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品牌扎堆上市背后,「加盟商」哭惨了?

日期: 2025-09-23 18:08:05|浏览: 4|编号: 1398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十数万家商铺在年内关闭,部分合作商耗尽所有家产,奶茶行业的开拓者将众多创新茶饮推向股市,那么这些合作商的经营状况如何呢?

统计表明,中国人每年要消费213亿杯奶茶,而每一杯奶茶都关联着一个上市计划。从霸王茶姬4月10日提交的IPO招股书算起,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已经实现上市,古茗、沪上阿姨、茶颜悦色等也在积极筹备。可以说,茶饮行业的最终目标几乎都是IPO。

但,这掩盖不了茶饮加盟商们面临的窘境。

某些旧机器处理商在社交网站上大声喊话,说在生意最火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通停业电话,制茶机器只能当作废料处理,外行人不清楚,众多合作商的泪水,早就被品牌带来的赞誉声给盖过了。

这一切的缘由,还得从加盟这条带些“赌性“”的生意赛道讲起。

茶饮生意,加盟商不好挣钱了

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加盟店数量时多时少,在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小城镇,几乎每条街道都能见到众多茶饮店,部分店铺客流旺盛,场面热闹非凡,表面看似繁荣的生意,实际上早已不是仅凭风口就能轻松获利的时代了。

加盟商蒙受的损失有多大?用“无辜受害”和“背负债务”来描述十分恰当。

创业之初,期望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经过一段经营,计划达成经济独立,然而实际经营起来,才知晓当企业主并非易事。

陈戈是北方人,2019年加入了小鹿茶,这是瑞幸旗下的品牌,他投入了100万,慢慢地做,不到一年,就碰到了好几个麻烦事,比如疫情、公司出问题、行业太激烈,最后他不得不把店关了,还有30万的贷款没还完,设备也卖得很便宜,他觉得都是白花钱。

另有一位名叫李莉的县城奶茶店经营者,也遭遇了加盟的困境。她当初投入40万元开办奶茶店,起初每天能卖出40杯饮品,然而,在减去房租、原料以及人工费用之后,她几乎每个月都要亏损将近2万元。

如今众多老牌合作商都犹豫着不再开设新店,即便是再优越的经营地点,也无法确保能够实现收支相抵。这是某品牌合作商刘威所表达的看法。

这一情况并非单独存在,它正好体现了茶饮产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即企业股东在金融市场上大获成功,而部分合作商却面临生存危机。根据窄门餐眼提供的信息,2024年茶饮领域大约开设了16.76万个新店,但实际净增数量仅为2.99万家,这表明有将近14万家店铺已经从商业版图中被移除。

即便是头部品牌门店亦难逃厄运。

蜜雪冰城去年实现净盈利44亿元,去年年底该品牌的全球店铺数量已经达到4.6万家以上,一年之内新增了8914家分店,店铺扩张步伐迅速,但同时关闭的店铺数量也不少,2024年数据显示,该品牌平均每开设5.9家新店就会有一家面临停业。从餐宝典追踪的十五座城市分析,2024年饮品店的数量比2021年时平均降低了1457.9家,据此,业内普遍觉得大都市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

因此有些人将视线投向了二三线及更小规模的城市,据灼识咨询分析,到2026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茶饮店铺比例将可能达到49%。

但事实的真相是,下沉市场加盟者们的日子也并非就很好过。

以蜜雪冰城为例,这家公司最为盈利,2024年的财务报告表明,其位于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店铺比例高达57.4%,然而在同一时期,超过1100家加盟商选择离开,一些位于乡镇的店铺日平均销售额低于200元;一位来自湖北的加盟商讲,在他店铺周围500米范围内,密集分布着7家不同品牌的饮品店,这一情况直接让他的毛利率从60%猛跌到30%。

此外,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一些合作商为了维持生意,不得不向平台支付巨额的渠道费用。有合作商坦言,外卖订单占比较高过六成的店铺收益非常微薄,为了保持销售量,每月都要向网络送餐平台支付数万元的宣传开销,变成了“为渠道服务”。

许多合作商在普遍抱怨,不过全新茶饮领域的增长态势完全没有减缓的迹象,天眼查权威资料揭示,现阶段国内涉及此类饮品的公司数量已超过三十万四千家,其中超过四成企业是在最近一至五年内设立的。随着年轻群体对奶茶类饮品的使用模式逐渐固定,各种新奇口味不断涌现并持续改进,预计到二零二八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的规模将有望达到四千亿元。

蛋糕数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许多商家以微利甚至亏本的方式经营,这说明茶饮市场机遇依然存在,然而获取丰厚回报并非轻易可以实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血亏背后,谁的过错与命门?

这一状况的形成并非由某个原因促成,而是由一系列问题累积造成的最终体现,甚至可以说,在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牌机构、物料提供者、分销商(零售点)以及最终购买者,都对当前情形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助长效果。

品牌方和加盟商之间存在根本性冲突,加盟需要支付的首期费用通常数额巨大,然而店铺后续的营业额却达不到理想水平。

详细来说,想要一家品牌茶饮店,往往需要比经营一家普通餐馆投入更多资金,仅仅是加盟费用就可能高达数万元。举例来说,即便是在小城市开设一家霸王茶姬,比如三线城市50平方米的店面,整体计算下来,从加盟到店铺开业所需的初始资金大约在20万到45万之间。再回顾上个阶段,如今霸王别姬的加盟商们,平均要花 5.5 个月才能赚回本钱,到了 2025 年,这个时间已经拉长到了 18 个月。其他品牌的整体开销,同样不是小数目。

蜜雪冰城与古茗的统计截止于2024年9月30日,沪上阿姨、茶百道以及奈雪的茶的相关信息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这些数据均经过核实,加盟详情源自官方网站及客服沟通获取。

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环境,使得许多小微经营者的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对他们造成一定负担。

品牌方更注重整体店数增减,不太在意单个加盟者的生死,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评估时主要看连锁店数量增减,而不会关心每家加盟店经营多久,这种状况下,企业可能会只盯着总店数变化,而忽略每个加盟商的存续情况

此外,加盟现已成为品牌方达成规模扩张与获取利润的关键途径之一,为了招徕更多创业者参与,部分品牌方常常费尽心思制定各种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方案,只要有人加入就能轻松获利,例如,古茗曾对合作商提供“无需缴纳入门费”的优惠,待经营状况稳定后再逐步收取费用,使合作商能够“先盈利再缴费”。

加盟商的实际盈利情况很不稳定,整体表现差异很大。多数品牌的店铺每日平均交易额、每店每日售出数量以及每单平均交易额等核心数据都在减少,虽然蜜雪冰城平均每店每日交易额为4184.4元,比2023年的4127.8元略有增长,但增长速度的减缓依然相当显著。

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更令人不齿的是,企业赚取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源于向合作商提供物料和器械,也就是说,产业链的高额利润在业内已是众所周知,其余部分则由合作商承担。

举个例子,蜜雪冰城97%收入依赖供应链。蜜雪冰城自行建造了五个生产设施,原料自己生产比例达到六成,包装材料费用减少一半,依靠大量购买把奶粉、柠檬的进货价格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八成,不过加盟商必须用高价购买总部的物资——卖六元一杯的柠檬饮料,加盟商的物资费用占总成本的一半,而蜜雪冰城的利润率能达到三十二点四;古茗、沪上阿姨的加盟费用和物资费用占比同样超过八成

侵蚀加盟商利润的还有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

部分供货商受制于生产过剩及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倾向于将利润压缩的压力转嫁给品牌方,品牌方随后又将此负担施加给加盟商。例如,主营业务涉及果汁及速冻果蔬加工的田野股份,其毛利率自2021年的29.16%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25.64%,为维持盈利能力,该公司可能选择提升成本,而最终承担后果的将是加盟商。

恶性竞争与过度竞争,同样让众多合作商陷入困境,价格不断下滑,没有最低点,只有更低点。

起初,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低价竞争”来抢占市场,无节制的蜜雪冰城将柠檬水定价4元,喜茶、奈雪的客单价也降至20元以下,瑞幸更是推出9元9角的奶茶。然而,大部分促销开支最终由加盟商来承担——某个品牌的买一赠一活动,总部每单仅给予1元支持,加盟商每卖出一杯要亏损3元5角。

价格竞争造成的结果是,销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但收益却降低了,一位合作商人表达不满。

近年来,新型饮品行业在定价层面出现明显停滞,根据餐饮数据平台发布的信息,从2021年至2024年这三年间,知名品牌奈雪和喜茶都实施了超过十元的降价措施。

情况更为复杂,个别店铺的整体销售额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同时商品的平均价格正在降低,然而店铺的日常开销却持续增加。

要成为优秀品牌,必须挑选理想地点和区域,地点关乎顾客数量,也是品牌方必须严格评估的关键要素,某些城市奶茶店月租达三万至五万元并不罕见,部分店铺的租金收入还能占到总营收的三成到半数,根据三三餐饮网披露的某品牌合作经营费用信息显示:

1.租金:5000元/月×12=60000元/年

2.装修费:元

3.设备购置费:元

4.原材料采购费:5000元/月×12=60000元/年

5.人工费:8000元/月×12=96000元/年

6.其他杂项费:10000元。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看,当市场定价竞争激烈时,假如经营成果达不到理想水平,就很难保持盈利。

顾客们的沉着,同样值得重视,也是合作商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没有人愿意冒犯“上帝”。

人们普遍知道,Z世代的顾客不再像从前那样,为了买一杯网红饮品而疯狂排队,有关城市首店、争购热门IP合作商品等消息也几乎不再出现。

公众的注意力渐渐集中到服务感受、食品卫生等层面,前年315期间,部分企业因产品成分说明存在瑕疵,导致顾客对其评价大幅降低,今年7月,某知名茶饮店员工上门要求顾客删除负面评价的事件引发热议,为了防止差评曝光,店铺员工甚至提供上门协助,意图减轻店铺销量所受的冲击。

顾客施加给合作商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这种压力比起品牌方、供货商以及同业者要轻微许多,合作商还是不得不为此感到忧虑。

当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加盟商们更迫切考虑自己的出路。

勇敢者游戏,加盟商如何自救?

但是自我解救并非易事,在茶饮领域品牌生存环境严峻时,多数加盟者通常只能遵循倚靠强大品牌获取发展的经营思路,与品牌分离并非明智之举。

这一部分人考虑到无法调整产业顶端,那么着手改进产业中间环节以及下游客户,倒是一种维持竞争的有效途径,毕竟对大多数加盟商来说,只要比他人经营得更为优越即可。

以某个店铺为例,部分合作商家不仅借助店铺吸引顾客和外卖服务招揽生意,还效仿水果经营商,开始组织顾客群体活动,并推出老顾客专属福利,此外还与其他类型店铺如水果店和超市等联合,发挥各自长处,联合发行消费凭证,宣传组合购买折扣,减少宣传费用,借此方法维持顾客数量,提升顾客忠诚度。

在费用控制方面,有人打算将雇佣的工人转变为亲属管理,对于制茶工具则挑选了再利用的物件,同时在不违背公司总部规定的前提下,让器具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

也有一些人选择脱离加盟体系,自创“轻品牌”。

例如,供应链需要自主运营,由于先前加盟品牌的供应链问题频发,部分人选择更为彻底的做法,借助现有供应链资源建立区域性品牌,然后在县内市场重点推广“即时调制果汁茶”,与一些果汁企业或村民合作直接采购水果、茶叶,以此缩短供应链,时间长了,单杯盈利能力比加盟店更强。

在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丰富市场推广的新奇做法。比如,区域性的品牌可以和本地的风景名胜区、历史博物馆联手,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商品,从而提高其附加值。当然,这些想法听起来似乎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不过它们至少能为一些陷入经营困境的合作伙伴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写在最后

茶饮领域呈现一种奇特现象,众多品牌纷纷公开募股,其市场价值越大,部分合作商遭遇的困境就越严重。在这场角逐中,一个不容置疑的规律是——能够持续经营的,终究是那些洞悉游戏规则的参与者。

或者极度竞争,或者开拓新路,或者完全退出。对于茶饮行业来说,要实现长久发展,可能需要考虑:怎样让合作方从单纯被剥削的对象,转变为共同发展的伙伴,而不是财务报表中的牺牲品。

你看,商业往往就是这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