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周期性出现深刻调整,每隔三到五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整合,目前或许正处在这样的周期性节点上,许多曾经备受追捧的新企业,在初始优势消失后明显显露疲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十分脆弱。
统计资料表明,2021年烘焙产业发生了17宗投资与融资活动,其中蛋糕及西式甜品领域的融资案例达到9宗;到了2022年,截至10月25日,这两个细分市场的融资案例累计为10宗,这一数字均超越了2019年和2020年烘焙行业所有投资融资事件的总和,相关企业涵盖了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点金狮、祥禾饽饽铺、龙门局渣打点心等知名中式糕点企业,以及可斯贝莉、爸爸糖等西式甜点或吐司品牌。
近些年,烘焙领域的新奇构想层出不穷,资金持续追逐其中的优质公司,积极布局,但喧嚣过后终归沉寂,不少品牌选择退出市场,部分知名企业也放缓了扩张步伐,更有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导致投资活动及投入规模大幅萎缩,整个市场弥漫着低迷的气息。
现在我们着重剖析一下,IDG先前独家注资一亿元,打造的那个纯手工吐司品牌“爸爸糖”。
爸爸糖手工吐司机构于2015年设立,2016年7月于江苏无锡开设了首个经营网点,依据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现阶段全国布设有五百余家加盟网点。在其成立后的五年期间,恰逢烘焙行业发展迅猛的这段重要时期,爸爸糖抓住了发展机遇,从2020年起经营网点数量急剧增长,至2022年新增网点数量达到峰值,而今年新增网点的规模已经下降至五年前水平,但停业网点的数量却创下最高纪录。
这也说明,过去备受瞩目的企业也会在这个阶段被淘汰出局。品牌发展有其规律,很正常,但若是连锁经营的品牌,加入得越晚,连锁经营商所面临的困境就越是严重。
近半年来停业店铺达121家,三到五年内店铺关闭比例极高,达到61.23%,爸爸糖面临困境
到2024年10月7日统计,爸爸糖运营店铺共计423个,有8个暂时停业,多数店铺位于江苏,有96个,北京有43个,山东有39个,河北有37个,在商场内开设的店铺比例是38.77%,平均每位顾客消费29.34元。
2021年,爸爸糖新开店铺有91个,同时关闭了49个;到了2022年,新开的店铺增加到151个,而关闭的店铺有50个;进入2023年,新开店铺数量为111个,关闭店铺则达到了86个;从2024年开始至今,新开店铺的数量减少到73个,但关闭店铺的数量却上升到了95个。
根据门店数量统计,爸爸糖在2021年至今的记录分别是319个、420个、445个以及423个,过去一年的净增加数值为-26,净增长比例是-6.15%,过去一年关闭的店铺有121家,关闭的比例达到了28.61%。在四年的时间内,爸爸糖基本上门店数量停滞不前甚至减少,显示出其发展已经达到顶峰。
根据筷玩思维的观点,采取加盟模式的餐饮企业,即便刚开设的店铺初期经营状况不佳、不断出现亏损,加盟者也不会轻易选择关闭,而是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进行积极挽救。
换言之,代理商尝试了所有可探索和实施的方法,这一过程耗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波折,当各种手段穷尽后仍无盈利前景时,最终只能因绝望和沮丧而关闭店铺,无奈地退出市场。
这一现象也能在爸爸糖门店的通常营业时间中得到佐证。爸爸糖中,不到一年就停业的占比为20.57%,而营业一至三年的店铺关闭比例是40.66%。
业内专家明确表示,0到3年期间店铺关闭的比例达到了61.23%,这个关闭比例如此之高,反映出爸爸糖的经营模式尚未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早期无序扩张加盟带来的问题开始加速暴露,面对如此惊人的店铺关闭比例,曹国亮还能继续发展新的加盟商吗?品牌方应该立刻终止对新增加盟商的接纳。
根据筷玩思维的分析,爸爸糖在获得投资之后,其成长步伐并未加快,整体体量反而呈现萎缩态势,这种现象并非品牌自身所期望,而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产物。
爸爸糖在烘焙领域经营五年后,起初凭借“手工吐司”这一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获得成功,借助该单品在市场繁荣阶段收获了丰厚回报,但随后的几年里,面对新品和爆款接连涌现的激烈竞争环境,公司未能持续推出具有革新性的产品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面对接连不断的质疑,爸爸糖的售价依然稳定,但购买者却渐渐减少,导致各地分店赚钱状况起伏不定,许多经营超过四年的店铺最终无法维持,被迫停业。
今年6月期间,爸爸糖关闭了24家分店,其中包括在青岛经营近6年的老店,也涵盖了天津仅运营三四个月的新店。
经营者的水平有差异,店铺的地址也不一样,品牌新开张和停止营业原本是正常现象,但是爸爸糖的停业数量在最近四年里不断增长,几乎和它新开张的数量差不多,今年到第四季度刚开始的停业数量就达到了95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它去年停业的总数86家,也超过了同期新开张的数量73家。
若依此态势发展,爸爸糖的停业比例或许将触及严重警戒线,一旦有新办企业欲加盟此商标开设店铺,务必审慎思量,究竟为何导致爸爸糖歇业家数不断攀升?
没能坚持初心,在多元竞争态势下,爸爸糖市场被快速分食
爸爸糖的品牌故事起于创始人的一番初心。
发端于2015年,爸爸糖2016年7月在江苏无锡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由一位父亲创立,其初衷是为孩子和家人制作健康可靠的纯手工吐司。品牌的诞生源自创始人曹国亮希望用美食给予孩子童年温暖的陪伴,因此从一开始就带有“父爱手作”的特质。
不过,伴随店铺数目不断增多,社会对于爸爸糖商品的批评声音也慢慢变大。部分观察力敏锐的购买者发现,爸爸糖的吐司类商品并非像宣传的那样“有益”,其中暗藏着一些不公开的缺陷。
有位消费者在爸爸糖出品的“吐司崽崽”包装上,留意到成分表里清楚标明“食用油脂制品”。这种成分,是指通过提纯、加氢、酯化、分离等一种或多种工艺,对动物性或植物油脂进行加工的单体或混合物,涵盖了氢化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以及植物黄油这类物质。
业内有见识的人清楚,食用油脂制品并非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通常出现在人造油脂里,食用油脂制品本身就是人造的或者人工混合的油脂。
部分顾客在爸爸糖吐司所售面包Q心复合调味酱的容器上,发现了诸多化学成分和合成香料,这与产品对外宣传的“零添加”情况不符。
那些疑问始终没收到爸爸糖的正面答复,顾客的抱怨虽然起初微弱,却慢慢削弱了品牌的信誉和形象。毕竟爸爸糖的产品定价远高于同类企业,目标客户更在意食品本身的优劣,而爸爸糖在这方面表现不足,注定会失去一批忠实用户。
自身存在不足,外部挑战也是限制爸爸糖拓展领域的关键因素。
面包属于主食类烘焙食品,属于日常必需品,因此购买频率很高,不过它也面临不容易成为爆款、难以实现有效突破的困境。
烘焙领域更新换代很快,充满新意,各种特色产品如国潮点心、贝果、可露丽等不断走红,市场上总有新点子吸引年轻人群注意。近来流行的健康面包、低糖烘焙趋势,更引得许多不同行业的知名企业抢夺这块蛋糕。
目前,爸爸糖没有推出现象级的畅销产品,这与吐司这一品类的特性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品牌在创新方面的不足。
此外,即便是一些广为人知的烘焙食品,其市场竞争状况也各不相同。在上海这个“面包脑袋”最为集中的城市,那些曾汇聚米其林星级厨师、后来转而专注于烘焙的餐厅,在经历了一段热度之后逐渐式微。与此同时,一些新品牌,它们定位亲民,并且为烘焙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因此对年轻消费者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意大利米其林三星餐厅Da 在上海的分店附近增设了面包房Madre,新开的烘焙店售卖的产品遵循米其林出品标准,但是一个面包的售价不会超过30元,这样的价格优势足以让顾客愿意花费时间排长队去买。
必须指出,廉价优质面包店现在在全国各地逐渐变多,这恰好契合了爸爸糖的目标客户群体。往后这个领域将吸引更多竞争者加入,爸爸糖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能看出,爸爸糖也在持续开发吐司的不同种类,不过吐司属于主食面包,它的改良余地比休闲面包和甜点要小,过于繁复的吐司也不见得更受欢迎,这个品类让爸爸糖的爆款出现次数不如市场平均,从而直接造成被更新换代快的竞争者排挤。
确实,爸爸糖创始人曹国亮本人也意识到了相关情况,在某个场合对外公开时,他明确指出盒马是当前非常出色的销售渠道之一,并且在此前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与盒马合作共建糖盒工厂的项目,该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为爸爸糖和盒马鲜生提供吐司面包产品。
曹国亮是爸爸糖的发起人,同时担任上海糖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糖盒制造企业系糖兜科技同盒马合作设立的。
糖盒制造商希望接受更多委托,而合作商则因新店开张而面临同行竞争压力。盒马品牌的入驻,会对爸爸糖烘焙的零售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爸爸糖的入门费用十分昂贵,设立店铺所需资金大概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合作者要收回成本非常困难
当前整体消费市场显现低迷态势,爸爸糖门店数量激增,或许与高额的加盟费用以及后续管理开销密切相关。
根据爸爸糖披露的入驻信息,建立一家基准级别的加盟网点,其投入金额达到55万元,这个数额内涉及诸多关键要素,例如各类设施配备、指导训练以及设计图纸,换言之,55万元包含了网点前后场所需的所有器具设备,这些均由爸爸糖总部按照统一规格为网点配置的基础配置,不过并未涵盖基础装修作业,加盟方需依据设计图纸自行联络装修单位完成网点建设。
通常情况下,一般尺寸、小规模面点铺子基本配备有烘焙炉、混合器、双门醒发柜、冷藏陈列柜、洗手池、操作台等,购置费用大概在两三万元上下,与此相比,爸爸糖的连锁加盟费用里所含的设备开销明显偏高。
项目启动之后,各类物资与基础材料的采购仍需通过品牌方的系统下达订单,同时,每年必须向总部缴纳一笔约2万7千元的综合费用,这笔费用涵盖了品牌管理系统及小程序线上经营模块的使用权开销。
另外,爸爸糖对合作商场的铺面大小有明确限制,至少需要达到80平方米,以此确保拥有60平方米的店面和20平方米的储藏空间,多数情况下实际面积会在100平方米上下,这样的店面规模对于烘焙行业而言已经相当可观,单是租赁费用就构成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类型企业横向对比后发现,传统烘焙品牌连锁的入门费用却有明显差异,例如北京地区好利来品牌的加盟金大约介于八万到十万元之间,店铺前后场设施允许自行采购以节约开支;源自台湾的85度C品牌加盟成本约五万元,准备十万元到二十万元资金便可开设分店;而爸爸糖品牌则需要八十万到一百万的启动资金才能建立门店。
依据品牌方统计,非核心都市的店铺毛利一般只有六成,以此利润率计算,非核心都市的开办成本通常需要数十万元,未来三年的运营成本可能高达百万元,加盟商的收支平衡期或许会非常漫长,我们即将在各大平台发布从加盟商角度剖析爸爸糖的详尽分析文章,敬请留意。
巨额的初始开销、长期的资金消耗,再加上整个行业不高的利润空间,这些因素让合作商的运营负担长期很大,或许这就是最近爸爸糖合作店接连停业的原因,新开的店铺也多数在一年内关闭了。
从筷玩思维的角度分析,当一个品牌进入市场后若持续呈现较高的店铺关闭比例,表明其单个店铺的经营模式存在缺陷,这种品牌若仍旧强行拓展加盟业务,无疑是对加盟伙伴极大的不公,毕竟每位加盟伙伴的背后都牵系着一个家庭,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阶段,每位加盟伙伴积攒资金都十分不易。
结语
根据艾媒咨询所出的《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体量到达2853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9.7个百分点,并且预测到2025年,该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18亿元。
即便优质面包的需求疲软,整个糕点领域的蛋糕正持续扩大,品牌间的角逐愈发白热化,新旧品牌的兴衰更迭也变得十分平常。
确实,市面上存在一些一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糕点企业,不过它们的成功都源于持续改进产品、拓展经营模式以及优化门店运营。相比之下,爸爸糖公司在完成一笔大额融资后却出现规模缩减的情况,估计是某个关键环节出现了困难。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爸爸糖能否准确把握当前发展趋势,对产品与经营方式实施更新,从而再次赢得顾客的青睐与重视,以及经销商的信念与投入,这是需要关注的,其结果取决于品牌能否重新确立自身的核心优势,这一点筷玩思维将持续追踪爸爸糖未来的发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