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府井工美大厦售卖一批90年代的工艺佳作,引来众多爱戴者与购物者光顾,同时激发了大众对京城工艺传统的探究兴趣。
七十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处于“后继无人、技艺断绝”境地的北京手工艺得以复苏,现在,经历时代与市场检验的它,正在开拓令人叹为观止的新篇章。
特种工艺获新生佳作辈出
北京的手工艺传承源远流长。永乐年间迁都至北方后,这里汇聚了全国顶尖的手工制品,京城的手工技艺慢慢孕育出独特的流派。然而在旧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那些擅长制作精美绝伦物品的匠人生活困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许多人为了生计,被迫放弃本行另谋出路,四处漂泊。北京的手工艺领域,一度面临技艺失传人丁凋零的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执政党的关照之下,北京市的手工艺领域不仅完全复苏了制造活动,还实现了质的提升。
1954年8月20日,《北京日报》2版
北京为促进传统工艺复兴与进步,组建了专门机构,支持特殊工艺制造,协助处理材料供应与市场销售;建立了众多核心制造单位,包括工艺美术制造中心、精细金工制造中心、漆器精工制造中心、珠宝加工中心、象牙艺术加工中心、金漆工艺中心、玉石加工中心、珐琅工艺中心以及地毯制造中心;同时组建了工艺研究机构、刺绣修复研究机构及工艺教育学校,强化工艺创作指导与专业人才培育。不久,手工艺作坊数量持续上升,从业者人数稳步增长,生产效益逐年改善,各类手工艺品普遍出现市场短缺的情况。(1954年8月20日《北京日报》2版,《人民时代的北京特种工艺》)
1956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众多精美绝伦、典雅古朴的展品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由卓志拍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依照党提出的“爱护、培育、提升”与“多样发展,革故鼎新”的指引,改行售卖大白菜的“面人郎”郎绍安,以及在中学校担任杂役的内画壶匠人叶奉褀等资深手艺人,纷纷重新加入行业队伍。为激发老手艺人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依据各位匠人的技艺专长和作品的审美价值,授予48位“资深艺人”的崇高名号,并配以优厚的薪资福利。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政治身份显著提升,牙雕技艺传承者杨士惠、玉雕大师刘德瀛、绒绢纸花工艺师金玉林被选为市政协委员,代表行业参与市政事务。(1957年7月26日《北京日报》6版,《党的关怀 如同甘露 手工艺者 重获生机》)
过去饱经磨难的名家手艺人受到党与国家的亲切关照,心中十分感激,努力创作出难得的佳作。本地市集上渐渐出现了许久未见的铁艺花灯、景泰蓝雕花花瓶及六瓣式瓷器、铜胎釉瓷、镂空纱绣、内壁绘画壶、面塑等手工艺品。部分老匠人在对新社会的热爱驱动下,构思出展现新国家风貌、彰显时代风貌的全新作品。这些大型作品,例如白玉雕成的“东方巨龙花熏”、5.5尺高的景泰蓝“百花齐放大瓶”、立体牙雕“百花篮”以及挑花“武汉长江大桥”,都是工艺美术领域以往未曾制作也未曾设想的杰作。(1959年9月19日《北京日报》2版,《古老的工艺美术大放异彩》)
1961年,北京工艺美术厂的老匠人金世权,正在用心制作一件新的景泰蓝作品,主题是梅花鹿,高宏拍摄。
许多老艺人生活无忧,思想进步之后,纷纷将自己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人。玉器名匠潘秉衡公开了秘藏十几年的“压银丝”手艺,“葡萄常”常桂禄把家传百年的绝活全部公布,“泥人张”张景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家族的技艺传授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工作室的学子。老手艺人凭借精湛技艺,既传承了京城工艺品的华美庄重、古朴典雅、精雕细琢、坚固耐用的特点,又突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还培养了众多后继者,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1962年6月22日,《北京日报》2版
那个时代,也就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北京的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举办的多个展览中备受青睐。在北京举办的某次手工艺品展上,有位参观者记录在留言本中,表示这有力地证明了我国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1957年12月28日《北京日报》2版,《精湛绝伦 妙趣横生 一万多名观众观赏了手工艺品展销会)在苏联、东德、英伦、叙利、埃及、法兰西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博览会或展销活动中,北京手工艺品同样赢得了广泛赞誉。传统的北京手工艺领域,持续绽放出诸多新枝,踏上了崭新的发展征程。
连夺国际金奖为国争光
改革开放浪潮涌动之际,北京手工艺从业者更新观念、勇于开拓,精良之作频频赢得世界级大奖,北京手工艺领域迈入创造与商业俱佳的十年繁荣期。
1984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2版
1979年,北京工艺美术已汇聚了超过两万五千名从业者,并联合了十几万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加工人员,整体规模远超以往任何鼎盛时期。该行业的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成果丰硕。1984年,北京工美行业在民主德国莱比锡、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以及波兰波兹南举办的三届世界博览会上,一口气斩获了三项金奖。在民主德国莱比锡举办的春季国际博览会上,玻璃展柜中最前方展出的那个大尺寸镂空雕漆花篮盘,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围观人群层层叠叠。北京雕漆匠人杜炳臣独创的花纹镂空手法,使得雕漆花篮盘里的花瓣显得格外柔美动人,花叶的形态也变幻多端,整件雕漆作品显得精致透亮,技艺高超令人赞叹。一位精通东方艺术领域的学者不住地称赞道:北京雕漆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还实现了新的突破。北京工艺美术的精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4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2版刊登了《北京工艺品在国外》一文。
那个年代,北京工艺作坊的象牙工段里,经验丰富的师傅齐德荣在指导高秀芳学习制作工艺,这一幕被胡敦志记录下来。
北京的地方工艺行业持续创新实践,积极研发运用新的材质和制作方法,为工艺门类注入新鲜血液。华艺景泰蓝作坊将景泰蓝技艺和绘画手法相结合,运用特殊工艺打造出水晶工艺屏风和装饰画,在海外市场以及国内高档酒店都备受青睐。振华工艺机构将象牙雕刻和景泰蓝技术融合创作人物形象,深受外国客商欢迎,部分国内消费者也期望购得珍藏。由于象牙原料供应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制造,他们决定自行研发出一种与真象牙非常相似的仿制品,这种材料的质感十分逼真。采用这种仿象牙材料制作的工艺商品,一旦进入国内旅游销售渠道,就迅速成为热门商品。(1987年12月7日《北京日报》1版,《适应多层次消费开发多档次产品》)
1987年12月7日,《北京日报》1版
当前,伴随民众物质生活水准的进步,对于手工制品的购买欲望显著增强。北京工艺美术领域为此研发了诸多具备艺术特色的应用物件,即便其标价高出一般日用品数倍,依然广受大众青睐。
1984年,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对旧货场实施全面整修,顾客可在雅致舒适的店铺里观赏、选购手工艺品。叶用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