为出色。年轻人非常在意食材的出处,而酒店烘焙则常选用国外进口的食材,并且采用不含任何额外成分的制作方法,有时还会提供低糖、低脂肪等满足健康需求的特色产品,从而有效满足了注重健康的人群的需求。这种能够被直接观察到的优良品质,让年轻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
酒店饼房有经验的人说,酒店甜点美味首先在于设备精良,像烤箱、冰柜这些设备都是高档的;其次在于食材优质,酒店饼房在用料上从不吝啬,譬如奶油总是选用铁塔、安佳等知名品牌。
标准化的操作,促使酒店烘焙品质管理更为严格。面对不达标的成品,酒店会坚决返工,那些存在瑕疵的“产品”,多数会供应给员工食堂解决,何况在原料与食品安全方面也绝不松懈。
从产品到用餐环境,都形成了审美的降维打击。
下午茶点心、自助面包以及蛋糕等,酒店提供的甜点不仅形态精致令人心动,还常常融入酒店自身的品牌印记和独有风格。酒店的大厅如同一个理想的摄影场地,年轻人购买面包的同时,更追求置身于高雅场面的沉浸式感受。大理石台面映照着水晶灯的柔和光芒,随意拍摄就能获得充满高级感的名媛午后茶氛围。
另处,价格上的竞争力,令酒店制作的点心,远胜众多网络售卖的同类产品。
五星级酒店借助企业整体采购机制,能够借助大量购买或全球供应链减少开销。酒店餐饮部分还能和其他业务共用存储、运输等设施,从而进一步降低费用。
独立经营面包房,必须支付高昂的租赁金和店铺翻新开销,同时还得应对食材价格起伏的困扰,因此无法在保证产品水准的同时提供低廉的售价。
中国烘焙行业当前呈现显著两极分化现象,廉价面包在基层市场迅速普及,高端品牌则通过强调性价比争取大城市消费者,但产品定价依然高昂,难以承受。酒店烘焙的崛起正好切中消费者注重价值感的需求,人们不再愿意购买虚高价格的商品,转而关注实际的产品品质。
03酒店烘焙:从“引流品”,到“增长点”
当然,酒店饼房的“破圈”,也是诸多酒店极力促成的结果。
酒店烘焙通常用于赠送礼品、提供下午茶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场合,是酒店吸引顾客的特色产品。
下午茶的主要作用在于,借助非住宿类的优质商品、富有仪式感的呈现方式,或者选用价格实惠且精心设计的离店赠品,帮助顾客留下难忘的最终体验,从而促进好名声的流传和再次光临。
尧珈集团总经理蒋峰明确表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下午茶,在特定时段内确实能显著提高酒店的入住数字,这种非住宿服务的魅力,会促使顾客有可能为了品尝下午茶而额外选择住一晚酒店。
还有专家指出:住店机构售卖的并非仅是住宿空间,更是“时段”,把握住顾客停留时长和服务感受最突出的环节,就能让顾客体会到物有所值和额外收获,餐饮方面是关键所在。
然而,早先豪华酒店的甜点制作总让人觉得是上流人士的特权,下午茶也只在少数人群中流行。
近些年,高级酒店下午茶这种极富品位的餐饮体验,凭借其出众的视觉效果,营造出的优雅生活氛围,非常符合小红书用户群体的审美偏好,因此迅速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获得极高关注度,并迅速传播开来。
在口罩期之后,酒店经营困难,许多酒店品牌开始降低姿态,把下午茶等餐饮服务提供给外部客人。
高端酒店推出网红式下午茶正变得普遍,开元酒店集团、万达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洲际酒店集团、世茂酒店集团等旗下酒店都将下午茶服务作为销售重点,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应用平台上,酒店提供的下午茶项目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酒店下午茶构思新颖不断,例如世茂酒店和意大利高级时尚品牌Max Mara联手,举办过“ 泰迪寻宝记”主题下午茶活动,北京瑰丽酒店与蒂芙尼品牌合作推出过蓝色盒子蛋糕,上海半岛酒店和梵克雅宝品牌合作,制作过珠宝形状的甜点马卡龙。
华美顾问赵焕焱在公开场合表示,餐饮服务在酒店行业中原本属于辅助性质,对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而言更是如此,它们在这方面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疫情过后,这些集团开始重视餐饮和下午茶的经营,主要意图是为了招揽顾客,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04酒店烘焙能做大吗?
如今高档酒店经营日益艰难,食品服务领域地位愈发关键。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信息,2024年第三季度,五星级酒店的房价均值达到599元,相较去年降低了5个百分点,入住率也减少了4个百分点。尽管营收增长速度放缓,但各项成本并未降低,包括加盟费、管理费用、劳动力成本,以及物业维护和折旧等固定开销。所以,把酒店大厅闲置的时刻转变为下午茶时光,把酒店饼房的物品再次利用起来,既可以吸引客人,也能增加一些酒店的收入。
洲际集团商务副总裁蒋韡于前一年提及,未遭遇疫情时,豪华酒店行业的收益构成约为“五三二”,即客房贡献半数,宴会占三成,餐饮占两成。而疫情过后,集团在基层市场城市建立的第一家洲际酒店,其餐饮与客房的收入比例能够达到六比四。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信息,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星级酒店的餐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5.76%,在一类酒店中,餐饮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49.11%,几乎接近五成。
而酒店烘焙,本质上与社会餐饮烘焙又形成了“错位竞争”。
酒店烘焙的主要优势在于把甜品购买转变为场所享受,这种享受型消费与普通面包店那种直接买走就走的实用性消费形成对比,从而吸引那些喜爱精致生活的顾客群体,而注重品质又遭遇经济压力的都市中产阶层,则更倾向于成为酒店提供的面包和蛋糕等食品的忠实购买者。
酒店里的点心制作无法取代专门的烘焙作坊,不过它会使行业经历大整合,促使业内人员重新考虑自身的市场价值。这场不同领域间的竞争最后的结果,也许不是哪一方彻底打败另一方,而是大家携手打造一个更合理、更有层次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