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的来源一直是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有些宝石不论出处如何,例如钻石,但许多收藏家在购买钻石时首先会询问“你们的钻石来自南非吗?” 另一方面,有些宝石却只认产地,比如翡翠,不过依然有人错误地认为云南也能出产翡翠,这个认知可是相当偏差的。
如今不少购买珠宝的人,倾向于前往真正的出产地区,或者那些名义上出产的地方,以为这样能买到直接货源,价格便宜,品质也有保障。但实际上,他们常常因为这样花费了钱,却得到了许多既可笑又无奈的教训。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珠宝八大产地误区,看看你中枪了几条?
误区1:云南翡翠
真相:云南是翡翠从缅甸进入我国的第一关
这种错误观念相当普遍,翡翠近些年屡次创下高价记录,吸引了大量关注。许多人误以为翡翠源自中国云南,但事实上云南并非翡翠产地。全球绝大部分宝石级翡翠都出自缅甸,云南只是翡翠从缅甸流入中国的首要通道。
云南风景
在云南购买翡翠价格如何?这需要分情况讨论,买原石和手镯,确实比内地价格低,因为省去了许多中间商环节。但若要买玉雕饰品,则广东更划算,那里集中了全国最多的玉雕师傅,国内多数翡翠工艺品都是出自广东。
当然,此处所说的划算是指业内人士或老顾客而言的,外行或者初来乍到的人就不要奢望能占到便宜了,不被人骗就不错了
冰种翡翠戒指
云南地区购买翡翠是否划算呢?德本哥曾经提醒过所有收藏爱好者:在旅游区购买珠宝产品时不必考虑可行性。尽管市场商品琳琅满目,看似存在便宜货,但商家正是利用了游客专程前往云南购买翡翠的心理,用仿冒品充当真品,导致许多玉石收藏者因此受骗。(没错,指的就是那种两三百元一串售卖的!)
云南景区卖的翡翠
误区2:东海水晶
真相:巴西才是如今水晶的最大产地
东海水晶享誉全国,得益于纪念堂里那具东海水晶打造的水晶棺材。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很早就凭借水晶资源丰富而声名远播,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国内一个综合性的“水晶”品类市场,涵盖水晶、碧玺、玛瑙、孔雀石等多种玉石。
东海水晶集散地
可惜的是,当地环保法规已经不允许开采东海县的水晶了。因此,当地市场上售卖的水晶,多数是从国外进口的,比如巴西。
误区3:新疆和田玉
真相:和田玉不止新疆有
新疆是一处值得称赞的所在,从青少年时期的课本中我们就了解到那里日夜之间温度变化显著,当地出产的葡萄干和哈密瓜味道出众,无可否认的是,新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和田玉。然而!假如你把和田玉等同于仅仅来自和田地区的玉石,那么这个想法就不够精确了!官方制定的产品命名规范中清楚说明——和田玉这个名称并不包含地域来源的含义。
新疆和田玉
德本哥提醒:和田玉涵盖所有透闪石材质的宝石,它的出处不只是新疆和田,还包括青海、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地。
误区4:岫岩玉
真相:岫岩玉不止岫岩有
和和田玉相似,岫岩玉的叫法也并非源自其产地信息。所谓岫玉,泛指各类蛇纹石质玉料,其产地并不仅限于辽宁岫岩,国内其他多处亦有出产。辽宁岫岩地区另有一种透闪石质玉料,被称为河磨玉,这种玉石同样具备被称作和田玉的资格。
辽宁岫岩玉
误区5:中东蜜蜡
真相:中东没有蜜蜡只有假货
琥珀由松柏类植物分泌物凝固而成,属于地质年代遗存物,凡是松柏类植物生长繁衍的区域,都可能发现这种天然宝石。当前市场上琥珀的来源地众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海珀和矿珀,海珀主要产自波罗的海周边沿海国家,这些琥珀原本埋藏在海洋之中,经过一系列地质作用从海底浮起,再被海水搬运至海滩上形成矿藏,而矿珀则主要是在缅甸地区通过地下开采获得。
波罗的海蜜蜡
蜜蜡源自波罗的海区域,中东地区仅有仿冒品,当地并非蜜蜡产地,缘于阿拉伯国家自古以来钟爱蜜蜡,古时甚至将其当作货币使用。
误区6:西藏蜜蜡&绿松石
真相:西藏人民爱珠宝但不产珠宝
绿松石、蜜蜡都属于佛教七宝,藏族人民喜爱宝物却不能制造宝物,非常感谢!
近些年西藏旅游业兴盛,带动了藏式饰品的热度,像蜜蜡和绿松石这类具有鲜明民族风情的饰品广受欢迎,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两种材料都产自西藏。许多去西藏旅游的人都会购买一些当地“特产”。然而实际上,西藏售卖的蜜蜡和绿松石饰品大多是为游客准备的旅游纪念品,品质良莠不齐。优质的蜜蜡、绿松石物件,其标价通常要超出普通宝石交易场所。
先提及蜜蜡,接下来着重介绍绿松石,那么,当前绿松石主要源自何方?我国境内是否存在绿松石资源?
确认确实如此,除美国之外,中国当前位列全球绿松石的主要出产国之中。湖北的竹山县、郧西县,安徽的马鞍山,陕西的白河,河南的淅川,新疆的哈密,青海的乌兰等地均出产绿松石。其中,湖北的郧县、郧西以及竹山区域的优质绿松石享有盛誉,全国珠宝市场流通的绿松石大多源自该地。
误区7:东海珍珠
真相:东珠来自东北
东海珍珠的误区源自一个古语“东珠”,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所谓东珠,在满语中称作“塔娜”,是清代专指东北出产的珍珠。这种珍珠也被称为北珠,目的是将它与南方产的南珠区分开来。
满清统治者视东珠为至宝,常将其饰于彰显地位与荣耀的冠冕之上。此物并非源自东海,而是产自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诸水系及其周边区域,乃天然形成之珍珠。若论品质上乘,则当首推南洋珠与日本培育之珠。
误区8:南非钻石
真相:钻石最不看重的就是产地
德本哥反复提及过这个议题,南非钻石之所以声名远扬,是因为众多全球闻名的钻石(例如“库里南”、“南非之星”)均源自此地,因此许多钻石收藏者便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事实上钻石的出产区域散布在各个大洲,如今全球有二十七国探明了钻石矿藏,其中多数分布在非洲大陆、俄罗斯联邦、澳洲以及加拿大。特别要提及的是,中国的辽宁地区和山东省份同样能够开采到钻石。
钻石的GIA证书上没有产地一栏
尤为关键的是!钻石对出产地的要求并不高,任何地方的钻石最终都需要送至美国宝石学院(GIA)进行鉴定,混杂在一起的钻石根本无法分辨彼此,因此过分关注钻石的来源地毫无必要,纯碳构成的晶体,本身不具备地域特征。
我们对这些宝石过分看重其来源地,是由于它们被赋予了传奇色彩,在固有观念的主导下,未能及时纠正这种偏见。
某些情形下,宝石的来源地确实能够影响其价格,特别是在彩色宝石领域,鉴定文件会特别注明产地,比如缅甸的红宝石,哥伦比亚的祖母绿,克什米尔的蓝宝石等等,遇到此类情形,就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