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哈根达斯时意外吃到硬物,导致舌头受伤?近日,上海郭女士在徐汇区美罗大厦的哈根达斯门店经历了一次令人不安的事件。她表示,在下午享用甜点期间,感觉口中出现了血迹。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医生确认她的舌头确实被划破了。郭女士推测,问题可能出在冰激凌产品中混入了碎玻璃。
绿松鼠没有完全梳理清楚,事实上近些年,哈根达斯曝出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包括分量不足、吃出杂质等情况。
吃哈根达斯被划伤,食药监介入调查
据新闻报道,5月5日,郭女士食用哈根达斯“恋花绽放”套餐里的“覆盆子雪芭雪泥”后,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嘴里有血流出,情况十分糟糕。后来,在店方值班经理的护送下,她前往医院接受诊疗。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为“舌部撕裂”,伤口的长度达到了3毫米。郭女士推测,这可能是由于误食了玻璃碎片所致。
5月7日,哈根达斯相关职员联系了郭女士,表示出于同情心理提供200元面额的代金券作为补偿。现在,徐汇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参与此事并展开调查工作。
5月9日,哈根达斯冰淇淋经营企业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公关部门对媒体表示,200元面额的优惠券属于临时安抚措施,公司正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反馈,哈根达斯相关门店已暂停售卖“覆盆子雪芭雪泥”与“预烤酥”这两种食品,并将它们封存起来,不再供应,同时检查了店内所有餐具,玻璃杯,没有发现破损现象,还核对了玻璃的月度检查记录,确认没有破损记录,另外,对菜品的制作流程进行了审查,确认没有玻璃碎屑混入其中。
对此,5月10日,绿松鼠致电通用磨坊,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曾被曝多起质量问题
事实上,这家冰淇淋品牌并非首次卷入与顾客的争议事件,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自2012年以来,它已经被曝出涉及五个食品安全及其他方面的负面情况。
二零一二年四月,深圳部分媒体披露,有顾客在享用哈根达斯冰激凌蛋糕时,意外发现了塑料碎片,但事后发现,作为证据的物品被偷偷更换成了塑料胶带,此事中,哈根达斯指定的公关合作机构表示,是公司内部某位对此事件负有责任的工作人员,在向总部的照片资料中进行了手脚。
二零一二年十月,部分媒体披露哈根达斯售卖的冰品存在标示分量与实际分量不一致的问题。彼时,哈根达斯—通用磨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社交平台作出表态,指出此现象源于个别门店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恳请顾客予以谅解。
二零一五年七月,山东省内媒体披露,当地民众在享用哈根达斯冰激凌火锅过程中,发现里面含有白色活体虫子,然而店家方面并未给出任何解释。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青岛有媒体披露市民购得过期七个月的哈根达斯产品,该产品仍滞留于销售点,针对此事件,当时北京宝利森德商贸有限公司的哈根达斯代理商人员回应称,涉事冰激凌并非由该公司直接配送,若要追查缘由,须先与下游分销商取得联系。
2016年7月,青岛某媒体又曝出一起事件,涉及一款标价378元的哈根达斯冰激凌,重量为1.1公斤,被称作“一杆进洞”。消费者在食用时,发现里面混有异物,经过检测,确认该异物为果仁皮。
中国市场增速放缓
哈根达斯源自美国,其创始人鲁本·马特斯是一位波兰裔犹太人,他于1921年抵达美国,最初靠手推冰淇淋车谋生,1961年将这种冰淇淋定名为哈根达斯,从此品牌正式确立,197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开设了首家门店,1996年拓展至中国市场,如今全球分布着数千家哈根达斯分店。
通用磨坊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构成中,哈根达斯品牌贡献了超过一半的销售收入,湾仔码头速冻食品类产品约占三成,其余部分则由其他各类零食构成。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于天图投资主办的企业家俱乐部论坛上,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原通用磨坊大中华区负责人朱玺阐述,中国是哈根达斯网点分布最广的地区,除美国外,中国的销售业绩占全球总额的一半。
不过有记录显示,自2015年起,哈根达斯在中国的扩张步伐有所迟缓。2016年的分析师会议期间,通用磨坊公司又强调,2016财年里哈根达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减慢,不过其酸奶新业务的营收弥补了这部分下滑,确保了包含中国在内的亚太区域实现了1%的有机增长。
2017年开始,通用磨坊企业着手调整哈根达斯的外包装设计,降低金色和黑色这两种给人以奢华感的色彩使用比例,意在降低品牌所传递的过度追求享乐的奢侈印象,市场总监Bose从美国和北欧市场的角度指出,公司正努力摆脱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如今奢侈品牌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转变。
采写 / 新京报记者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