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灰色交易调查: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09-12 16:06:32|浏览: 7|编号: 13087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欲望日渐高涨。不仅普通民众为品尝月饼而挤满商店门口,众多公司也选择将月饼券作为福利分发给职员。不少人在此期间将月饼券当作礼物送给家人朋友。

中秋临近之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掀起兑换热潮。不少商家高喊“诚信收购元×券,即刻到账并确认,售出后请联系私聊”“2024版月饼券正在高价回购”“目前××楼月饼券是否还有人愿意收”?经调查,社交软件和在线购物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回收月饼券的信息,涵盖元×、星××、美×等知名品牌,回收价通常为券面价值的四成到七成之间。

在某个旧货交换网站上,一个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出票,在收票信息里,该票务声称高价回收月饼票据,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个品牌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询问,该票务答复,318元的月饼券处理价格为150元

记者打开“售券”界面,里面写着“月饼代金券全国通兑,要是企业有渠道可以联手,价格谈妥送货开票全部包办,助你轻松获利中秋。”记者又以另一身份冒充单位买方,向该票务询问了同款月饼代金券的“售券”费用,对方表示代金券的标价是248元。

月饼券能够享受优惠,开票时按商品原价开具普票,纸质凭证和电子凭证均可使用。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直接开具的是月饼生产商的票据,而非代理商的票据。如果客户进行大量采购,所获得的发票将是苏州某知名月饼企业的票据,确保收到的票据与月饼产品相关。

另外,票务人员还向咨询者推荐了另一种更经济的选择,即×××斯品牌的月饼,强调其售价更低廉。该品牌提供的票券可以享受六折优惠,而开具的发票金额通常在原价的八折到九折之间。票务人员进一步解释说,购买月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销,选择×××斯月饼可以获得更高额度的发票报销。

记者询问了票券折扣差异的原因,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券是从市场上回收的,而价格较低的则是从票券销售商那里大量采购的,因此我们的进货成本更低,自然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调查得知,部分个人账号在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的票证,还出现了自制月饼券的互助组织。相关帖子下常有买家报出购买意向,评论区里不乏专门收购票证的账号,他们向卖方购买月饼券。

采访中记者发现,月饼券数量超出对应月饼实物,形成“券比饼多”的现象,这被视作月饼市场的一种隐秘惯例。

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说,月饼兑换券的流转模式,颇有几分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生产厂家与购买者之间直接对接,或者是生产厂家同购买单位及其职工进行交换,再由购买单位转给职工,最终又回到生产厂家手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个热门帖子,名为《月饼券里的经济门道》,揭露了月饼厂商以优惠价把券卖给分销商的运作方式,分销商再抬高价格,把大批量券卖给需要送礼的企业客户。这些券有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最终落入票务掮客手里。他们把低价从经销商那里大量买入的月饼券,还有散客持有的月饼券,可能会转手给月饼生产厂家,或者卖个稍高的价钱给其他买家。

缺少月饼生产环节时,月饼制造商、分销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依然能够获利,这种情况被称作月饼的虚拟交易化。对于这个情况,一位在上海处理过类似事务的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券的运作方式,具体来说,如果食品公司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凭证,以65元的价格转卖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又把这张凭证送给了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手给了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把月饼券卖回了食品公司在这个循环里,即便一个实际的月饼也没制造出来,但做月饼的商家得到了十五块钱,分销商也拿到了十五块钱,倒买倒卖的中间商赚了十块钱。

刘娟说明,月饼券的投机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大中介”,他们能够收购价值数百万至上千万元的月饼券,类似批发商的身份。这些人通常在每年四五月份与商家商议来年订货的额度,并试图争取部分退款;另一类是“小中介”,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转手销售。

刘娟表示,月饼的“证券化”现象带来了月饼券价格起伏的风险,商家难以准确预测每年的供需量,或许会印制过多或者过少的月饼券。

有网民反映,其获得了编号为“玲珑心意”的月饼礼盒,然而,其所在地的商店并不发放该礼品,需要前往其他地点,而且能否当天拿到也不确定,只好将月饼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用礼品卡形态取代实物月饼,确实能够减少部分食物被废弃,降低物流开销,理论上能让生产者、销售商等各方获利,好像达到了资源合理利用。不过,实际上月饼券正变得越来越像一种凭证,购买者可能会吃亏。

常莎认为,商家设定月饼券的售卖方式,目的是逃避自身责任,因此设定了许多免除理由,反过来却给购买者附加了很多责任。举例来说,当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商品取货困难的情况时,销售方通常不承担责任;即便成功兑换月饼,其品质也无法得到保障,比如商家可能会提供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买者往往只能接受;兑换券设有使用期限,若购买者未能及时消费就会失效;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必须提前预约或到指定地点取货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万一遇到指定商品没有库存,购买者只能选择支付差价更换其他商品。

购买月饼券的客户在跟商家交涉时往往处于不利境地,他们的正当权益很难获得充分维护,这是常莎的观点。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实施“纸月饼”制作、贩卖、回收的整套业务流程。这类交易暗中进行,接受过程简单,资金周转迅速,或许会助长不廉洁行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出,要整治月饼券的违规交易问题,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必须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监管机构应加大市场管控,对于黄牛囤积居奇和商家设置消费陷阱等违法行为,只要触碰法律底线就要依法严惩,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企业界要建立行业规范,倡导公司诚实经营。消费者需要保持警醒,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务必选择合法途径购买,依据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使月饼回归其商品应有的意义,以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