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就能鉴定11种常见宝石的真身

日期: 2025-09-19 22:05:52|浏览: 3|编号: 1369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1、钻石的鉴定

钻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材料,能够划伤所有其他类型的宝石,而其他宝石却无法划伤它。钻石表面具有亲油特性,用钢笔在上面画线会形成平滑的直线,其他宝石则留下不连贯的痕迹。放大十倍观察时,多数钻石可见内部包裹体,存在三角形的生长纹路,其表面还会呈现“红、橙、蓝”等色彩的光泽现象。

类似钻石或假钻石有以下几种:

锆石

锆石和钻石非常相像,是钻石非常理想的替代品。要辨别它们,可以用10倍放大镜看锆石加工后的棱面,从顶端往下看,底部棱线会出现清晰的两个影像,而钻石则没有这种现象。

玻璃

玻璃的折射能力很弱,无法像钻石那样折射出多彩的光泽;当它浸没在水里时,玻璃物件会完全失去原有的光泽,显露出其本质。

合成立方氧化锆

这种人造宝石就是合成立方氧化锆,属于人工合成材料,其色散特性与折射率等指标和天然钻石极为相似,同样拥有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不过它的莫氏硬度相对较低,只有8.5,因此可以通过互相划刻来辨别真伪。

水晶

水晶属于天然矿物,本质是透明晶体,加工后在外观上近似钻石,然而它不具备钻石所特有的彩色光泽。

2、红宝石的鉴定

优质宝石通常带有瑕疵,完美无瑕的天然红宝石非常难得。合成红宝石色彩均匀,内部杂质或晶体包裹物稀少且纯净,单颗体积相对较大。由于红宝石属于稀有宝石,市场上3克拉以上的天然红宝石存量稀少,若遇到较大尺寸的红宝石,需要格外留意。

天然红宝石存在明显的“双光性”,所谓双光性,就是说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出现红色和橙红色的两种色彩,假如只呈现出单一色彩,那么它或许就是红色尖晶石、石榴石或者红色玻璃之类的物质。

红尖晶石和天然红宝石外观极为接近,二者极易误认,因此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3、蓝宝石的鉴定

天然蓝宝石的颜色往往不均匀,大多数具有平直的生长纹。

合成蓝宝石的色泽均匀,它的生长线呈现弯曲带状,常常能看见里面含有面包屑形态或珠状的小气泡。

天然蓝宝石存在显著的色差现象,朝一个角度观察呈现蓝色,转向另一角度则显现蓝绿色。其余各类宝石的色泽特征与天然蓝宝石存在差异,这一区别点能够用于识别它们。

4、祖母绿的鉴定

自然界中,类似祖母绿色泽的透明宝石并非只有一种,常见的包括翡翠、碧玺、萤石、橄榄石、石榴石以及锆石等,在这些宝石里,碧玺、萤石和翡翠的外形与祖母绿最为接近,容易让人误认。

肉眼可见,绿色翡翠多数半透明,常带有交织纤维的斑状构造,而优质祖母绿则十分透亮清澈。祖母绿的硬度介于7.5到8之间,相比之下萤石的硬度很低,只有4。祖母绿密度不大,然而萤石、碧玺以及翡翠的密度都比较高。锆石则因其色散效应显著,并且会出现明显的双影现象。

人造祖母绿和绿色玻璃等,与天然祖母绿相似,但它们彼此差异显著,天然祖母绿多数带有瑕疵或包裹体,并且能观察到二色现象。

5、猫眼的鉴定

近些年,市面上流行一种玻璃纤维猫眼饰面,常被嵌入黄金或白银戒指之中,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辨别真伪的方法在于,转动饰面时,伪造品上的弧形尖端会显现出多条亮光,而正品仅有一条光芒。

仿猫眼睛的画线显得单调,而自然猫眼睛的画线会动。自然猫眼睛多呈黄褐或浅绿,人造猫眼睛色彩丰富,包括红、蓝、绿等。

6、欧泊的鉴定

欧泊可以依据色彩进行分类,包含黑欧泊、白欧泊、黄欧泊等种类,在这些类型中,黑欧泊最为昂贵。

有人为了提升价格不高的白或黄欧泊的价值,通过人工手段令其着色,变成“黑欧泊”,目的是赚取厚利。

这种处理方式通常通过糖水浸泡或者填充塑料来实现,目的是让白欧泊呈现黑色效果。判断是否经过处理的依据是,这类欧泊的密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水中称重时会显得更轻。另外一种鉴别手段是用烧热的针去刺,天然欧泊不会被针穿透,而填充塑料的欧泊则容易被扎穿,并且会散发出塑料熔化的特殊气味。

7、碧玺的鉴定

碧玺属于中等价位的宝石,不过,由于粉红色和亮蓝色的碧玺价格较高,所以市场上也出现了伪造品。

市面上常见的赝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无色碧玺人工染色制造,另一种是用红色玻璃加工制作。

真碧玺的辨别方法在于,它通常呈现出显著的二色现象,能够看到双重影像;其内部常常包含管状包裹体或者絮状物质,并且晶体的横截面呈现出弧形三角的形状。这些特征是仿制品所不具备的,而人工着色的碧玺因为颜色显得沉闷,缺少天然碧玺特有的光泽,因此很容易被分辨出来。

8、坦桑石的鉴定

坦桑石具有典型的玻璃般光泽,通常为透明体,有时也带有半透明特征。

坦桑石色彩多样,常见含褐调的绿蓝、灰、褐、黄、黄绿、绿、蓝、蓝紫等,其中以蓝、蓝紫最为普遍。

坦桑石色彩表现非常丰富,普遍存在三种颜色变化,分别是蓝色、紫红色和绿黄色。含褐色的坦桑石,其颜色变化顺序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含黄绿色的坦桑石,其颜色变化顺序为暗蓝色、黄色和紫色。

这种宝石的密度很高,能通过肉眼看出它有明显的三色现象,其色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蓝紫色调。

9、水晶的鉴定

天然水晶非常纯净,可以看见里面有一些云雾形、星点形或丝缕状的包裹物,并且常常带有细小的裂纹,这种水晶具有偏振光特性,会出现双晶现象,比如水晶球,从上往下观察时,可以看见有两个影像。

人造水晶和玻璃物件,整体内部十分纯净,没有任何瑕疵,里面常常夹杂着微小的气孔。从上方观察球体,无法看到下方轮廓产生的双重影像。

通过触觉辨别,合成水晶的分量显得更重,天然水晶则感觉冰凉,玻璃则带来温热感。

10、橄榄石的鉴定

橄榄石呈黄绿色调,颜色如同橄榄,属于中等价位的宝石,市面上多数为染色玻璃仿制的赝品。

两者主要的区别是,橄榄石具有明显的“双影”,而玻璃没有;

橄榄石中常能发现结晶质包裹物,玻璃里面仅含有气体;橄榄石的密度为3.5,耐刮性为7,比玻璃的密度(2.6)和耐刮性(6)都要强。

11、珍珠的鉴定

珍珠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形成,另一种是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珍珠又可细分为海水培育和淡水培育两种。天然形成的珍珠数量稀少,因此售价较高;而人工培育的珍珠可以大量生产,所以其成本要低廉许多。

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于,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内部不含核心结构,天然珍珠的内部核心通常仅由细小砂粒或寄生物等构成,有时甚至没有核心结构。

培育珍珠的核心是人为制作的大尺寸球体,因此外层的包膜较薄。体现在表面形态上,天然珍珠因为形成条件是偶然的,核内杂质很少移动,所以它的外形规整度不高。

养殖珍珠内核滚圆,因此成珠后圆度较好。

天然珍珠形成耗时颇久,因此磨圆之后内部结构非常匀称,层次丰富,表面质感很好,几乎见不到明显的突起,并且透光性较强。

培育珍珠由于形成过程声音短暂,所以珠层较薄,材质相对不细腻,表面光泽呈现“油”质感,并且常常带有一些不规则的“突起”,整体透光性也偏低。

若是珍珠上已有穿孔,需借助放大镜审视孔洞内部,若是培育珍珠,通常能看见珠体内有一条褐色分界线,这条线是植入的内核与后续形成的珍珠层之间的界限。

市面上时常能见到人造珍珠,通常是用玻璃珠混入鲟鱼粉末或者银色粉末加工而成,它的光亮度和真珍珠差别很大,分量也明显不同,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就能分辨出来,只要用指甲或者小刀轻轻刮一下,就能看出它的本来面目。

鉴别珍珠,珠宝界有一些经验之谈:

像一串串珠子,如果它们在色彩、体积、样貌、光华等方面全都一模一样,那就是人工制作的珍珠了,因为天然珍珠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整齐划一。

真珍珠的光泽如同彩虹般绚烂,色彩丰富,非常漂亮。而假珍珠由于表面覆盖着涂料,所以光泽显得单一,缺乏彩虹般的多种色彩。

③迎光透视,真珍珠透明度好,假珍珠透明度差。

④通过手感,真珍珠有滑爽凉感,而假珍珠则往往温腻。

借助放大十倍的镜片细看,天然珍珠的表层可以看见其形成时的脉络,而人造珍珠的表面则不见这种纹路,只能看到一层覆盖物。

微信平台ID:←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

主编平台ID:←长按可复制(为你的藏品鉴定评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