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傅向小轨抱怨,依照共轨之家传授的垫片调整步骤调整垫片,反复调整却毫无效果,是不是你们传授的方法有误呢? 那当然是:并非如此~
有人觉得修理喷油器进行测试颇为费事,尤其令人烦恼的是调试时总是难以成功,导致许多技师感到无计可施。这门课程将针对喷油器维修环节中的五个棘手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确保您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疑难杂症一:各测试点都调好了,为什么装车还敲缸?
疑难杂症二:为什么按照共轨之家提供的方法,预喷点调不下来?
故障现象三:依照共轨之家所述方案操作,为何最低怠速数值无法调高?
疑难杂症四:换了阀组件后,测试时轨压建不起来
疑难杂症五:回油量比“标准值”大,怎么办?
一、 各测试点都调好了,为什么装车还敲缸?
先来看一个案例:
喷油器型号:
维修过程
排油量过多,调换了阀门部件,检测表明最大负荷时油量比标准高11,增厚了针阀行程垫片0.100毫米,所有检测位置均达标。
试车结果:敲缸
明明各点都合格,为什么还是敲缸呢?
这就要从喷油器的测试手段说起了。
一款质量上乘的燃油喷射装置必须满足精确计量、准时开启、充分雾化以及均匀散布这几个条件,而最关键的要素无疑是“精确计量”。检测这种喷射设备能否做到精确计量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静态点检和动态曲线分析。
动态曲线与静态点不同,它不仅表示特定轨压和特定加电时间时的喷油量,还包括了所有不同轨压和不同加电时间下的喷油量情况。
以针阀升程来说明,调整针阀升程垫片的厚度,实际上就是调整针阀升程的尺寸,这在喷油器的喷射曲线图中体现为抛物线区域和线性区域交接点的位置发生变动,如下图展示了不同针阀升程对动态曲线造成的效果,这种影响并不仅限于全负荷点,而是波及整个线性范围。
这个案例里,喷油器回油量偏大,阀组件座面出现磨损现象,通常油嘴喷孔也会被颗粒物扩大,喷孔尺寸变大,油嘴的流量相应增加,油嘴喷孔磨损后的喷油器喷射特性曲线如下图红线标示:拐点位置保持不变,但线性阶段的油量曲线与初始曲线(蓝色曲线)呈现发散态势,即通电时间持续延长,喷油量增长幅度也随之加大。当单纯依靠增加针阀升程垫片厚度来减少全负荷时的燃油量时,会明显地干扰喷油器的动态喷射表现,具体表现为绿色曲线所描绘的情况。在高速运行阶段,仅全负荷位置的单点喷射量与额定值相符,其余位置喷射量都存在偏差,这解释了为何所有测试数据看似达标却依然出现爆震现象。
小轨提示:全负荷点偏差过大时,不要想用增加针阀升程垫片厚度来减少喷油量,应当直接更换新的喷油嘴。一般而言,针阀升程在300微米的喷油器,调整范围不应超过80微米。而对于针阀升程为200微米的喷油器,调整范围不应超过50微米。
二、 为什么按照共轨之家提供的方法,预喷点调不下来?
请看案例:
一位泵友碰到一个喷油器,修理完拿到试验设备进行检测,回油量数值、全负荷状况下的油量、尾气排放量、低怠速状态的油量都达标,唯独预喷量明显超出标准。师傅参照共轨之家“垫片调整”部分的内容,确认其它项目均正常,预喷量过大,于是减薄衔铁升程垫片(每次调整5微米)。
调整后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调整了衔铁的行程高度,预喷的表现几乎没什么改变,这个现象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出乎意料?接下来,小轨将为您做出解释。
发现预喷量异常偏大,并且无法通过调整衔铁升程垫片的厚度来降低时,需要首先考虑油嘴座面是否出现了渗漏现象。
预喷点的轨道压力虽然很大,但是通电时刻非常短暂,喷出的燃料体积也相当有限,倘若喷油嘴的接口部位出现渗漏,渗漏的燃料会与正常喷射的燃料一同流入集油装置,致使检测到的燃料总量出现虚高的情况!全负荷状况和尾气排放测试时的燃料喷射量明显偏高,而低转速怠速状态下的轨道压力则十分微弱,所以这些测试点的燃料消耗量不会受到喷油嘴接口渗漏的显著干扰。
哪些情况会导致油嘴座面泄漏呢?可能原因有:
1)油嘴密封座面损伤;
2)针阀头部密封面破损(如碳涂层脱落);
3)油嘴座面卡有颗粒;
在特殊情况时,油嘴球头可能会发生断裂并形成缝隙,例如某位湖南水泵使用者的经历,通过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油嘴球头喷射部位存在清晰可见的破损痕迹。
三、 为什么按照共轨之家提供的方法,低怠速点调不上去?
共轨之家曾经教导过,如果低怠速点设置得过低,可以通过使用超声波清洗油嘴外部并减薄油嘴弹簧垫片的方法进行修正,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并无效果,这是出于什么缘由呢?
这是由于油嘴针阀运作受阻,因而启动阻力异常增大造成的。具体来看,一旦油嘴针阀难以启动,其喷射曲线就会呈现出如图中红色线条所描绘的形态。
哪些情况会导致油嘴开启困难呢?
1)油嘴针阀导向磨损;
2)油嘴针阀体导向磨损;
3)油嘴受污染,如黏度过大的柴油;
4)座面变形导致向上开启力变小等。
小轨提示:只要衔铁行程准确无误,一旦发现怠速运转时燃油量明显不足,应当首先采用高频震荡清洗剂进行彻底清洁,倘若问题依旧存在,则应立即更换喷油嘴。
四、 换了阀组件后,测试时轨压建不起来
且看案例:
一辆上汽菲亚特红岩杰狮的喷油器,其型号为,在试验台上进行检测时,数据显示其回油量为每冲程136mm³。经过拆解检查,发现阀座的表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磨损现象。因此,技术人员决定更换一套全新的阀组件,并在重新安装后再次进行试验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回油量异常增大,几乎呈现自由流动的状态,导致试验台的轨道压力无法建立起来。
那么针对新安装的喷油器回油迅速的情况,忽略杂质干扰,小轨建议您重点检查以下方面:
还有内进内回的喷油器,高压顶杆若没装对,或者顶杆与体进油口密封面损坏很重,都会造成喷油器直回,轨压也建立不起来。
小轨解疑:为什么缓冲升程垫片太厚会导致喷油器直回呢?
缓冲升程原本是为了抑制衔铁盘在运作时的震动而设计的,其活动范围通常在10至50微米之间(不同喷油器的活动范围会有所区别)。倘若缓冲升程垫片过于厚重,衔铁盘会被固定在较高位置,这样衔铁芯就无法正确归位,小球无法紧贴座面,进而造成阀座控制腔内的高压油直接流回衔铁组件的低压区域。具体情况请参考下图所示。
五、回油量比“标准值”大,怎么办?
什么叫回油量的“标准值”?
部分人觉得回油量有一个固定数值作为依据,并且还郑重其事地界定了这个依据:比如博世120系列CRIN喷油器的回油量依据为45,110系列CRI喷油器的回油量依据为30。
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
实际上,回油量不同于喷油量,它仅作为保障喷油器正常运作的功能性辅助油流,其数值在一定幅度内的增减,与发动机的运行表现没有关联。
共轨发动机里有一个油量平衡,只要:
油泵的供油水平超过喷油嘴的喷出量,加上喷油嘴的回流数值,还要考虑其他高压部件的回油和漏油数值
发动机就可正常工作。
发动机调校阶段,油泵的供油水平存在显著富余,即便所有喷油嘴的回油值都接近极限,油泵的供油水平依然能够充分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转。
因此,回油量值并非固定,而是一个区间,以120型号的CRIN喷油器为例,回油量在10至70数值内均属正常,110型号的CRI喷油器则介于18到56数值范围之内才算合格,不同型号的喷油器具体标准会有所不同,详细数据请查阅“测试数据”并按对应型号查询。
售后检测环节提及的油液回流数值,通常选取满负荷工况下的回流值作为评判基准,该数值由功能回流与渗漏量两部分组成。功能回流是指喷油器为维持自身喷射功能,从高压油路返回至低压油路的油量,具体表现为喷油器球阀开启时,阀座控制腔内的油液通过阀座座面小孔,流回衔铁组件附近低压油路的过程。油液从高压区经过零件间的缝隙流到低压区的体积,在CRIN喷油器中,有六个可能的渗漏点,具体位置见图示。
以上分析的这五大怪现象解决了您的苦恼吗?
喷油装置是引擎内部构造最为复杂的零件,因此其维护工作必须采取极其严谨的措施,这涵盖了在洁净无尘的空间内进行操作、运用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检测、通过精密的设备进行测试以及实施精准的校准。在共轨之家,我们务必提醒您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测试中各个喷嘴的燃油量符合标准范围,这并不代表喷嘴的喷射效果就一定出色。
2. 更换失效件的同时务必控制好全部的相关参数;
以博世CRIN2/3为例,若要调换不同的单元构成,就必须设定不同的控制变量,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更换衔铁组件:衔铁升程、缓冲升程、电磁阀弹簧力
2)更换电磁阀组件:电磁阀弹簧力、衔铁升程
3)更换阀组件:衔铁升程、缓冲升程、针阀升程
4)更换油嘴:针阀升程
最新组装:衔铁行程、缓冲行程、针阀行程、电磁阀弹簧作用力、针阀弹簧作用力
在修理喷油器期间,垫片的调整仅允许进行小幅变动,不允许随意改动以达成目标喷射油量。
以博世CRIN2/3为例,当设定值处于中间位置时,推荐对调整幅度进行如下设定:
电磁阀弹簧垫片:±0.2mm
衔铁升程垫片:±0.01mm
缓冲升程垫片:±0.02mm
油嘴弹簧垫片:±0.2mm
针阀升程垫片:±0.08mm
机动车对喷油器的喷射表现更为关注,在国四、国五标准实施之后,维修工作必须更加谨慎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