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个山还要雇人背?
”刷到这条视频时,手指停了两秒。
那个体格健硕的青年,用一只胳膊环住女孩的大腿,另一只手紧握着围栏,步履匆匆地向玉皇顶赶去,屏幕上滚动着“八百五十元购得公主抱,很划算”的评论。
讨论区争论激烈,有人抱怨富豪的乐趣难以理解,另一些人则直接展示购物凭证,表示上回就安排好了,过程非常满意。
说到底,不是泰山变陡了,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想一个人狼狈。
上一年曾经登过,途中突遇滂沱大雨,雨披紧紧贴在面颊上,左右两边都是互不相识的人,想要拍张照片都寻不到可以帮忙举手机的对象。
那种“众人皆行我独止”的落寞,比身体发软更让人难受。
这位同伴的到来,如同即时递上的登山杖,体能的辅助只是表象,核心购买的是“始终相伴”的安心感。
别急着骂矫情。
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24年参与户外活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五亿,在这些游客中,有六成是独自旅行者。
社交软件越发达,线下越难开口求助。
陪爬服务把“临时搭子”明码标价,反而成了最省事的解决方案。
体验过的女性表示:他清楚自己有低血糖的情况,每隔半小时就会递给我一颗糖,这种照顾方式,比我之前的伴侣要周到得多。
当然,套路也深。
有个人花费九百元购买了所谓的“猛男套餐”,然而实际接待他的那位男士,气喘吁吁的样子甚至比女性顾客还要明显;另外,有位男士在直播时展示着八块清晰可见的腹肌,但等到线下见面时,他腹部的肌肉却只剩下一小部分了。
现在平台变得机灵了,开始实施真实身份验证,还会把负面评价顶到最前面,有些企业甚至推出“试用一个小时不满意就退款”的举措,这听起来跟点外卖差不多。
最魔幻的是,这行开始卷学历了。
济南某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阿泽,个人履历中标明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同时持有红十字急救认证,另外还提供一项特色服务,即在山顶进行情绪化的照片拍摄,每套照片的定价为200元。他私下坦言,在旅游旺季时,月收入能达到三万元,这比他在实习期间的薪水要优越得多。
监管还在打瞌睡。
现在全凭平台自觉,万一真出事故,责任算谁的?
有律师提醒:“这种一对一服务属于劳务关系,最好签电子合同。
”不过谁爬山还带打印机呢?
泰山管理机构近期接触了数个非正规登山团体,提及正在探讨“陪同登山登记制度”,给人的感觉像是试图将非法行为合法化。
说到底,850买的不是肌肉,是“被认真对待”的幻觉。
仿佛深夜里的出租车司机听见你的抽泣,陪爬的伙伴记住了你害怕狗、喜欢冰镇可乐,这些点滴信息组成了“我并非孤单一人”的证明。
至于值不值?
下次爬到十八盘,膝盖开始发抖时,答案自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