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甜品界顶级品牌”钟薛高因为“这个价位,您随意选择”这样一句话而迅速成为网络热议焦点时,那个被称为“甜品界豪华代表”的哈根达斯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关注了。
最新一次哈根达斯成为公众焦点,源于一起不利的报道事件:该品牌把月饼上的巧克力层更换成了不含可可成分的替代品,因此上海浦东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决定对其处以一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哈根达斯竟然也敷衍了事?这不禁让公众对这个一直被中国人当作冰淇淋价位标杆的品牌感到失望——但更加引人探究的是,过去国内冰淇淋行业的霸主,如今怎么透着落伍的气息?
“贵”这个字,最初是用来形容价格高的,后来却常常和高雅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哈根达斯在中国大陆所使用的宣传手段。
当代年轻一代或许已经无法体会哈根达斯早年间在国内的尊贵地位,不过通过回顾十年前的电影和书籍,可以轻易察觉到这个源自美国的冰品商标,在那个时代就是富裕阶层生活方式最鲜明的代表。
郭敬明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里提及过个人生活状况,称家中储藏了大量罐装饮品,以及许多哈根达斯冰淇淋;他还曾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女性角色,描述了她的愿望,即期待未来能和心仪的男士一同享用冰品。
当年文艺青年们钟爱的安妮宝贝也在作品里提及过,她外出时遇见了一家哈根达斯专卖店,进去稍作逗留,不过店里的冰淇淋价格偏高,最终她还是没购买任何东西,离开时顺手拿了一张宣传单页,那页设计相当雅致,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现在被看作是反映北京中产家庭生活状况的《家有儿女》,过去也播放过这样一个片段,夏东海的前妻去探望小雪和小雨,非常大方地给孩子买了大量时髦的优质物品,诸如大卫科波菲尔魔术演出的入场券、高档运动鞋、知名品牌的手机,还有哈根达斯冰淇淋蛋糕。
有了哈根达斯,何必再吃那些国产的廉价冰棍呢——刘星的这番话反映了当时不少人的心态,不过,前提是他们得买得起。
三十元一个的雪糕售价,如今看来价格偏高,却仍在青年群体的接受范围内,偶尔满足一下欲望也没什么关系。可若回溯二十余年前,这个数目着实令人咋舌,要明白哈根达斯品牌的高价值感,需要参照那个时期民众的经济状况。
1996年,哈根达斯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设立了首个品牌直营店,彼时全国居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569元,城镇劳动者月收入平均为539元,即便如此,该品牌最基础款雪糕定价25元,与国产同类产品普遍1元的售价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其在中国推出时就确立高端市场定位,普通民众需要竭力节省开支才能负担得起。
哈根达斯在那时价格确实很高,令人咋舌,然而正因为它价格高昂,再加上是外国品牌的加持,于是它反而变成了一种身份高贵的标志。
2009年,费翔被拍到全副武装去哈根达斯冰激凌店消费
如今,是否喜欢哈根达斯已经无关紧要,只要能够负担得起哈根达斯,就是一件有身份的事。因此,哈根达斯刚进入中国时,店外总是挤满了等待的人。
哈根达斯深谙国人偏好,品牌形象始终维持高档定位,店铺选址市中心闹市区,店面设计借鉴欧洲贵族风格,产品外盒采用勃艮第红与金色组合。
哈根达斯又运用了吸引人的情感营销策略,瞄准了恋爱人群。它推出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即“如果喜欢她,就带她品尝哈根达斯”。这个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众多相恋男女的心里。
此事缘由十分明了,邀请她品尝哈根达斯,既是情感流露,也是财富状况最直白的体现。
过去有些人确实把哈根达斯看作是代表富裕阶层消费的标志,他们很可能在国外的某个食品店冰柜旁,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一篇名为《美国的垃圾,中国的奢侈品》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多年以后,我漂洋过海去了美国,站在超市的冷冻柜旁愣住了。没想到哈根达斯在这里价格如此低廉,四块钱就能买到一大盒,买两盒还有折扣。就算折算成国内货币,也算不上贵重。既然价格不贵,它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它和许多我从未听说过的冰淇淋品牌挤在一起,在我的眼里,就像经历战火、沾满尘土的宫女。那位同我一同逛街的美国人,用他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我最后的侥幸心理,他问道:‘哈根达斯?这到底是什么?我从不购买这个品牌的冰淇淋。’
这种感受,可能就是你在生命最初的十几年里一直觉得哈根达斯是甜点界的顶级品牌,后来到国外才明白它其实只是当地常见的平价选择。
2010年那会儿,关于哈根达斯在中美价格差异的报道就屡见不鲜,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海外博主在B站制作视频,批评这家品牌在中国被当作高档消费品对待的情况。
在北美的超级市场中,冷冻柜区域陈列着许多以千克计量的哈根达斯整箱产品,街边的零售点则着重推广分量足且美味的产品。
在欧洲的哈根达斯店中,能用十元当地币买到丰富的套餐,里面有冰淇淋、蛋糕、坚果、水果和小点心,分量很大,而且糖分和碳水含量高,是街头非常划算的能量补充地。
2011年,某学术期刊曾发布一项关于哈根达斯价格的研究结果,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发现,南非、中国大陆、中国台岛、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的哈根达斯产品,每100毫升的价格都超过15元。相比之下,荷兰、香港、英国以及美国等地的价格则普遍低于10元每100毫升。其中,美国市场的价格仅为中国大陆市场价格的约三分之一。
图片出处,同前文所述:《依托声誉确定价格策略的哈根达斯在华营销活动分析》,著者:刘昕阳 夏永林
研究者还比较了哈根达斯与英美市场竞争力相当的冰淇淋定价情况,发现哈根达斯和同档次品牌的价格差异在正负5%范围内波动,不过在中国市场,哈根达斯的产品平均价格却比同档次品牌高出了450%。
略有见识的人或许都听过,北美洲以及北美洲以外地区的哈根达斯分别由雀巢和通用磨坊经营,这是导致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许多不了解情况的顾客,还是难免会觉得自己支付了不必要的费用。
不过更让顾客感到沮丧的,或许是哈根达斯引发的负面舆论事件。早在2006年这家品牌发展迅猛之际,就曾曝出在隐蔽场所制作冰淇淋的丑闻,而今年又爆出巧克力外壳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这些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难免让人对其高昂定价产生质疑:哈根达斯的产品真的物有所值吗?
那个没有合法牌照和证件的隐蔽工厂,曾经给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提供商品
哈根达斯如今已不复当年盛景,这一点毋庸置疑。从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年底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便开始下滑,甚至由于哈根达斯的影响,当年通用磨坊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售额也下降了1个百分点。
星巴克比哈根达斯进入中国的时间早三年,两者都瞄准了中端市场,前者在全国已经开设了数千家分店,并且仍在持续增加,而后者目前仅有两百多家,并且还在不断减少,店铺在商场中的位置也变得越来越不显眼,原因是哈根达斯门店的位置正逐渐被更受顾客青睐的奶茶品牌所取代。
那个钱不太宽裕的九十年代,哈根达斯让“一同去哈根达斯品尝”这件事,变成了年轻人心中关于爱情的象征和仪式,不过现在哈根达斯已经不再那么火爆,店里的常客大多是有家室的中年人,他们来此是为了休息——偶尔有几个年轻人,也是拿着公司发放的券来换购冰淇淋。
总的来说,去吃哈根达斯变成一件不再那么时髦的事情。
尽管哈根达斯不断变换形象、更换代言人、委托广告公司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且充满活力的宣传物料,却依然难以将消费能力更强的年轻群体吸引过来。
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哈根达斯“专为中国打造的高端”定位已难以为继,同时,采用更优良原料、配方更健康的各类冰淇淋品牌纷纷登陆国内市场,过去中国人享用哈根达斯时总带着些许郑重其事的国民,慢慢意识到该品牌的口味十分一般,过量的糖分含量也让以“控糖”为潮流的年轻群体感到不以为然。
另外,提及哈根达斯,似乎除了“价格高”这个印象外,其他方面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店内售卖的饮料、冰品样式与数年前相差无几,况且在国内超市铺货的哈根达斯——如今各地景点争相上架网红冰品之际,这个意图走高端路线的冰品品牌显得有些陈旧了。
在超市冷冻柜众多形状各异,诸如瓦片状、香蕉形、西瓜片状的雪糕中,找出了一支朴实无华、外裹酥脆饼皮的哈根达斯,这种情景着实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尊老爱幼”的情感。
泰山景区雪糕
制造冰淇淋的工艺要求不高,费用也不大,近些年欧洲以及国内其他品牌都开始关注上等材料、健康等理念,试图研发出脂肪含量少、糖分低、味道更佳的产品。在这些方面哈根达斯等品牌相当松懈,提供的种类有限而且没什么创新,并且还接连在基础产品质量上出了问题。
我的身价高昂,享用我的你也会显得身份不凡的这种宣传策略,现在已不能招徕顾客,甚至可能招致上百篇讥讽这种宣传方式的公众号文章。多年来,既没有推出美味可口,也没有推出虽不美味却新奇的产品,曾经被视为洋气时髦的进口品牌冰淇淋,在新一代消费者的心目中或许已经变得过时了。
对哈根达斯造成重大打击的,或许是近年来蒸蒸日上的一种新型奶茶行业。
喜茶冰淇淋
各大知名奶茶品牌纷纷开发专属冰品系列,同时主动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限定联名款;钟薛高、中街、大白兔与光明联名产品在超市及便利店均获得重点陈列;就连肯德基和麦当劳也着力推进本土化进程,持续顺应市场趋势进行产品创新。
大白兔 x 冰淇淋快闪店
夏季来临之际,这类商品热度显著上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小红书、抖音上便会涌现大量相关资讯,包括文章、图片以及影像资料,诸如“全面解析喜茶最新系列”、“麦当劳心冻角强烈推荐购买”、“大白兔限定款雪糕抢先体验”之类的主题,虽然部分内容可能源于博主个人体验后的分享,但最初引发讨论的帖子大多与品牌方存在合作关系。
然而哈根达斯那些历史悠久的美味冰淇淋公司,仿佛在此刻显露出些许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和行动迟缓,它们对于国内最管用的宣传手段回应不够敏捷,宣传资源的配置也不够充分,导致它们就这样接连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炎炎夏日里的冰品市场竞争良机。
:
1. 棱镜:哈根达斯败给了喜茶?
销售与市场方面,缺乏创新,魅力不再,哈根达斯该怎样应对发展的瓶颈期?
3.陈淑华:24岁的哈根达斯,为何被年轻人抛弃?
4.浪潮工作室:哈根达斯在中国为什么卖这么贵?
资料整理:J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