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历了长女因病去世的沉重打击,从此与另外的孩子保持距离,离开奥地利,开始了她作为匈牙利皇后的新生活。匈牙利这个热情洋溢、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家,不同于奥地利的严肃压抑,使热爱无拘无束的茜茜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茜茜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极具亲和力,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匈牙利民众,因此她成为了当时深受该国人民爱戴的君主。
茜茜深受匈牙利人民爱戴
茜茜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却表现得十分糟糕,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并不成功。二女儿与她关系紧张,小儿子与情人的死亡给茜茜公主带来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临近人生终点,这位毕生追求自由的公主和皇后,在异国被一个意图出名的不满分子杀害。
选取茜茜公主前半生的欢乐经历,编织了一个关于欧洲皇室的梦
电影时间有限,要在四百分钟内展现一位传奇女性的全部人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创作者们决定,集中讲述茜茜公主早年的快乐时光,为观众描绘了一幅欧洲王室的风光画卷,借助众多舞会、出访活动以及接待贵宾等情节,揭示了中世纪欧洲贵族生活的奢华与排场。
制作团队在服装和布景设计上非常认真,部分场景的还原程度几乎与欧洲中世纪壁画别无二致,贵族女性们身上的服饰每一件都显得非常考究,也极为昂贵。由于当时电脑后期制作技术尚未成熟,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使得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如同色彩饱满的绘画作品。
弗兰茨生日宴会
茜茜与弗兰茨大婚典礼
然而恰恰是舞会外出这类情节,占据了大量的演出时间,导致在内容本身就不多的情形下,角色间的心意表达显得不够充分,许多情节的展开也显得过于仓促。
以茜茜公主与索菲皇太后之间冲突来举例:
每当那两个人一同出现时产生分歧,总让人感觉像是隔着靴子挠痒痒,无法获得彻底的解决。好像,他们彼此之间不该如此平静,反而应当更为激烈些。
茜茜公主后期诸多不幸,很大程度上源于索菲皇太后的苛刻管束。一旦对某人有所不满,总能找茬指责,毫不留情。索菲皇太后对待茜茜,正是如此这般。
索菲皇太后对茜茜不满
回想起来,或许是因为国产影视作品看得太多,对于这种直截了当的讲述手法不太习惯,总觉得这类家庭矛盾剧应该拖上它好几集,结果影片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草草收场,让人心里空落落的。
对于这个情况,有网民在视频下方留言称:这么一个情节,放到中国电视剧中,至少可以剪辑出六十回的篇幅来
茜茜生性爱自由,行事不拘小节,弗兰茨皇帝觉得她这样很生动,显得特别真,一点虚假都没有,但索菲皇太后认为她这样实在不够体面,完全无法接受。
茜茜最反感那些繁琐的规矩,而索菲作为皇太后,恰恰最看重并以此为荣,这种骄傲是与生俱来的。在索菲看来,茜茜是个没规矩的野孩子,这完全不符合她选儿媳的要求(可以参考《还珠》里小燕子和老佛爷的冲突)。
索菲皇太后对茜茜不满
但是跟过去不一样的是,电影突出了索菲的冷静,尽可能多地维护了“人性”的美好,比如:
强行安排弗兰茨的婚事,屡次干预弗兰茨和茜茜的感情发展,当了解到茜茜健康状况不佳时,他盘算的是另选一位皇后——以维护皇帝的地位和国家的稳定为借口
抢走茜茜的孩子,迫使茜茜陷入绝望——因为茜茜年纪还小,而且她即将跟随皇帝出国巡游。
这极大地限制了双方矛盾激化的程度,而且情商很高的弗兰茨皇帝在母亲和儿媳妇之间进行斡旋,导致婆媳两人每次的争执都能在五分钟内平息下来。
索菲皇太后领走了茜茜的孩子们,茜茜因此勃然大怒,随即逃离了住所,弗兰茨前往将茜茜接回,并向她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影片并未提及索菲曾对茜茜有如此评价,称她为涉世未深的母亲,也未曾提及那本公认出自索菲皇太后的册子
……王后的职责自然是诞下王位继承人。倘若王后能为国王诞下继承人,那么她的雄心便该画上句点——她绝无权过问帝国政务,更不该纠结这些是否为女性分内之事……倘若王后未能诞下皇子,那么,她在该国不过是个局外人,而且是个极不安全的外局外人……她将凭借明争暗斗和搬弄是非来谋取地位与权势,威胁国王、损害国家、危及帝国……
能够明白,该作品和历史事实出入较大,然而这种方式反而带来更愉悦的感受,如同品饮一杯芬芳馥郁的茉莉香茗,使我在经历了许多国产剧情剧作带来的困扰后,身心感到无比舒畅。
茜茜的肺病痊愈了,索菲皇太后内心十分高兴,她表示非常希望和弗兰茨一起去接茜茜回来
电影忽视了茜茜公主在国际事务上的能力,不展现其奋斗历程,仅突出最终结果。
茜茜公主在历史上展现了出色的外交能力,成功使匈牙利归顺,积极参与促成奥匈帝国的建立,担当起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沟通桥梁与矛盾调解者,因此赢得了匈牙利民众的深厚爱戴。
这些功绩展现了茜茜公主作为奥地利皇后的卓越成就,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篇章,绝非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倘若详细记述,足以支撑再创作一部名为《公主的外交》的影视作品。
但是影片却对这个过程精简之极:
弗兰茨下达了一项赦免指令,解救了匈牙利的反抗者,此举使得两个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
弗兰茨大婚后颁布特赦令,释放匈牙利叛军
茜茜和安德拉希伯爵共舞一曲,匈牙利的主要统治者便甘拜下风,这位伯爵是匈牙利的反叛领袖,他曾经向奥利地递交奏章,指责该国对匈牙利事务的干预行为过于严重
茜茜请安德拉希伯爵跳舞
再之后,奥匈帝国就这么闹着玩儿似的成立了。
与建立起来时极为简便的方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举行持续八分钟的加冕仪式,其中涵盖了仪式结束后巡游的环节,而且茜茜在匈牙利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这又关联到先前的议题,即过分强调舞会出游之类的活动,导致戏剧矛盾被忽略,造成情节发展过于迅速。
这种情节实为影片一大缺憾,舞会交涉、海外考察等本属欧洲权贵政治惯用伎俩,但影片不该过分渲染这些场景,首先会消耗叙事节奏,其次易让观众误以为王室贵族仅凭玩乐就能轻松搞定要务,再者容易让观众感到视觉上的单调乏味。
到了第三幕,观众其实不再像一开始那样赞叹服装和布景了,而是开始抱怨:怎么整天都在跳舞……
审视完影片在内容分布上的两个缺陷,我们再来看主角茜茜的情况。
回望茜茜公主的历程,她有过自由洒脱的时光,也有过风光无限的岁月,然而更多的时候,她承受着孤独和悲伤。
这一系列事件并非偶然,能够从她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特征中找到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下面的内容包括影片未展现的部分——茜茜的后续经历。
茜茜公主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是个热爱骑马与打猎的人,他享受随心所欲地用餐时光,常常用手抓着食物吃,人称“公爵”。
吃饭用手抓的马克西公爵
卢德维卡公主表面上是位严格遵守规矩的人,实际上却很容忍丈夫的轻浮行为。她对孩子们十分疼爱,尤其对喜欢玩耍、不拘小节的茜茜,也从未加以责备。
茜茜的住所在远离维也纳的乡间——波森霍芬城堡,那里有牧场,有池塘,有高山,也有树林。
父亲作为典范所产生的影响,加上母亲无度的娇惯,以及外部条件的配合,共同促成了茜茜纯真无邪、充满活力的个性特征。
茜茜身为公爵与公主之女,原本有机会寻觅到一位疼爱她的伴侣,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可是一经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相见,她的命运就此改变,终身大事因而错失良机。
茜茜与弗兰茨
想要戴上皇冠,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茜茜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只是被家人当作珍宝般溺爱,她不明白皇后头冠意味着什么。尽管她尝试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后,可16岁的她很多时候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缺乏责任感,行为举止不合时宜,让她越来越难以适应王室生活。
她身为妻子,既有幸运之处,也有不幸之处。她的丈夫确实爱慕着她,然而身为皇帝的弗兰茨事务繁多,政务缠身,每天难以与她相见,孤单寂寞的茜茜渐渐萌生了离开皇宫的念头,如同被困在华丽的笼中一般。
弗兰茨是历史上非常勤勉的皇帝,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处理公务
她在皇宫中感到格格不入,渴望体验外界的生活。她如同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主角,渴望得到他人的宠爱,持续的爱意和不断的陪伴。琼瑶小说里的永琪,在皇位与爱人之间,最终选择了爱人,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而历史上的弗兰茨,则选择了皇位,这体现了一个帝国领导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茜茜因此心情低落,开始游历各国,最终客死他乡。
通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我们为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茜茜公主)的恋情所打动,尽管真实生活中他们并非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彼此信任永不分离,而且他们之间也出现过其他情人的流言蜚语,但是根据非官方记载,当茜茜公主被刺杀的消息传到奥地利的王宫时,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曾说过这样的话:“她至死都不明白我有多么爱她。”
也许,他们曾经确确实实爱过,只是这份感情,在日复一日的朝堂事务和阴冷孤寂的皇宫之中,逐渐消逝殆尽了。
倘若,他们并非君王与贵女,而是寻常的耕夫与妇人,那样的话,他们定能享受美满的生活。
美好的景象往往隐藏着诸多辛酸的过往,电影《茜茜公主》系列用华美的镜头呈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促使人们去思考生命的真谛和前行的方向。
16岁的茜茜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