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每日工作超12小时
“单量明显增加”是外卖骑手最直观的感受。
过去在无补贴时期,单量有上限,骑手每日完成的任务量最多为四十五单,或者五十单,如今则改为保底要求,每日完成的订单数至少要达到四十单,或者四十五单。
赵彰向记者表明,他自2020年岁末抵达北京,各大外卖平台均有其配送经历。他称,在送餐员中,自己算是比较用力的,速度上会稍稍加快一些。
外卖单量猛增时,赵彰的进项也显著增长,前一个月他送了将近两千六百笔业务。与去年相比,订单数几乎增长了一倍,他当前的收益是去年同期的1.5倍,每月差不多能赚到两万多元钱。
但是,赵彰的经济状况改善并非源于平台奖励制度,而是因为工作时间急剧延长,这既包含平台施加的压力,也涉及配送员自主接单。“每一笔的报酬并未提高,每钟头依旧是六十元,原先我仅负责午间和晚间时段,再兼做一点夜间配送即可,现在连下午茶时段也不得停歇,每天九点五十离开家门,持续工作至晚上十一点。”
赵彰谈到,虽然平台会借助疲劳值等指标来控制骑手的工作时长,但骑手依然能够在其他平台承接订单。他们可以同时运营多个平台,或者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如果某个平台停止服务,骑手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平台继续工作。
平台初期给予的资助确实让赵彰的收入大幅增长,不过由于任务量过大,他的安全面临更多隐患。高峰时段送单时,几乎所有的骑手都没有时间喘息,已经到了极度疲惫的程度。
“最近天气很热,很多人感到身体不适,都在等待天气凉爽后继续工作。这几天雨下得很大,有人出了交通事故,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把任务交接给别人,否则过期了会被罚款。”赵彰坦言,短期内可以忍受这样的工作节奏,但长期肯定难以承受。“身体一旦受损,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更令他忧虑的是,在补贴竞赛中,众多新骑手正持续加入,这个行业前景将必定遭遇“人才过剩,资源不足”的局面,骑手们陷入“恶性竞争”的风险将显著提升。
由于薪资优厚、额外奖励丰厚、业务量巨大,原本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纷纷加入其中。这些奖励不可能永远持续,但从业者数量却显著增长。留存下来的骑手越来越多,一旦奖励取消而订单量又急剧下滑,大家的收入水平必将大幅缩水。持续这样下去,我们的收入将无法获得稳定保障,这对我们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成为骑手这个职业的入门条件很简单,我们或许会遭遇失业困境。
餐饮商家:某单品线上每单亏损8元
外卖配送员对前景的忧虑,不同于某餐饮公司魏军(化名)的期盼,他最盼望的是优惠战能迅速收场。短期内收入丰厚的配送员,与一些餐饮商不同,他们在优惠战中已面临线上线下的双重失利局面。
魏军表示,由于补贴竞赛,该品牌的堂食客流量减少了12%到15%。一位会员顾客原本每两周会来消费四次,但最近两三个月,他们的消费次数已经降至三次,其中减少的一次变成了外卖,原因是外卖价格更便宜。
他向对方表明,餐馆业者最在意的是食客的满足程度,不过众多外卖订单打乱了原先的作业步骤,使得店内用餐者的感受变差了。
店内顾客排起长队,外卖骑手同样等候,导致店家应接不暇,只能优先处理一方,用餐者的体验难免受挫。因此,他们被迫在高峰时段暂停送餐服务,或者调整热门商品的供应方式,限定仅限堂食。
与此同时,线上外卖的份额虽然由先前的15%增长到22%,但并没有让魏军获得持续的回报。
参与餐饮活动有助于增加关注度。原先某个商品在平台上的优惠力度或许能达到八成,现今为了增强吸引力并获取平台资源,必须降至七成。若持续提供补贴,那剩下的两成就会转化为固定支出。否则,同类行业的对手会以更低的价位争夺流量。先前你占据十分之一五的外卖业务份额就要被继续压缩,而且到店用餐的次数也在减少,这表明持续走低,已经丧失了优势。
魏军快速估算了一下,当前外卖促销期间,线上某类商品每完成一单就要损失8元,一个季度亏损金额就能达到百万元级别。这种亏损对于行业领先的公司来说尚能忍受,但若是缺乏坚实的财务基础,普通餐馆可能几个月内就会经营不下去。
在等单的外卖骑手。中新网 左雨晴 摄
专家:内卷式竞争无法真正提升市场效率
在送餐应用平台激烈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同时,餐饮服务提供商正承受着经营亏损,而外卖配送员也在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维持工作。
七月份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状况和下半年经济任务,与党外代表们举行了座谈讨论。座谈中着重提出,要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消除过度竞争现象。七月份三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需全面深化全国统一市场的构建工作,促使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改善。同时要求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间混乱的竞争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平台经济竞争有别于其他行业,呈现出“双重内卷”现象:一方面,平台公司之间通过高额资金投入争夺用户关注度,造成公共领域用户资源的恶性争夺;另一方面,平台上的商家为了争取自身用户群体,也必须参与资金补贴,导致平台内部用户资源的恶性争夺。
他强调,无休止的竞争是一种不良竞争,实际上是商业中的“囚徒困境”。各方卷入其中,无法得到长远的好处,资源分配也无法有效推动市场进步和整体利益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强调,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但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会破坏市场效率与公平性。这类补贴无法有效培养用户习惯或增加整体市场容量,主要体现为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的挤占作用。
媒体报道显示,在网络上,除了“怎样免费吃外卖”之外,部分网民也开始关注外卖和餐馆在品质上的不平等对待问题。
良性角逐必须坚守原则,餐饮配送行业尤其要关注食品卫生安全的红线。处理“恶性攀比”的关键,在于纠正失衡与低效现象,并非要压制竞争,更不是要彻底取消竞争。
可以运用弹性监管手段,例如借助沟通机制督促平台维护竞争秩序,又可充分利用《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既有法规,强化对恶性定价等行为的管控。同时需注重食品安全、社会救助等核心领域的监管力度,并主动引导和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孟雁北的观点。
七月十八日,监督管理部门召集了外卖、本地生活、电商三大平台进行沟通,倡导行业健康竞争。八月一日上午,上述平台相继发表公告,承诺拒绝恶性营销手段,严格约束优惠活动,杜绝一切违规竞争,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多方共同发展。
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8月7日正值立秋这一天,由于“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推广活动,许多奶茶店遭遇了客流量激增的情况。部分顾客表示,各种高额的折扣让他们难以抵挡购买欲望。报道中提到,个别品牌还推出了抽奖赢汽车、赠送黄金等极具吸引力的促销手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