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直很忙,但发现微信收款没有任何金额进来,仔细检查后才知道,收银台上的二维码被另一张覆盖了,收款对象并不是自己——最近,在温州市区经营一家面包店的林先生向温州鹿城公安分局五马派出所提交了报案请求。当天,陆续有十多家小店的老板也报了案,他们都说自己的收款码被换掉了。
7月19日,澎湃新闻向鹿城警方进行了解释,他们表示,报案第二天,一名20岁的男子李某就因涉嫌盗窃被捕获了。李某交代,在某个下午期间,他通过自己的微信收款码,暗中将十几家小店的二维码进行了调换,总共骗取了1500元。
有位老顾客扫完码后反映,那不是他的账号,他核实了微信的收入记录,发现当天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没有任何款项到账,他这才察觉,收银台原本的二维码旁边,还贴着一张同样尺寸的打印二维码,跟原来的几乎一样。林先生透露,经初步估算,损失了五百多元的营业款。
接到林先生报警,警方调取了店铺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当天下午四点左右,一名戴鸭舌帽的男子进入店内,反复观察四周,长时间在收银台附近逗留。接着,男子趁营业员专注于收钱时,将一张手掌一半大小的纸片覆盖在收款二维码上,然后迅速离开。
视频截图
案件正在审理期间,五马派出所又受理了数起相仿的报案,涉及小吃铺、茶饮店以及面条馆的老板,他们均向公安机关报告称,店铺内收款用的条码遭他人调换,因而蒙受了若干营业收入上的损失。
我的二维码是经过彩色印刷的,贴上去那个和原本的大小相同,不过它是黑白的,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差异。但是店里一直非常繁忙,我没有留意到,直到晚上7点多才察觉。我用手机扫描后,发现收款方并不是我本人。小吃店老板杨先生这样说明。
执法部门查明,存在问题的店铺更换后的码图都链接到同一笔钱款接收者。监控录像证实,林先生店里那顶鸭舌帽的男子,之前也在其他店铺出现过。
次日清晨,执法人员在温州永嘉县将嫌疑人李某捕获,在其体表查获七十余枚带有条形码的纸片,这些与先前店铺调换的物品完全一致。
李某称自己在上网时偶然看到一则笑话,内容是如果用自己的二维码覆盖商家的二维码,就能在家轻松赚钱,他觉得这种赚钱方式见效快且不易被发现,于是产生了邪念,印制了一批带有自己微信号的收款码,五马派出所民警吴里根向澎湃新闻透露了这一情况,李某是1997年出生的河北人,目前在温州打工。
李某表示,他专门选择规模较小的店铺,通常店里只有一两个员工,一旦忙碌起来往往难以兼顾,他便可以趁人不备时张贴二维码,刚贴好第一家店没多长时间,他的手机就收到了顾客的付款通知,于是立刻赶往下一家店铺。
李某把自造的条形码贴在十几家店铺上,那些店铺损失少的有一百多元,多的达五百多元,加起来损失超过一千五百元。现在,李某因涉嫌偷窃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