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美味,丹麦酥

日期: 2025-09-12 08:09:37|浏览: 6|编号: 1306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创 唐仁承 食品与生活

不清楚丹麦酥是什么,我之前一直没弄明白。最近在香港一家“红茶餐厅”吃早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就是这种点心。

在香港,各式餐饮场所提供的早餐通常是搭配套餐,包含火腿片或香肠,搭配咖啡或奶茶,搭配炒蛋或煎蛋,搭配面条或面包等,营养均衡,选择多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套餐里的面包片一般不称为“面包”,而称作“多士”,因为表面涂抹了黄油或芝士,有时也涂抹蛋液等材料,再经过轻微烘烤,散发出诱人香气。

上海人称“多士”为“吐司”,这是语言翻译的差异所致。不曾料到,在一家“红茶餐厅”,我注意到早餐时面包片的名字不再叫“多士”,而是改成了“丹麦酥”。

这是不是牵强附会,故弄玄虚?

这盘糕点中的丹麦酥,形状像小方块面包,只是边长略小一些。端上来时,这些丹麦酥经过轻微煎炸,表面呈现出诱人的浅黄色,面包组织纹理清晰可见,形成自然的网状花纹。这些组织线条大多弯曲,却并不显得混乱。用刀切开时,会感觉有些费力,显示出它带有一定的弹性。拿一小块来尝,口感既酥又柔,香气四溢。店家在盘子一侧还会放上一颗嫩黄色的蒸蛋,既提升了观赏性,又增添了几分庄重感。

这确实是丹麦酥,没错,它算是一种特殊面包。之所以说它特殊,一方面因为它含20%到30%的油脂,是面包中热量最高的一种;另一方面这也造就了它的酥性,让面包变得酥松并且层次丰富。它的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描述:味道酥软,结构清晰,奶味很足,体态轻盈。

丹麦酥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它来自丹麦。在丹麦的每家每户,面包店都能见到丹麦酥,并不觉得罕见。制作传统丹麦酥,需要把面粉和牛奶混合,还要加入很多黄油和鸡蛋。经过起酥,层次多得惊人,能达到数百层,非常惊人。这种点心,既松脆又酥软,味道很好,让人吃了还想吃。

丹麦民众偏爱高脂面包,包括油质浓厚的和酥脆的品种,这或许同地处接近北极有关,当地冬季漫长且气候严寒,需要通过摄入大量脂肪来获取足够能量,以便抵御寒冷天气的考验。

部分学者经过研究指出,这种点心可能与18世纪来到丹麦的奥地利人存在关联。有传闻称,这种点心的起源地是奥地利的维也纳,后来在丹麦人的手中对其配方进行了改进,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丹麦酥。正因如此,这种点心也常常被称作“维也纳面包”。

丹麦酥并非仅是单一种类的面包,这种看法未免过于局限。丹麦酥实为一个大类,包含众多不同品种,样式丰富,堪称各类酥脆甜美的面包点心之统称。在香港,早餐时我们享用的,仅是最基础、最寻常的一种丹麦酥而已。人们可以往丹麦酥的表层或内部添加个人偏爱的多种食材,例如新鲜蔬果、甜点酱料、干果碎粒、禽蛋制品、肉制材料等等,借此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形态,进而创造出变化多端的样式,以下列举几种颇具名气且品质上乘的丹麦酥

肉桂卷口感十分绵软,外皮却异常酥脆,味道非常棒,并且内里藏着扎实的肉桂馅料。丹麦人特别偏爱肉桂卷,他们甚至有“每周三吃肉桂卷”的习俗,每到周三走进面包店,如果运气好就能碰到肉桂卷打折促销的情况。

树莓千层酥,由多层酥皮与饼干叠加构成,每层之间涂抹树莓果酱,表面覆盖一层厚重的糖霜,再点缀以干制的树莓颗粒。相传,这位享誉世界的童话创作者安徒生,对这种美味点心情有独钟,甚至不惜从哥本哈根启程,横跨整个国家,只为在斯卡恩某家酒店品尝,满足自己对美食的渴望。

香肠角,是用微甜柔软的面包,撒上香脆的芝麻制成,再搭配咸香的烟熏香肠,这种吃法也被称作“毯子裹小猪”。一个香肠角,几乎可以当作一顿简餐食用,当然,也有尺寸较小的,通常是孩子们喜欢的零嘴。

在众多丹麦酥品种中,受到大众热捧的似乎是水果丹麦酥。

大师巧手能将水果丹麦酥塑成各种形态,有正方,有长条,有菱角,有曲线,还有8字样,其中风车造型最为稚趣,显得十分讨喜。酥皮层层堆叠,呈现金黄色泽,上面点缀着鲜红的草莓,香甜的芒果,玲珑的蓝莓,饱满的黄桃,再覆盖一层洁白的糖粉,如同精心雕琢的杰作,散发着高雅细腻的韵味。当你急切地咬一口时,水果的甘甜和酥皮的香脆激烈碰撞,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忘怀。

这味道实在太好,很快就传遍了四方。接着,丹麦酥被带到了香港,常常出现在高级酒店的咖啡厅和西餐厅里,是自助餐里固定会出现的一种点心。大家似乎不太在意它的名字,也毫不在乎它含有较多油脂,只是非常欣赏它的漂亮样子和味道。

茶餐厅常把丹麦酥当作特色点心,不论多么简单或平凡,丹麦酥都逐渐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