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丰计划关闭其在北京地区的所有门店,这包括青岛、西安在内的北方主要城市店铺。
一时间,大家纷纷转发。你懂的。
恰逢另外一个热点:
正好一叠加。结论仿佛已经得出了:消费力不振。
但我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先谈谈鼎泰丰。这家店的收费,对多数消费者而言,属于比较高的餐饮标准,但若是在十年前邀请朋友光顾,效果尚可,如今则显得不太合适。
南方地区的人们偏爱多种多样的小笼包,然而北方地区据我了解这种喜好程度不高,因此它的接受群体非常有限,一旦品牌效应减弱,人们尝试新事物的热情也随之消退,这种情况会显得有些为难。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品尝了鼎泰丰的清真风味料理。两个人消费了折合人民币四五百元,不过感觉食物的分量并不算多。整体而言,价格偏高。
在国内,我本人相当偏爱他们制作的炒蛋饭,不过每份需要支付八十元,这价格嘛,并非是我负担不起,只是不会选择每天都享用。
整体台式管理模式和风格,长期以来都是大陆餐饮企业的榜样,奶茶行业也是由中国台湾地区开创的,不过近些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陆餐饮经营者更加渴望成功,更加有进取心,创新方式更加大胆,胆识也更加出众。
再来说说餐饮行业。我认为把所有锅甩给消费不振是不对的。
现状是供应过剩,任何需求都难以承受如此多的店铺。许多商场几乎完全失去了零售功能,仅剩下电影院、餐馆和饮品店。
说一个更绝的上半年,北京外卖骑手增加49.7%。
过度供应存在多种缘由。首先源于中国人追求大规模经营的执念。认为不经营万家店铺就不是出色的餐饮经营者。如今许多县城街道上,常见奶茶品牌密集分布。个人觉得这些区域无需如此多的奶茶店。
餐饮是许多人首先考虑的创业或谋生途径,因为其他选择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因此人们争相涌入,中国人倾向于从事表面上看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实际上这种行业极其困难。
做餐饮行业很不容易,很多人遭遇大公司裁员,又不太相信迷信,急着找份工作,结果都被加盟的陷阱欺骗了。因此,许多快速扩张的加盟公司,实际上赚得非常丰厚,这本质上就是行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今日原打算品尝鼎泰丰的美食,不料商场底层另一家新开的小笼包铺夺走了我的选择权,商业竞争原是这般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