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曾被视为自助餐界“白富美”的金钱豹北京翠微店歇业了,这标志着北京地区的金钱豹全部停了,是最后一间。早些时候,位于王府井、亚运村、中关村等地的金钱豹也相继歇业了。最新消息透露,先前报道说国内仅存的一家金钱豹上海总店也关闭了。
挨饿一整天,勉强支撑着墙才能进入;饱餐一顿后,又需要靠着墙才能离开,这曾是许多人在金钱豹餐厅的真实体验。采访过程中,不少顾客向记者坦言,曾经把能够光顾金钱豹看作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情。
可是,全盛时这家企业旗下有二十六家分店,被称作行业典范的金钱豹,怎么会逐渐没落?是因为管理上出了差错,还是未能洞察顾客的喜好?上档次的餐饮业将来要怎么发展?记者就这些情况展开了探访。
经营不善,颓势难挽
7月5日,金钱豹北京翠微店已经停止营业,店门紧锁。许多顾客聚集在门口,咨询会员卡退款相关事宜,但店内没有工作人员处理。
经过了解,客户账户里的钱少则一千到两千,多则将近一万。不少顾客对笔者讲,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消费了,最近从媒体上留意到相关报道,这才记起自己手里的会员卡里还有剩余的钱没有用掉。
多数人得知金钱豹停业感到意外。但经媒体人查证,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其实很久了。
2014年9月,金钱豹亚运村店和王府井店被曝出售卖违禁生食海鲜,因此这两家店分别关闭进行整改。2015年,金钱豹在转手给现所属的嘉年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时,交易价格从2011年安佰深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集团接手时的15亿元显著降低,仅以2.53亿港元成交(折合约2.2亿元人民币)。2016年一年,金钱豹在全国就关停了13家餐厅。
店铺快速缩减规模,导致众多供货商登门追讨欠款,其中一家名为金钱豹的北京翠微分店在六月二十八日就遭遇了十多家供货商上门索债,这些供货商指出,金钱豹累计拖欠的款项高达两千万元。
根据某些专家的见解,金钱豹经历了三次易主,领导层更迭迅速,造成其内部管理出现混乱,这是它逐渐没落的关键因素。
“扶墙进扶墙出”的时代已过去
过去,花数百元在金钱豹享用世界各地佳肴,以及海鲜、牛排这类高档菜肴,对一般上班族而言,带有某种独特的庄重感。
曹女士三年前在北京中关村周边上学,她向媒体透露,去中关村欧美汇享用金钱豹大餐是他们学生时代的一个“向往目标”:获得奖学金后才能去,那种感受类似于小时候考满分去吃肯德基时的兴奋心情。
杨先生住在北京万寿路附近,他曾在金钱豹北京翠微店办理了一张3000元的会员卡,家里人过生日的时候才会去金钱豹用餐。
不过这些年,生活物资愈发充裕,海鲜等食材在商店随处可见,大家不再渴望通过丰盛的宴席来满足短暂的味蕾享受。据一些学者研究,现在传统自助餐的经营难题,主要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越来越注重提供放松身心的体验。石女士目前在上海务工,她表示,现在确定用餐场所大多借助评价软件和公众号的信息,会优先考虑那些装饰设计独特,或者食物呈现方式新颖的店家。
西贝餐饮的副总裁楚学友向媒体人透露,由于社会背景、都市进步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当前的餐饮行业对于差异化服务的要求更高了,各类群体在不同用餐情境下的饮食需要,还需要做更充分的满足。
有客人也对媒体表示,如今特别关注食物的营养均衡。那些号称能吃得扶墙进扶墙出的自助形式,就算单次消费额度再高,也让人觉得不够气派了。
高端餐饮路在何方?
许多知名高档饭店,比如金钱豹,近些年都面临停业或转型的困境,像俏江南、湘鄂情这些曾经的行业巨头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它们从餐饮界的巅峰跌落下来呢?
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金勇向媒体透露,高端餐饮的市场目前确实在萎缩。几年前,餐饮消费领域状况不正常,由于公款吃喝和商务宴请的影响,很多人把钱投向了高档餐饮。但国家现在倡导平民化消费,对公款消费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平民化餐饮的选择也变得丰富起来,人均消费大约在80元的商超式餐饮更符合当前平民化市场的需求。
那么,高端餐饮是否还有其存在发展的空间?
金勇持此看法,高端餐饮仍会招徕部分高消费人群,但餐饮公司需“沉住气回归根本”,对三大核心要素要着力打磨:首先,食材品质必须上乘,若定位高端却选用普通食材,顾客肯定不会认可;其次,装修环境等硬件设施要给人以舒适和别致之感;再者,服务要贴心周到,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而这三方面都有赖于餐饮企业在经营上的规范化运作。”
用餐具有明确的消费动机,当今的顾客都十分注重实际效益。往昔的饮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今则务必努力给予人们愉悦体验和内心满足。这是金勇的看法。记者 曲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