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惊叹!全球摩天大楼中国占一半,破除了百年魔咒

日期: 2025-10-09 02:05:53|浏览: 8|编号: 15030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香港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领先,摩天大楼数量达到惊人的六百五十七座,其中超高层建筑有六座。

依照国际建筑学界的界定,若建筑物超过150米的高度,便属于超高层建筑。

摩天大楼的命运:一直被超越

“摩天”(Skype)这个词汇的本意,是指航行工具上高耸的桅杆或者风帆,1883年,美国一位作家首次用它来描述建筑物,此后,“摩天大楼”就成为了高层建筑的一个通用称呼。

高楼建筑出现在188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54.9米高的十层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被视作全球首座摩天大楼。

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导致美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多层建筑广受欢迎,由此引发了首批摩天大楼的建设高潮。

1913年,纽约伍尔沃思大楼的顶端高度达到241米,不过这个纪录很快就被另一座建筑刷新了,那就是318米高的克莱斯勒大厦。

建筑不断向上攀升,竞争日益激烈,楼层节节增高。1931年,纽约建成102层的帝国大厦。这座大厦在随后的四十年里,始终是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保持者。

帝国大厦

而人类作为城市繁荣的象征,摩天大楼的命运或许就是被超越。

20世纪末,亚洲经济快速崛起,全球摩天大楼开始转移。

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双峰塔,象征着这一转变的开始,接着台北101大厦和上海的一些超高层建筑也相继建成,最终让亚洲在摩天大楼数量上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的高楼聚集区。

双峰塔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一项调查表明,全球最高的十栋建筑里面,亚洲占据了九栋,远远超过北美洲仅有的那一栋。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据CTBUH数据整理

2010年落成,迪拜哈利法塔拥有828米高度,共计163层楼,它持续领跑世界,稳居最高建筑的头衔。

哈利法塔

然而,一座高达1000米、拥有275层的塔楼正在中东地区兴建,最终超越迪拜的依然是迪拜自身。

中国40年造楼追逐史

中国属于增长迅速的新兴国家,持续参与世界高层建筑的建设竞争。

高楼大厦刚问世那会儿,被视为科学理念的体现,由于都市居民数量持续攀升,人们试图通过向上发展来缓解地面空间的紧张状况。

在国内,在最好展现这种解决方案的城市便是香港。

根据CTBUH统计,香港共有657座超高层建筑,是全世界拥有此类建筑最多的城市。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面对住房不足、土地费用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挑战,香港众多建筑高度多在七十层上下,高耸的楼宇与茂密的山峦之间,呈现出格外引人注目的空间对比效果。

这座高达四百八十四米的建筑,矗立在九龙半岛之上,是环球贸易广场的名称由来,它充分展现了这座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也彰显了其雄厚的经济实力。

环球贸易广场

但中国真正的造楼热潮,始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启动之后,珠三角地区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头羊。早在1976年,广州就建成了中国首座突破百米高度的建筑白云宾馆。

深圳国贸大厦有160米的建筑高度,它总共包含53层楼,这座建筑在1984年完成了最后的建造工作,最初施工时平均每天能够完成一层楼的建设,而在建设过程中曾创下最快两天半就能完成一层的记录。

深圳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的“中国第一高楼”称号只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随后被1987年建成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所取代,该大厦高度为165.3米。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整理CTBUH资料表明,深圳现时摩天楼建筑达513座,在国内位列第二,广州以254座紧随其后,排位第三。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据CTBUH数据整理

建造更多摩天大楼,好像是一个渴望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接轨的城市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对于上海这座国际金融城来说,也不例外。

1998年,上海金茂大厦宣告建成,其高度达到420.5米,在国内名列前茅,在亚洲也位居前列。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上海中心开工。

二零一四年八月,上海中心宣告完工,这座建筑高度突破六百米,位居国内首位,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哈利法塔。

上海中心

如今,上海中心仍然是中国第一高楼。

潮流如海浪,一波又一波。

30年前,摩天楼建设的热潮从美国大城市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现在,中国主要大都市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房地产开发的重心正慢慢转移到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

重庆市正在兴建二百零五座高楼,武汉市正在建设一百八十三座,成都市正在建造一百五十座,沈阳市正在施工一百二十九座,南宁市正在动工一百二十二座,天津市正在搭建一百零九座,这些持续拔地而起的摩天建筑,正在描绘着城市轮廓的演变与时代的篇章。

陆海国际中心(重庆100)

目前中国拥有3088座摩天大楼,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荷兰的建筑师库哈斯提出过一种看法,认为摩天大楼实际上是某种形式的“自我纪念物”。

依据这种观点,将四十年来中国都市的高层建筑串联起来,便构成一个宏大的纪念性空间,堪称全球性的非凡景象。

“劳伦斯”魔咒:高楼建成,经济衰退

摩天大楼热潮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都市和企业家而言,高楼大厦代表着尊荣与财富,不过建筑领域始终存在一个难以磨灭的“摩天楼厄运”。

英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曾经指出,每当“全球最高建筑”计划获得充足投资,那么建造该建筑的国家经济就显示出增长停滞,正临近衰败的境地。

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劳伦斯”魔咒: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一百年来,“劳伦斯魔咒”屡次应验。自20世纪起,全球先后掀起四次摩天大楼建设浪潮,每次都紧随其后爆发经济下行或金融市场波动。

大约在1908年,美国纽约的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相继完工,紧接着金融动荡波及全国,众多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大都会人寿大厦

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初期,华尔街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先后建成,紧接着纽约股市出现崩溃,进而导致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发生。

克莱斯勒大厦

七十年代中期,纽约的世贸大厦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再次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但随后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随之陷入低迷。

1997年吉隆坡的双子塔楼取而代之,成为了亚洲的新地标,当时正值亚洲金融风暴期间。1998年,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完工之际,也受到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影响。

金茂大厦

后来,劳伦斯魔咒再次应验。2009年,全球最高建筑迪拜塔即将完工之际,迪拜遭遇主权债务风波,这场危机扩散至世界范围,迪拜塔甚至有停工的可能。

不只是经济学家提出的猜想,对于高楼大厦可能造成的环境及安全问题,人们一直有所顾虑。

在911事件发生之后,华盛顿的国际专家们就“高楼建筑是否应该保留”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争论,反对者详细列举了这类建筑存在的诸多问题。

中国的安全顾虑也受到重视,2022年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布政策,明确要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并且禁止建设500米以上的建筑。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所载内容,业内权威人士指出,此项政策调整,或许将使中国的摩天大楼时代宣告结束。

另外,兴建高楼大厦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人们看法不一。虽然与大城市地价相比,建筑费用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不过,由于超高层建筑对地基处理、材料选用以及施工技术有特殊标准,所以其规划、建设、维护费用十分高昂。

居家工作常态化,致使摩天大楼空置面积扩大,促使全球对高层建筑理念进行重新审视。

也许,彰显权势、财富和技术成就的工作本不该由建筑来完成,人们应当减少对高耸入云的痴迷。

经济过热源于投资,摩天大楼脱离实际建造,除了政绩和债务,也造成资源浪费。

现代人的“高楼综合症”,可休矣。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