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打造八大互联工厂样板 人人变创客

日期: 2025-09-21 21:10:01|浏览: 2|编号: 1384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然而,针对某些精密的制作流程,必须由王勇主持的焊接团队亲自实施,这也是制造企业维持部分人工作业环节的缘由。

产品是否优质,我们通常从安全、功能、外观细致化三个角度来评估。对于一些很小的零件,机器人无法进行焊接,必须由人工来处理,实施精密加工,力求完美无瑕,这正是海尔所倡导的匠人理念。一位负责互联工厂的官员这样说明。

而在胀管环节,记者更是直观地观察到机器换人前后的差别。

和机器人挥舞手臂的情形截然不同,邻近的巨大显示屏上正播放着老式工人手持胀管工具进行作业的影像资料。

这种气候条件下,老厂里的劳动者每日穿着浸湿的工装。当时,胀管设备需要人力怀抱操作,工人们逐个手动完成胀管工序,再逐个进行手动检漏。整个过程要重复进行十次胀管,记录四次相关数据,最后才能生成压力检测报告。

胀管班负责人透露说:当前机器已完全取代人力,装置能自动查验、分析,还会生成压力测试记录,整个流程都公开可见,成效提升了百分之五十。

这家海尔互联工厂的升级并非仅限于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而是实现了更为灵活且有人情味的沟通方式。每一台设备都具备智能特性,借助信息化的RFID身份标识,能够达成产品与机器人、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人之间的自动信息传递、自主流程调整以及弹性化制造。让构思、创造、制造、配送等所有步骤都和客户紧密相连,才能制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独特产品,这就是海尔智能工厂的核心所在。

每个员工都可能成为创客明星

海尔互联工厂的工人,几乎都源自原先的老厂职工调任。在两厂更迭期间,尽管机器完成了自动化的替换,但工人的数量并未下降,反而持续增长,老职工的职位也发生了改变。

当前新厂的产出规模是旧厂的整整两倍,新厂的制造能力显著增强,生产单元有所增加,生产线从过去的3条扩充到了8条。从旧厂调派的人员负责新生产线,伴随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员工数量还在不断增多。员工进行岗位调整时必须接受严格培训,所有人员每年都要参与固定的学习活动并接受考核。这是王勇的陈述。

王勇日常工作以管理整个焊接流程为主。他2000年加入海尔,凭借多年焊接工作的实践,持续学习进步,从基础操作人员成长为焊接团队的负责人。2016年以后,他带领同事们完成了三项技术攻关任务,个人也取得了六项创新成果。王勇是青岛地区认证的二级焊接技术专家,工作不紧张时,还会外出进行技术指导。

王勇向人透露,经由单位安排,他每年必须到外面进修,和行家探讨。在进修期间,王勇依照规范发掘最优办法,借助思索达成突破。

海尔公司内部鼓励全体人员参与创新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备受瞩目的创新能手,王勇对此表示了肯定。

可以说,在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每一位员工都扮演着“创客”的角色。以王勇为例,一旦他的创新想法或者创意设计得到认可,就会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王勇因为提交了一项改进方案,让储液器的连接处由四条减少到两条,费用立刻减少了一半,因此被授予创新模范称号。那个经过改良的零件也以他的名字来称呼,称作“王勇储液器”。

在劳动中显现出困难的职员,海尔会安排他们“再培训”,掌握并达标之后,方可重返岗位。对于职员及其制造的商品,海尔运用器具和装置进行检验,倘若检验未达标准,器具会发出警示,主管将从责任者开始,逐级探查,直至找到具体哪个步骤、哪位职员存在差错。

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具备多项领先技术,包括首创的容器智能装配线,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还配备了全球最大的智能互联测试台,覆盖了从用户到产品,再到企业的全过程,展现了持续的创新优势,同时确保了制造和管理的效率提升。

借助该平台,海尔互联工厂的职员、机器、客户、供货商资料相互关联。针对工作人员的运作情形,系统能自动进行判断。该工厂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确保了制作过程的精确度,以及成品的品质。

媒体观察到,离制造车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持续更新着合作商家的信息。在这个地方,海尔与全球合作商家的信息实现了连接,海尔所有生产点的信息达成互通。该平台能够促成用户、公司以及各种资源的直接沟通。

此外,借助另一个显示屏,工艺部门职员、物料部门职员、安全部门职员、技术部门职员皆可在各自终端发起请求,指派相关人员处理事务。倘若请求在五分钟内未获响应,部门负责人便会收到通知短信,倘若十分钟后问题仍未解决,则更高层领导将收到通知短信,此类信息会持续逐级上报至更高级别的管理者,直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员工提出需求后,我们能够借助系统获取信息,每月月底依据信息统计,对主管进行考核,并且将其与报酬关联起来。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整个团队,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和提供帮助。相关管理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这位负责人向媒体说明,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于2016年1月开始建设,同年10月完工,原先的旧厂房被拆除,所有工作人员都调整到新厂房工作。这个厂子总共花费了5亿元,估计需要2.5到2.8年能够收回成本。

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的占地面积达到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可以生产十种不同类型的中央空调产品,并且设有四个模块化优化区域。该工厂在建成后实现了人员数量减半,而产能则翻了一番。工厂的员工人数从之前的550人下降到现在的248人。目前,工厂一期的年产量从过去的10万台提升至28.5万台,预计在2018年初,随着二期的建成,年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33.8万台。

值得留意的是,在海尔那家工厂里,还专门打造了全球顶级的磁悬浮中央空调,配备了全球独有的无人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磁悬浮,以及全无声响的技术,海尔的这一行动,显著加速了中国磁悬浮中央空调的更新换代步伐。

海尔互联工厂为行业开创了大规模定制的新思路,关注重点已从产品转向生态链整体运作。王勇负责的中央空调厂只是海尔互联工厂的一部分。海尔目前运营着8家互联工厂,产品范围涉及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所有家电种类。

争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定者

进入青岛海尔创牌大楼,众多红色条幅映入视线,上面书写着“对以人单合一模式走向国际充满信心”、“对人单合一模式铸就创客所有制抱有信心”等字样。这些条幅悬挂于海尔创牌大楼中央天井,从上至下几乎每一层办公楼的视野范围内都能看到。这些条幅,源自海尔对人单合一模式的坚定信念,也展现出海尔员工的认真态度。

海尔在整合员工与事业的国际化道路上,走出了明确的一步。新近整合的GEA,在生产线升级和科研开拓方面,协助海尔迈入全球品牌发展时期。海尔早先也陆续并购了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电机在东南亚的白电业务,使海尔的网络化变革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

海尔的平台和互联工厂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了参考和榜样,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能够提供统一化、个性化及全套服务,降低企业摸索代价,压缩企业变革所需时间,增强企业运作成效。这是海尔运营负责人所透露的信息。

另外,海尔打算利用这个平台开展面向公众的服务业务。据记者了解,海尔现在正在汽车和小家电行业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并且已经和部分有意向的伙伴就合作的具体事项进行了洽谈。通过这种方式,海尔正逐步转变为提供用户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海尔正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构建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未来可能成为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的制定者。现阶段,海尔已面向社会提供相关服务,这项服务已覆盖电子、船舶、装备等七个行业,计划在每个行业建立类似于海尔互联工厂的示范项目。而围绕这一目标,海尔互联网工厂的规模化扩张正在有序展开。

海尔早在2016年2月便着手准备搭建平台,到了2017年正式对外公布开始提供社会化服务。除了那8家互联工厂,海尔另外大约100家工厂也在计划逐步转变为互联工厂的模式。海尔互联工厂能够做到精准度高且效率高,现阶段客户定制服务占比达到57%,订单交货时间缩短了一半,整体效率提升了50%。海尔计划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球的108家工厂。”海尔运营负责人如是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