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社交平台上淘来的钻石项链,一条价值五万元,另一条价值七万元,能否请您帮着分辨一下真伪?”
今日为三月十五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午十时,潮新闻记者抵达浙江珠宝玉石首饰鉴定中心。
当前场所正开展公益评估项目,接待区域聚集了十余人,他们都在等待评估信息公布。
关于之前的信息,请查阅此处《捡来的翡翠真伪如何?司法拍卖的珠宝也可能存在欺诈?浙江宝玉石行业的“包青天”协助解决纠纷》
家里珍藏20多年
出国旅游买到的其实是合成彩宝
今日,鉴定机构为顾客提供无偿帮助,众多老杭州居民携个人珍品前来。
马阿姨今天上午从保险箱里取出了两枚珍爱的彩色宝石,其中一枚是祖母绿,另一枚是红宝石。
马阿姨说,她去国外旅行时,注意到商店里那些红蓝宝石、祖母绿等标价都高达数万元人民币,让她觉得非常昂贵。
我们那次去的时候人挺多的,我公司的老板很会讲价,几万块的东西,最后被他谈到七八千块。后来大家一起买了红蓝宝石和祖母绿,每个人大概花了两三万元。
马阿姨的宝石送交检测,工作人员用红外线进行查验,确定它们属于红宝石和祖母绿。
后来,工作人员又把这两颗彩宝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内部包裹体。
红宝石内部十分纯净,没有任何天然夹杂物,能够看见弯曲的生长线条,可以断定这是人工制造的红宝石。
这颗绿色宝石内部十分纯净,没有任何天然形成的包裹物,能够看到水波状的纹路,可以断定它是人工制作的祖母绿。
合成宝石,上世纪市场上就有出现。
工作人员表示,像这位阿姨所拥有的合成红宝石和祖母绿,不仅外观和重量都很好,在市场上价值通常在百元左右,然而,阿姨当年是以天然彩宝的价钱购买,结果得到的却是人造的宝石。
价值几百万元的帝王绿现身
强荧光、石英岩“翡翠”也来了
彩色宝石近年备受关注,今年起,国际间的交易价格正逐步攀升。
现在,红蓝宝和祖母绿的价格,比疫情之前大概翻了2-3倍。
不过很多珠宝爱好者,还是更倾向于购买翡翠等玉石类珠宝首饰。
今天,市民朋友送鉴定的宝贝,也以翡翠等玉石为主。
翡翠的价位,近些年相对平稳。上乘的翡翠,身价也是极高的,今日潮新闻记者碰巧遇到一批品质上佳的,向各位介绍。
这批由客户提交检验的翡翠,每一件都是纯天然的,其市场价值相当高昂,整体估算超过九百万。
该图中这串帝王绿翡翠项链,可以说是目前现场最贵重,市场估价大概从几百万人民币算起。
相关人员透露:这件帝王绿假如质地更佳,可以直接送往拍卖会场。
几个手镯品相也是不错的,市场价估计要几十万元一只。
见过上等翡翠的人,几乎都会被其自然形成的魅力所打动,因此,翡翠的仿制历史,也颇为长久。
午时十一时,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年夫妇递交的三块玉石,获得了评估信息。
那位长者表示,这三样物品是家中长辈传下来的,他们一直妥善保管着,近日得知此处有相关活动,便特意前来参观。
在全部翡翠饰品里,有两件是手镯,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枚翠绿色泽鲜亮、质地通透的翡翠戒指。
真遗憾,那枚外观精美的翡翠戒指,经工作人员用强光手电筒一照,便显现出内部有个清晰可见的微小气泡,要知道翡翠本身是不含气泡的,这说明它其实是经过染色处理的玻璃制品。
两只手镯,其中一只材质并非翡翠,而是蛇纹石玉,另一只则经过人工处理。
处理翡翠,一般是经过酸洗漂白、注胶染色等处理的。
这件被视为家族珍宝的翡翠手镯,在注入某种合成粘合剂之后,当使用特定光源照射时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发光效果,而自然界中形成的翡翠则不具备如此强烈的荧光表现。
另有一位年长的女性,拿来一件长辈赠送的玉镯请求评估,其上点缀着几缕青翠色。
经过工作人员的审视,确认该物品是经过人工加工的翡翠,其表面的绿色显得较为松散,浮于表面之上,与天然翡翠那种带有色根的特质截然不同。
加工翡翠的材质,虽然同属翡翠类别,但多数选用最差的百元级原料进行制作,最终销售价格却能达到几千到上万元。
活动现场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人献上了一件石英岩“翡翠”手镯坯,虽然外观看起来相当出色,不过经过专业评估,其造价仅约几十元。
鸡血石含硫化汞,不建议佩戴
去国外旅游最好不要买珠宝
鉴定中心临街的店铺,归属于兄弟公司浙地珠宝,用作其经营场所,店内未配备红外检测仪器,不过备有一台显微镜,能够协助进行基础的珠宝真伪判断。
今日,鉴定中心资深专家周老师亲临浙地珠宝店,为顾客提供无偿鉴定帮助,零星前来的,多数是年纪偏大的杭州本地人。
一位女士拿了一串带有红斑的玉饰,向权威人士咨询:“这件作品能否被认定为鸡血石?”
周老师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后指出,那并非昌化鸡血石,而是氧化铁,他同时表示,即便是昌化鸡血石,也不建议佩戴。
昌化鸡血石,早已停采,曾为古代帝王刻制玉玺之材,现今民间仍有部分存世。
鸡血石呈现的鲜红色彩,其内在构成是硫化汞,这种物质与水银相似,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人习惯将鸡血石的装饰品随身挂着,不过周老师建议,可以将其作为观赏对象,却不适合当作佩戴的物品。
“玉坠”阿姨刚走,又来了位阿姨带了几件首饰。
这条镶有钻石的金色手链,周老师仔细观察后指出疑点:那些并非钻石,更像是氧化锆石之类材质,手链本身也不是纯金打造,而是银质镀金而成,因为钻石硬度很大,通常不会选用银质基底来镶嵌。
“那串钻石项链”一位阿姨讲,项链并非她本人购置,而是二十年前有位朋友赴美观光时作为纪念品带回来的。
周老师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涉及出国旅游购置珠宝首饰。他提到一位来自广州的同业人士曾前往缅甸选购翡翠,看中一件价值18万元的作品,尝试与卖家协商降至15万元,但对方未予同意。次日该人士再次前往,发现那件翡翠已被一对北京夫妇以40余万元的价格购得。
周老师表示,他出国旅行时从不购买珠宝首饰,首先是因为这些物品价格非常低廉,很容易买到仿冒品,其次即便买到真品,店家也会因为他是陌生人而抬高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