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全关!又一香港老字号跌落神坛,被曝卖楼千万,欠薪800万

日期: 2025-09-26 09:14:26|浏览: 3|编号: 14168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香港居民前往内地购物十分普遍,这无疑让本地的零售领域承受了显著的挑战。

香港作为购物的魅力对内地居民而言正慢慢减退,现在这个地区正面临“本地人不愿留下,内地人不想前往”的困境。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部门统计,5月5日晚上9点为止,连续五天共有大约位游客到访香港,其中内地游客数量达到大约人次。

图源:香港商报

今年五一期间香港游客如织,他们大多只是拍照留念,并非热衷购物。

此地,贪念泛滥不再遍布众人的面容,香港不少著名景点及热门拍照点挤满了人群,各处都能见到访客排着队摄影的喧闹情形。

图源:星岛头条

香港居民前往内地人数激增,访客购物兴趣有所减弱,再加上内地餐饮企业进军香港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香港的饮食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而如今,香港的结业潮还在继续。

最近,一家经营了三十三个年头的香港老牌粥铺宣告停业,让众多顾客觉得非常遗憾和难过,人们将要和这种亲切的口感道别了......

01

香港33年老字号宣布全线结业

10元吃饱的“穷鬼餐厅”也难以为继

最近有消息说海皇粥店资金链紧张,其母公司海皇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在5月7日晚上宣布,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和公司财务状况变差,决定全面停业,当天所有分店和办公室也同时结业。

[]

毫无征兆,连铺面外头都不见有停业布告,直接将通知递到众人手里:所有业务即刻停办,马上结束劳动关系。

打了顾客和员工一个措手不及。

这家自1992年开张的粥铺,在许多香港居民心中早已不是生面孔了,鼎盛时期在香港开设过的分店数量超过三十家。

这家店作为香港首家连锁粥铺广为人知,主要供应地道广东粥类,特色菜品包括牛粒粥、皮蛋肉丝粥、炸肠,还有多种新式肠粉及点心,承载了许多香港人的夜宵情怀。

对于海皇粥店的停业,许多香港人觉得可惜,这代表了一段岁月的印记,无论味道如何,将来都再也品尝不到了。

实际上,海皇粥店的结业早就有迹可循。

最近八个月里,海皇已经不声不响地关闭了五家门店,就连沙田好运中心的设施也一度准备公开处置。

湾仔庄士敦道的那个分店,去年八月尾就因为拖欠三个月房租,被房东告上高院,房东要求赔偿八十一万三千元加上违约金,还想要回铺面。

而店家规定,员工在口罩时期内,薪水按原标准的八成发放,若同意此安排则继续任职,若不同意则可以选择离开。

其实海皇粥店也并非完全没有作为,为了吸引顾客,它在去年10月底推出了限时特别组合,一共四种粥,其中有艇仔粥,从晚上8点开始只卖10元,这个价格至少和十年前一样低了。

此次“十元畅吃套餐”反响热烈,海皇粥铺外队伍绵延不绝,原以为这是其转型的开端,未曾料到,却是“旅程的终结”。

02

卖楼赚千万

员工追讨欠薪800万却不给?

海皇粥店这次停业,结局并不体面,原先的店员们,工资至今还没结清。

有担当的用人单位,须先补发拖欠工人的薪资、离职补偿以及长期服务奖金等款项,再行正式解散,何必让我们去劳动管理部门申诉?一旦宣告破产便转嫁给公共财政,我们需等待数月方能由破产欠薪基金追回部分薪酬,工人的生计如何维持呢?

香港劳工部门透露,已经接到八十余名海皇粥店员工的申诉,内容主要包含拖欠薪资以及离职赔偿等事项,要求追讨的款项高达八百多万港币。

图源:香港文匯報

依据香港文匯披露的信息,海皇粥店的开创者两个月前以四千八百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九肚山的一处西式住宅,到手纯利润超过一千一百二十万港元。

明知资金周转出现难题,却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财务问题,直到店铺即将停业才告知员工,使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变故,并且试图推卸自身责任,要求员工通过官方渠道申请经济援助基金来追索应得报酬和补偿。

眼下所有职员都无法联系到企业的主管,他从不接听大家的来电。

这真不像是一个几十年老店会做出来的事,如此没有魄力。

事实上,关于海皇粥店的停业,许多香港居民并不觉得惊讶,因为相关讨论中充斥着对其食物水准的负面意见,明确指出其不再具备香港的传统风味。

“以前觉得好吃,但这几年去吃一次比一次差。”

二十多年前味道很棒,近些年食材质量下降厉害,如果减量用料就不会再光顾了,而且这个价位根本不会选择去吃那种速食的粥品。

“做不好就会被人淘汰,食物素质反映一切。”

传统老字号本该是品质的代名词,结果最后却只剩下“老”了。

若只知沉溺于既有成就而不再进取,又时常摆出老资格的姿态,那么最终必定会因声名狼藉、信誉受损,慢慢使老字号在市场中仅存外形却已衰败,直至彻底消失。

如今看来,海皇粥店的结业也有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03

香港餐饮业市况持续低迷

海皇的正式离任,是香港餐饮领域现状的生动写照,街头巷尾的零散店铺,以及规模宏大的餐饮企业,接二连三地停业,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餐饮格局。

根据现有资料,今年在香港地区,已有13家连锁性质的餐饮店整体关闭。

香港还有一家老字号的连锁快餐店,这家店经营了44年,以前非常受欢迎,名字叫“炖奶佬”,它在美孚的最后一家店,计划在2025年5月29日停止服务。

它鼎盛之时,这家店的名声可以说传遍整个香港,从港岛延伸至九龙,从新界覆盖到边远乡镇,几乎都凝聚着两代香港人的味觉回忆。

此外,原先经营着二十四家分店的品牌“稻坊”,已悄然在荃湾地区停止营业,太兴集团旗下的“稻埕饭店”以及金记集团旗下的“丽香园冰室”也相继歇业,信和酒店旗下的“沙嗲轩”更是接续关闭。

口罩风波期间,香港餐饮领域遭受重创,许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就连本地历史悠久的企业也难逃困境,更别提那些规模较小的店铺了。

这些老店也并非没有尝试过创新,例如“炖奶佬”就曾发售过由其掌勺人设计的零食包装产品,然而在香港茶餐厅行业竞争异常白热化的背景下,品牌想要发掘新的发展路径相当困难。

04

进攻香港的内地网红店

也开始倒闭撤退

实际上,这一场结业潮,在港的内地餐饮网红店也未能幸免。

2023年开在旺角的“柠濛濛手打香水柠檬茶”,刚开始生意非常好,门口排起了很长的队伍,租约本来要持续到2025年,结果还是没能撑下去,不到一年就提前结束了营业。

同是售卖柠檬饮品,柠季在2024年5月期间,租用了位于旺角富达大厦的店铺,不过到了9月,这家分店已经停止营业。

在旺角地区同样遭遇失败的内地餐饮企业还包括一家在广州经营了二十七年的“咕嚕丸子屋”,这家店在香港却遇到了经营困境,开业不到一年就选择了退出市场。

这家名叫“萝卜向南”的湘西菜品牌在香港的经营活动非常短暂,仅仅持续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随后便宣告终止了在该地的运营。

早些时候那些来自内地的餐饮企业进入香港时,都抱有极大的期望,几乎每家分店,都迅速成为香港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

非常无奈的是当前状况十分严峻,房租开销居高不下,员工薪资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都让餐饮行业公司运营困难重重。

在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即便是知名度极高的品牌,进入香港市场也会遭遇挫折。

提前毕业导致品牌的租赁保证金、整修开支、机器购置等初期的大笔花费全部白费,然而若不及时终止,后续亏损只会不断累积。

不过,在香港那些历史悠久的店铺而言,除了开销巨大、场所选择受限外,还与其自身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

老字号餐饮凭借品牌积淀和一定声誉立足,但在产品研发、服务改进方面,一旦滞后于市场步伐,就会失去顾客青睐,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类似海皇粥的餐饮铺,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起死回生”的。

它们的发育停滞不前,依旧固守着陈规旧习,未曾探索过现代化的方向,也没有推行数字化革新,没有创造出新颖的用餐感受,更没有适应社会对于“服务”和“情绪价值”的更新要求。

情感难以持久,商场竞争无情,它不会因为你是老牌企业就对你格外宽容,顾客更是精明,他们也不会因为你过去很受欢迎就对你心存偏爱。

香港的顾客如今有众多选择,内地赴港热潮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新颖的体验机会,用较少的支出就能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商品。

这家在香港有很长历史的粥店,是许多本地人饮食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它不再营业,给香港的餐饮领域带来了警示,在变化很快的市场中,只有持续更新和进步,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对于这件事,您有何见解?期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欢迎表达观点,感谢参与。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