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初次看到“哈根达斯”这个名字时,常常无法立刻明白它所代表的事物。
它很少出现在众多都市街头,也不常被那些在社交圈里展示奢华生活的人提及,因此很难将它和“冰激凌”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
确实,它源自美国,是一家“雪糕”企业,“哈根达斯”的名称,是从英文“Häagen-Dazs”翻译得来的。
它之所以被称作常见的“攀比”方式,是因为它的价格非常昂贵,通常一份就要卖到三十、五十,乃至上百元,曾被人誉为“冰淇淋界的宾利”,从这点就能看出它的级别有多高。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夏日饮品习惯里,主要选择的是大冰块、小果冻和传统冰棍,就算稍微讲究些,价格也基本不超过十块钱,毕竟追求的是透心凉、解口渴的实际效果。
因此,一份价值几十元的“哈根达斯”,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美食爱好者戏称:仅仅这些小圆球,就能让我倾家荡产。
当然调侃归调侃,哈根达斯的定位确实高,但它也有贵的道理。
它自诞生起便主打天然属性,所有成分如奶水、奶脂、蛋液及可可制品均无人工掺入,完全不使用任何合成调味品或工业辅料。
确保每位顾客品尝到的每一份“甘甜”,都和常见的“低廉冰淇淋”有着显著的不同。
除了口味上的优秀,营销也算得上一把好手。
“喜欢她,就带她去享乐斯”这个宣传语,同样被很多年轻群体所了解。
不知不觉间,仿佛在告诫那些心思萌动的年轻人,在追求心仪对象时,没有什么比“让意中人享用哈根达斯”更能体现爱意了——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金钱。
从某个角度来看,“哈根达斯”不只是美味佳肴,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们,借助精心撰写的文字,在社交平台上展示感情的一种方式。
国内外的“差距”
“哈根达斯”的品质无需怀疑,值得注意是,尽管在国内被视为“顶级美味”,但在海外,它仅算作“寻常的冷饮”,在普通商店的冷冻柜里即可购得。
落差是不是很大?
事实上在海外拓展期间,“哈根达斯”也曾尝试转型为顶级品牌,但当时“大众化、便捷型”的市场定位已经稳固,当地顾客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那个年代,九十年代中期,哈根达斯来到国内市场后,不再把自己当作普通冰柜里的甜点,而是选择在专门店铺里售卖,依靠精美的店面设计,营造出一种特别洋气又显高档的氛围,因此迅速被看作是奢侈的冷饮品牌。
那个时期的中国,互联网尚处萌芽阶段,人们获取外部资讯相当困难,对于那种时髦的冷冻甜点,普遍缺乏认知。
另外一些国产冷饮品牌,确实比不上注重保持原味的哈根达斯更加出色,一旦它打上了“品质上乘、源自海外”的记号,售价跟着提高,这也算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如今,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优质商品”的认知也随之转变。
还了解到,在国内,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到上百元的“哈根达斯”,在海外市场,价格往往只需几美元(约合十几元人民币)。
此外众多雪糕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在内外压力交加的情况下,哈根达斯所谓的“定价理念”也慢慢瓦解。
相比之下,名称显得更为显贵一些,这其实也是凭借实力让许多购买者望而却步。
——轻肥说——
到了这个地步,您应该清楚了,口感出众并非哈根达斯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将自身定位为奢侈品的宣传策略,才是关键所在。
当然,年轻人挑选“哈根达斯”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味道,还包括诸如“优雅的场所、豪华的接待”,以及“彰显地位、提升格调”等一系列附加好处,这与选择卡布奇诺、拿铁等外来食物的动机相似。
要让冰淇淋带有雅致的格调,年轻人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它的高价,这种超出常规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