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段特别舒缓的室内装修短片,七十六平米的小户型经过主人精心布置,宛如一块蓬松可口的奶油点心,原木色调的物件伴着柔和光线,让人忍不住想褪下鞋子蜷在沙发上。
猛然领悟了那个道理:理想的居所并非刻意粉饰而成,而是岁月悠长中精心“培育”而得。
现在装修风格那么多,我却越来越偏爱原木风。
是由于时间沉淀,才懂得并非盲目追随——木材的肌理蕴含着天成的暖意,不同于金属的触感生寒刺骨,也不同于石材的表面坚实硌脚。
如同影像中那片地面,淡黄色木材排列得井然有序,赤脚踏上其中,连弯腰去拿物品都变得轻松自在。
双人沙发看似体积不大,但两侧的剩余空间足够摆放绿植和小型边几,因此整体感觉比大沙发更加开阔。
小房子最忌讳“堵”。
把厨房改成通透式设计,与餐厅融为一体,烹饪时一眼就能望见家人在桌旁吃橘子,充满生活气息,比单独的封闭厨房更有家庭氛围。
餐边柜占据整面墙壁,冰箱被嵌入其中,台面上放置着一个插有野花的玻璃器皿,零食容器和咖啡杯放在那里,各种零散物品都有了安放之处,整体显得干净利落。
卧室的巧思更戳人。
没有设计繁复的背景墙,使用木质百叶窗搭配一层轻纱,白天阳光透过,墙上的影子被投成细密的方格;到了晚上,拉上窗帘,床头那盏暖色调的灯一照,仿佛被温柔地包裹住。
那个位于床脚的小型储物单元虽然只有三十厘米的横向尺寸,却足够容纳书籍和放置一些小物件,如果再配合一个能够调节大小的小型桌板,早晨便可以进行梳妆打扮,晚上也能用来记录一些需要备忘的事项,其用途相当广泛,毕竟生活本身充满变数,家居用品也必须适应人们的实际需求。
最佩服的是儿童房的设计。
没有设置成传统的榻榻米,而是摆放了一张具备储物功能的小型床铺,床底可以收纳换季的寝具,床边装设了透明的门板,孩子能够自行取用书籍绘本,并且方便地收拾玩具。
所有家具有移动功能,孩子长大一些时,书桌可以搬到窗子旁边,同时添置一个迷你书架,就能形成全新布置。
为人父母者皆明白,孩童发育速度惊人,犹如树木般迅速生长,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孩子成长变化的房间,才算得上真正实用。
其实装修并非一定得遵循某种固定模式,这房子并未进行大规模改造,只在入口处增设了一面带灯的圆形镜子,拆除了厨房的门,调整了柜子的摆放,却让生活充满了诗意,充满了韵味。每次推开家门,温暖的黄色光线、木质的清香、孩子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这不正是我们竭尽全力想要守护的“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