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面包真有肉松?媒体调查:豆粉“添料”假扮肉松降低成本

日期: 2025-09-17 18:05:21|浏览: 2|编号: 13452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北京青年报11月7日发布消息,近期,部分北京居民反映,市面上售卖的大部分肉松类食品成分表显示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并非猪肉制成,实际是豌豆粉搭配猪肉风味剂调制而成”。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添加了少量肉粉的豆粉松“冒充”肉松作为烘焙食品的馅料,几乎已是业内众所周知的情况。生产商为了压缩成本,所使用的并非真正的肉松。

食品行业权威人士指出,国内肉松类产品目前缺乏统一规范,假如采用豆粉或肉粉松作为原料,但商品标签却使用“肉松”字样,这种行为可能误导购物者,一旦查实可向监管机构反映情况。

肉松面包没有“肉松”? 真假肉松差价巨大

11月6日,姚家园路某便利店烘焙区货架,北青报人员目击,该处陈列着包装规格为110克,表面突出印有“肉松面包”字样的烘焙品,面包被切开,内里填充物看似粉状,几乎不见条状纤维另外,北青报的记者发现,这种“肉松面包”的包装背面,在“成分说明”处,注明了其主要成分是“牛肉风味肉粉松”,这种肉粉松是用鸡肉、豌豆粉、增味剂和食品辅助剂等混合制成的。

北青报的记者在互联网售卖平台上查找含有“肉松”字样的商品,发现这种商品的标价从每斤十元人民币到每斤五十余元人民币不等。

有位销售“金丝肉松”的商家透露,这种“肉松”5斤只要45元,适合用于烘焙、制作手抓饼、寿司和蛋糕等。然而,在其成分表里,这款名为“肉松”的商品实际是“猪肉风味肉粉松”,主要成分是豌豆粉和鸡肉。商家承认,这款“肉松”里“(豌豆)粉的含量很高”。

另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商家,售卖某品牌的肉松,每斤价格是58元,他向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透露,那种每斤10元的“肉松”主要供应给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像是经营手抓饼摊位之类的地方,他还建议记者,如果是自己食用的话,还是购买品质更好的产品比较合适。当记者询问其中的缘由时,他反问记者,猪肉现在每斤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肉松和肉粉松之间存在差异,福建省罗源县某食品企业的生产者向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说明,肉松是将鸡肉、猪肉或牛肉等肉类脱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状物质,而肉粉松则是将豌豆粉与部分肉粉等混合制成的,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营养成分差别显著。豆粉的添加量越高,产品就越经济实惠,然而豆粉虽然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其营养含量相对较低。

“2.5斤肉出1斤松”

为降低成本肉粉松成“替身”

那家面包店制作的肉松面包、肉松卷以及肉松饼,所填充的配料,真的是用真正的肉松制成的吗?

一位为多家面包店提供肉松的北京商人向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透露,他所供应的面包店几乎都采用肉粉松,他还说明如果记者想要纯肉的肉松,他必须另外采购原料。这位商人解释说,“纯肉的成本非常昂贵,如今市面上所谓的‘肉松’多数是用大豆制成,或者是将豆粉与肉混合,由于大豆能够制造人造肉,因此其纤维能够带来类似肉的口感,吃起来也具有肉的风味。”

经销商向记者说明,制作“肉松面包”的馅料通常会选用含豆粉成分较多的肉粉松,这种粉料含量较高,填充馅料时不易察觉,但撒在面包表面时不会成丝状,比较明显。接着,经销商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适合制作馅料的名为“黄金松”的“肉松”产品,然而该产品实际是“豌豆肉粉松”,批发价格为每斤7.25元。

接着,批发商向北方青年报的记者介绍有两种肉粉松,其中一种是添加了更多肉丝的,适合撒在面包上制作辣松面包,不过这两种肉粉松每斤卖22.6元,比用作馅料的肉粉松每斤贵15.35元。

肉粉松的价格差异究竟来自哪里?福建省罗源县的一家肉松制造企业表示,价格不同取决于产品中豆粉和肉粉的配比情况。据其说明,售价为七元每斤的产品几乎完全由豆粉构成,通过添加食品成分来模拟肉的口感,这类“肉松”呈现粉末形态,在口感方面与真实肉松相去甚远。

生产商还表示,依据批发商的指示,他们能够制造豆粉和肉粉以任意比例混合的“肉松”,不过全由肉制成的会贵上许多,“全鸡肉的每斤售价23元,全猪肉的每斤售价25元”。批发商对此说明,“正宗肉松的制造成本相当高,通常需要2.5斤原料肉才能加工出1斤肉松”。另外,那位批发商向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透露,依据先前所说的豆粉与肉粉的价位,大致只要调制出每斤十五元的肉粉松,便可以感受到类似肉的风味,同时也能分辨出纯粹的肉松纤维形态。

尚无肉松类制品统一标准

肉粉松冒充肉松涉嫌欺诈

那个厂商告诉北青报的记者,即便是每斤七块钱的“豌豆肉粉松”,也必定掺杂了少量肉粉,并非全由豆粉构成,原因在于肉松制造领域存在相关准则

针对这个情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家朱丹蓬谈到,现阶段肉松原料的生产商虽然依照了某些行业规范,然而就肉松相关产品而言,当下不存在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规范。

北青报的记者进行了查询,了解到肉松的制作需要按照SB/T/10281-1997的相关规范执行,这个规范对“肉松”有明确的解释,具体是指,以牲畜和家禽的精瘦部分作为基础材料,通过水煮、去除浮油、添加调料、浓缩汤汁、高温翻炒、反复揉搓等工艺,最终制成的一种,纤维组织松散呈现绒毛形态的肉类食品。“肉粉松”这种食品,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选用动物和禽类的瘦肉,把这些瘦肉清洗干净,然后进行烹煮,煮好之后需要撇去浮油,接着把肉块剁碎,再添加各种调料进行混合,之后把汤汁收浓,最后用油把肉末炒散,并且加入一些面粉,再次翻炒,直到制成细小的颗粒状,这样就完成了“肉粉松”的制作。

能够明确的是,就起始材料的加工而言,“肉松”与“肉粉松”并非同类商品,并且在“外观形态”、“表面颜色”、“口感风味及香气”等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北青报的记者发现,当前很多肉松类产品例如“肉松面包”所依据的“规范”是“GB/-2007”。参照规范的具体条款可知,含有肉制品的面包被归入“其他面包”这个类别,规范里仅规定“应当具有产品应有的风味和口感,不能有怪味”,而关于食品内馅的GB/T 21270-2007规范,也未对“肉松”内馅提出更详细的规定。

朱丹蓬指出,由于肉松类产品没有统一规范,导致部分商家以“肉松面包”的名义售卖“肉粉松”,形成市场混乱,这类行为当前难以得到有效管理。朱丹蓬强调,商家这种名不副实的销售方式,实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一旦消费者察觉,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朱丹蓬指出,为了提升肉香口感,“肉粉松”常添加肉味成分,少量摄入对健康无碍,但过量累积会损害身体机能。同时,普通购买者很难辨别含有肉味成分的“肉粉松”和纯肉松,他建议,可借助品牌信誉或价格水平等外部信息进行鉴别,认为“知名品牌的,标价较高的,一般比较可靠”。

(原题为《肉松面包为何难寻“真肉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