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黑天鹅”格外多。
九月份九日,中恒集团仍受巨额合约终止波及,当天股票价格下跌百分之四点一七。从九月份初一日公司股票重新上市以来,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百分之二十点八五。
中恒集团的状况,公众的质疑并不突出,然而其投资项目里的基金,却引发了媒体和投资人的普遍质疑,他们纷纷追问:这个基金为何总是遭遇意外风险。
今年以来,双汇发展、华兰生物、紫鑫药业等股票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急剧下跌,这些股票都有基金持有,基金因此受损的情况再次凸显出来。此外,绿大地、山东海龙等公司也发生了突发性负面事件。
多个股票时常遭遇意外,例如高铁领域受7·23列车相撞事故影响显著,核电行业则因日本3·11地震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而大幅下挫。
2008年往后,市场又遭遇了“黑天鹅”事件,欧债危机不断扩散,美国的信用评级也被调低,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当初的准备严重不足,全球资本市场因此接连遭受重创。
可以说,只要参与整个市场,基金就躲不过“黑天鹅”。
但是,“黑天鹅”事件并非总是带来负面效应,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某些基金在把握这类事件创造的机会时非常积极,并且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黑天鹅频繁之惑
2008年,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向世界介绍了一个新名词:黑天鹅现象。
罕见极端事件的发生,预示着无法预料的重大罕见情况,这种事件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内,并且遍及众多行业。
这一理念其实早已出现,不过到了2008年那次风波时便席卷了世界,缘由在于:“由黑天鹅事件造成的损害愈发错综和剧烈。”
1997年发生的亚洲经济动荡,堪称罕见事件,环顾当时全球,唯有东南亚及香港等地的经济和股市遭受冲击。与此同时,中国股市逆势上扬,上证指数年内攀升了30.22%。欧美市场也呈现增长态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22.64%,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21.64%,伦敦富时100指数增幅达到24.69%。
在本世纪初期,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便逐渐显现。以十年前的911事件为例,该事件发生后,美国、欧洲及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股票市场均出现显著下跌。当年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下跌了7.1%。然而俄罗斯股市却逆势上涨了81.49%,中东欧地区也有不少国家股市实现了增长。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
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股市风波”。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都出现了回调,仅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这三个国家的主要股票指数保持上涨。上半年曾经上涨的中东地区股票指数,近期已经转为下跌。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主要经济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幸免于难。
确实,各个国家存在其独特性,不过世界范围内的共鸣节奏正变得愈发和谐。
2008年的经济危机源自全球头号经济体,而这次欧债危机最初仅由希腊、冰岛等小国触发,随后波及欧美,并扩散至全球。这表明局部的极端事件也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的灾难。从局部发展成整体,就能说明为何全球性的极端事件呈现增多趋势。
“黑天鹅”事件频发基金火中取栗?
资深经济分析师刘西曼指出,存在两个层面的因素,使得“黑天鹅”式事件得以从个别地区扩散至全球范围。
信息时代里,蝴蝶效应的触发门槛降低了。南美洲一只蝴蝶想要引起北美飓风,必须满足众多苛刻条件。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众多投资者一旦同时掌握某个消息,便极易产生趋同反应。
第二点在于资本在21世纪使全球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并且借助衍生工具和放大的杠杆,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经济间的关联性。
刘西曼表示,世界好比是拼图,原先每块图都各自分离,现在却拼成了一座堡垒,移走其中一块,可能会让整座堡垒崩塌。
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亦有两方面原因造成“黑天鹅”事件的增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潜藏的部分问题逐渐显现。十多年前,银广夏的财务欺诈仅是孤立现象,并无普遍市场意义。审视最近两年的突发性危机,无论是三聚氰胺导致乳制品行业动荡,还是高铁事故引发高铁相关股票暴跌,又或是瘦肉精波及双汇集团,这些事件都反映了高速增长阶段被忽略的共性问题。
另外,在2006年和2007年经历高速证券化过程期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参与者数量和关注程度大幅增加,杠杆作用也明显增强。到9月2日为止,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的A股账户总数达到1.6亿个,B股账户有251.79万个,有效账户共计1.38亿个。再加上金融资讯传播媒介的兴盛,某个信息会被明显放大。某个企业或某个领域的突发状况很容易变成重大意外事件。
依据基金中期报告所发布的信息,基金账户数量已经突破九千万,这解释了基金为何常常被当作“黑天鹅”事件的承担者。
谁吃天鹅肉
“黑天鹅基金”如何能在他人亏损时获利,如同保险一般运作?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2007年金融理论著作《黑天鹅》中阐述了“黑天鹅投资策略”,该策略亦称为“尾部风险保险”,属于对冲策略体系,旨在规避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崩盘的极端情况。
欧美债务危机发生后,美国有两家专门投资“黑天鹅”策略的基金,即 LP和Pimco,它们分别经营的“黑天鹅”基金表现出色。有国外媒体报道称,这些基金的黑天鹅账户在8月8日之前获得了9倍的收益。这些基金主要通过运用一些期权类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对冲操作。
对于本土的金融参与者而言,由于能够对冲的选项不多,他们常借助“极端意外”事件引发的“极端损失防护”方法实施看涨操作,即在“极端意外”造成的影响末端,主动参与其中
2008年第三季度,是“黑天鹅”事件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冲击的收尾阶段,同时也是恐慌情绪最为严重的时期。雷曼危机正是在这个季度发生。即便如此,那个季度仍然有不少基金选择逆势增持。
根据Wind信息统计,2008年第三季度新增持的基金总数达到125家,涵盖股票、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等不同类型,这个数字占到了截至当季第二季度所有已成立基金总数的37个百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市场低迷时敢于增持的基金,在紧接着的2009年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兴业全球社会责任在2008年第二季度持有仓位为25.64%,到了第三季度末,这个比例已经大幅增长到59%。这个基金在2009年取得的回报率非常可观,达到了107.59%。相比之下,同期的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仅为73.31%,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也仅限于96.71%。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在2008年第三季度时的增持幅度是所有基金中最高的。(不包括后来由封闭转为开放的基金)
2008年第三季度,中银动态策略、交银稳健、华安宝利、交银精选、长城品牌等基金显著增持了仓位,各自增持比例均达到20%以上。到了2009年,这些基金的回报率分别是74.55%、85.46%、60.64%、78.17%、73.94%。可以看出,除了华安宝利,其余在2009年大幅增持的基金都超过了股票型基金的整体表现水平。
2009年增持比例超过十分之一的基金总共有二十二只,其中交银施罗德和银华基金这两家机构各自有三只产品入选,反映出它们在低位时加大投入的意愿非常坚定,此外在这二十二只基金里,有四只是封闭式的。
在板块“黑天鹅”中,亦有基金敢于运用“尾部风险保险”策略。
2008年8月,三聚氰胺事件在三鹿奶粉上引发关注,9月扩展至其他乳制品公司,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及部分饲料行业纷纷受波及,股价大幅下跌,伊利股份在9月17日和9月1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自9月16日起一个月内,该企业股票价格几乎减半。
不过伊利公司自2008年11月开始,到2011年9月9日为止,其股票价格的总增长幅度已经达到了四百一十个百分点以上。
2008年第三季度,基金已完全卖出伊利股份的股份,但在该公司发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里,万家公用事业和万家双引擎两只基金却出现了,它们分别买入了40万股和10万股作为抄底操作,而在中期报告时,这两只基金并未公布持有伊利股份的情况。
日本福岛核能设施因日本三一一地震导致核事故,中国的核工业领域遭受冲击。整个核能生产环节都受到了波及。其中受波及的代表性企业包括东方电气公司、上海电气公司、中核科技股份公司等。
东方电气股价今年3月14日至17日跌落幅度将近18%。一季度期间,众多基金选择抛售东方电气股票,例如博时精选股票基金卖出500万股,中海能源策略基金卖出238万股,但也有一些基金选择逆势买入。比如博时基金旗下的封基基金裕隆增持了36万股东方电气。进入二季度,增持东方电气股票的基金数量已超过百只。
双汇发展是市场突发的重大不利消息的典型案例。3.15期间,双汇发展涉及瘦肉精的问题被公开,导致其股价在当天跌停并暂停交易,到4月19日重新上市后再次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5月4日之后,双汇发展股价开始逐渐反弹,到9月9日收盘时,价格已经上涨了18.15%。
第二季度里,投资团体持续增持双汇发展股票。到六月三十日为止,总计有173家投资主体(其中基金有157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家,其他法人机构3家,证券公司理财计划9家)持有双汇发展,他们持有的股份数量合计达到5.12亿股,这个数量占到了双汇发展流通A股总量的84.51%。
基金方面,十一只基金买入四百七十五万份额,另外二十四种基金卖出四千零四万份额。广发系、泰达系和嘉实系基金均进行了大量买入操作。其中,广发中小盘基金买入四百二十万份额,广发聚丰基金买入三百九十一万份额,广发聚富基金买入二百一十八万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