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滨路牡丹江路口公交站旁,有一块标着“CYB|葱油饼”的“中西合璧”式招牌,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忽略,这个地方隐藏的美食,是吴淞居民怀念的“老味道”,即老上海风味的葱油饼。
“老板,你每天几点钟营业呀?”
“一般早上6点多营业,但是4点多就开始做准备了”
“老板,你每天几点钟打烊?”
秋冬时节宜早,春夏时节宜迟,以六点为佳,到家之后仍旧忙碌,需备好葱,我们培育的小葱皆用心筛选,毫无枯黄之叶
在吴淞淞滨路上,这对小夫妻,用心经营着这家葱油饼店。
“传统做法,不含添加剂,原汁原味”
“老板,你的这家葱油饼小店做了有多少年啦?”
岁月飞逝,回想起来,在吴淞制作葱油饼已经接近二十二年了,辗转多个地点后,于淞滨路安顿下来已有超过三年的时间
一九九八年,那位掌柜从江淮之滨的盐城来到申城谋生,在本地一家老字号的饭庄向经验丰富的师傅求教,习得了正宗的葱油饼制作诀窍,其后结识了未来的搭档,两人商议着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于是决定单干,奋力开创一番局面。他们最早出现在水产路小学,后来又去到永清路菜市场……吴淞的很多地方都有过他们的足迹,等到手头稍稍宽裕,三年前便与人合伙租下了淞滨路的这家铺面,从此算是扎下了根,开店三年多,原本不起眼的小店,因为葱油饼地道的风味,在吴淞小吃圈里成了炙手可热的“招牌”美味。
店内的工具、原料简单地码放在桌上,十分整洁不显粗糙。
他们每天一开门,双手就忙碌起来,每个步骤都衔接流畅,配合得天衣无缝,显得非常干练。
每张葱油饼下锅时,都要预先铺上一层油酥,有了这层油酥,葱油饼的香味才能充分飘散开来。
接着在每张饼上放一些猪油,然后加上葱花,把整个饼皮包好,仅此步骤就让人非常馋。
刚放进灶膛里的面团,被工具逐个捶平,这时候,内里包裹的香葱、猪油还有酥皮,纷纷散发出各种味道,饼皮慢慢变成了金黄色。
烘炉最后一步,放入里面,把葱油饼多余油分滤掉,每过8分钟,一炉刚出炉香酥的葱油饼就制成了,立刻被门口等候许久的食客们抢购一空。
经营店铺至今,我们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制作葱油饼,先煎至金黄色,再将其烘干,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外酥内软,省略任何步骤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老板告诉了小编做葱油饼的秘诀...
有些顾客注意到店铺偶尔会无故暂停营业,这种做法的深层缘由在于夫妻二人需返回故乡探望正值中学阶段的孩子。
子女长大了,我们不能再只顾着工作,需要更加留意他的情况。他专心学习,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我们承受再多的艰辛与疲惫,也觉得心甘情愿。
卖葱油饼每张收三块钱,买份加蛋的又得五块钱,这个价码成了大家心里都明白的事儿。店里总是挤满了老顾客,有些是顺路买几张带回家,还有些是隔些日子就特意跑来,扫码付钱特别方便。
“切记趁热吃,不要把袋子扎起来,否则容易软掉”
看到第一次来的新客人,老板都会细心的提醒一句。
来买葱油饼的人数量很大,尤其是下班和放学时段,经常能见到不少熟客,队伍偶尔会排得很长。
离开之际,小编购置了葱油饼,店家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我们会努力经营自己的小事业
为了生活
也为热爱这个味道的人。”
此刻,手上的葱油饼所传递的,已非仅仅是其香气,更蕴含着“新吴淞人”凭借用心延续的古老风味,如今,标准化与商业化的浪潮席卷,期望这种精雕细琢的匠艺能够传承不息!
通讯员:池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